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伦理管理的价值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维群 《理论探索》2005,4(4):74-76
伦理管理作为管理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体现伦理理念和手段的管理。从伦理价值层面去思考,价理管理是更具人文性、价值性、理想性的管理,它带有鲜明的价值倾向性。伦理价值功能的实现,首先是观念的变革,其次是行为层面的改变,最后是企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以网络治理为时代背景的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核心目标是寻找和创造公共价值,它在理念创新、职能优化和路径拓展等方面实现了政府职能的创新,有效回应了治理范式转型所引致的价值、制度、系统与过程调适性变革的挑战。借鉴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中的政府职能创新思想,结合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需要创新政府理念,将政府职能拓展为公共价值创造;需要优化政府职能,提升政府的公共价值创造能力;需要拓展服务路径,构建协商网络和服务递送网络,以实现公共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中的政府职能创新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网络治理为时代背景的公共价值管理理论的核心目标是寻找和创造公共价值,它在理念创新、职能优化和路径拓展等方面实现了政府职能的创新,有效回应了治理范式转型所引致的价值、制度、系统与过程调适性变革的挑战。借鉴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中的政府职能创新思想,结合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需要创新政府理念,将政府职能拓展为公共价值创造;需要优化政府职能,提升政府的公共价值创造能力;需要拓展服务路径,构建协商网络和服务递送网络,以实现公共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选择及其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是政策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公共政策的价值包括公平、效率、可行性、实践性等,而公平与效率则是其中最基本的价值.现代公共行政越来越强调将公平作为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宽 《学理论》2012,(8):37-3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当前公共管理所寻求的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要依赖于政府有效的公共管理能力,而有效的公共管理的前提是公共管理的主体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的形成则源于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的价值判断。因此我们有必要明晰和谐社会的公共管理价值内涵——公共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民主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的价值是民主存在的内在依据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它由民主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有机构成.在这三者中,民主的个人价值是核心和根本,是民主的国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存在根据;民主的国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民主个人价值得以实现的要求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价值追求是灵魂,公共行政价值是公共行政的灵魂.通过公共行政价值的追溯,才可能认识到政府的应然作为和实然差距.本文从欧债危机引起的公共行政价值争议出发,审视了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发展历程,即由机械性效率为导向的传统公共行政价值发展到以社会性效率为目标的新公共行政价值,再到以竞争性效率为原则的新公共管理价值取向:总结了中国公共行政价值的发展历程,即由公共行政价值基础相对贫乏到服务增长主义的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再到注重公平正义的公共行政价值.最后通过对比中西方公共行政价值的走向,提炼当代公共行政价值目标,即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第一价值,效率是公共行政的价值工具,民主性是公共行政的价值前提.  相似文献   

8.
价值追求是对一定价值目标的执著向往并力图达到此目标的强烈驱动倾向,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追求对新农村的构建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新农民、新生活、新管理、新风尚、新环境是新农村建设应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价值目标经历了效率至上的传统公共行政决策时期、公平为主的新公共行政决策时期和市场导向的新公共管理政策时期。上述各时期的公共政策价值目标囿于特定的时空条件,不能科学地反映公共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有必要透过复杂的政策现象,超越具体的决策过程,于其中提炼旨在主导一切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基于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其价值目标只能是社会属性与利益属性交融统合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实现有赖公共政策制定与运行机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其基本价值取向的最终目标,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实行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则是实现其基本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Public value theory has had its supporters and critics, with debate about the us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by public managers and confusion about the meaning of public value. This paper formalises Moore (1995) into a simple theory. That theor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n ‘ideal state.’ The ideal state is a simple means of describing and analysing public value, using a graphical presentation. In an ideal state roles are clear and public value is optimised. Insights from that ideal state are then applied to a more real world to clarify the nature of public value and to consider the appropriate use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by public servants. The conclusion is that public value theory provides some justification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but the paper also demonstrates the limits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by officials.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突发事件对公共行政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公共危机的管理需要政府行政精神的支撑,因为行政精神是公共行政管理的灵魂和核心。要塑造有强大支撑力的行政精神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作为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以及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决定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精神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廉洁政治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遵循廉洁的基本价值理念,以廉明的政治制度为基础,以廉洁的政治管理为主线,以公职人员廉正的从政行为为保障,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主义廉洁政治发展必须以推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促进政治制度廉洁为政治行为准则,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伦理价值目标与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Both practitioners and scholars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the idea of public value as a way of understanding government activity, informing policy‐making and constructing service delivery. In part this represents a response to the concerns about ‘new public management’, but it also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way of viewing what public sector organisations and public managers actually do.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this emerging approach by reviewing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contrasting this with a public value paradigm. This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 conceptual discussion of differences in approach, but also for pointing to som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both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and public sector managers.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转型中的公共行政价值的回应与平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行政范式转换与社会治理范式变迁相生相伴,每一种社会治理范式实际上都在寻求回应与平衡效率、责任、公平等核心价值,只是在社会治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某一种公共行政价值有所侧重而已.从公共行政价值多元交叉并存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倡导效率、责任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并重、统一、均衡的科学公共行政价值观,不仅有助于科学把握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规律和走向,破解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悖论,也有助于社会治理持续均衡发展,从而更好地强化公共行政精神,实现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6.
In various guises, public value has become extraordinarily popular in recent years. We challenge the relevance and usefulness of the approach in Westminster systems with their dominant hierarchies of control, strong roles for ministers, and tight authorising regimes underpinned by disciplined two‐party systems. We start by spelling out the core assumptions behind the public value approach. We identify two key confusions; about public value as theory, and in defining ‘public managers’. We identify five linked core assumptions in public value: the benign view of large‐scale organisations; the primacy of management; the relevance of private sector experience; the downgrading of party politics; and public servants as Platonic guardians. We then focus on the last two assumptions because they are the least applicable in Westminster systems. We defend the ‘primacy of party politics’ and we criticise the notion that public managers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Platonic guardians deciding the public interest.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article presents a ‘ladder of public value’ by which to gauge the utility of the approach for public managers in Westminster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民营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所面对的种种问题和困惑,其焦点就是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价值选择问题。正是由于这一理由,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问题就成为哲学的研究核心。“民营经济价值观”是当前哲学价值论转向中的创新观念,应当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重要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具体分析了"绿色北京"的价值定位、价值基础和价值实现的途径,以哲学的方式明确了"绿色北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绿色北京"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价值永存既是可能的又是必要的.价值永存的可能性以人类本身的永恒存在、人类对价值的永存追求、人类对创造过非凡价值的历史人物的永恒缅怀为根本前提、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价值永存的必要性源自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前人创造和积累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是后人生存、发展和继续创造的必要基础.价值永存具有多种伦理意义:满足人们追求超越性的意愿;鼓舞人们积极创造价值;激励后代效法先贤.  相似文献   

20.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培育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企业价值观问题上的主要偏差是不能正确处理好企业自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鉴于此,培育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就需要①创造有利于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优良外部环境;②注重培育符合不同企业个性和要求的"共同体";③认真做好提炼、深化、普及企业精神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