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40年1月,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参加了“华北慰劳视察用”。该团由重庆出发,经成都、西安、郑州、宜昌等地,先后访问了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原计划抵达西安后访问延安,但毛泽东致电参政会,代表中共公开表示对慰问团中余家菊、梁实秋两人不予欢迎,该团遂取消延安之行。此事使梁实秋甚为尴尬,一时成为议论中心。  相似文献   

2.
徐世强 《党史博采》2008,(12):45-45
<正>上世纪40年代,梁实秋曾被毛泽东两次点名提起过。一次是1940年初,梁实秋欲随"国民参政会华北慰问视察团"访问延安,被毛泽东点名予以拒绝,认为梁"拥汪主和,与本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如必欲前来,当飨以高粱酒小米饭",视梁实秋为不受欢迎的人。另一次是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把梁实秋作为替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提出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梁实秋曾被毛泽东两次点名提起过.一次是1940年初,梁实秋欲随"国民参政会华北慰问视察团"访问延安,被毛泽东点名予以拒绝,认为梁"拥汗主和,与本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如必欲前来,当飨以高粱酒玉米面",视梁实秋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相似文献   

4.
王凤青 《世纪桥》2009,(6):40-41
1940年2月3日,延安《新中华报》刊登了一封毛泽东等参政员为“华北慰劳视察团”事致国民参政会的电文。电文指出:“近顷以来,此间迭据报告,陕甘晋冀豫等省特务机关通令所属,略谓国民参政会华北视察团行将莅临,主要任务在搜集材料,证明此数省摩擦事件之发生,其咎均在共产党八路军与陕甘宁边区,然后携返后方,向当局建议处理办法。并在下届参政会中提出议案,实行取消陕甘宁边区与八路军之特殊化,并乘机打击共产党。着各地特工人员注意搜集材料,并配合党、政、军各机关,准备欢迎视察团,务达上项目的等情。”  相似文献   

5.
正1940年5月31日,新加坡华侨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访问重庆后,抵达延安。陈嘉庚在延安先后考察了工厂、机关、学校和市场,广泛接触老百姓,延安廉洁简朴的作风与重庆当局奢靡之风形成强烈反差(1)。返回新加坡后,陈嘉庚将在重庆和延安的所见所闻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赵赓 《党史文汇》2012,(6):49-52
(一) 1940年初,陈嘉庚以南侨总会主席的身份,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视察团成员先行出发回国,陈嘉庚本人及随行四人则于同年3月25日乘飞机到达重庆. 因为陈嘉庚对华侨界有巨大号召力,领导华侨筹赈作出过很大成绩,所以蒋介石政府动员了党、政、军200多个单位几千人在政府大员和蒋介石私人代表的带领下到机场欢迎陈嘉庚. 蒋介石为了博取陈嘉庚的欢心,在重庆一地即准备用8万元经费进行接待,包括举行一系列大小宴会.  相似文献   

7.
博览之窗     
毛泽东缘何拒绝 梁实秋访问延安 1940年,毛泽东公开拒绝当时作为国民参政员的梁实秋访问延安,引起世人的关注。这一切缘于何故呢? 原来,20年代末30年代初,梁实秋在与鲁迅的一场笔墨官司后,成了鲁迅笔下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抗战爆发后,梁因为力主抗战,上了日本宪兵队的黑名单,同时又因为应邀参加了国民党政府在庐山召开的“学界名流座谈会”,被划分为资产阶级文艺队伍中的一员。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接编了国民党《中央日报》的,<平明>副刊,一番  相似文献   

8.
短文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应邀访问延安。 "我们20多年不见了。"这是毛泽东和黄炎培见面握手时说的第一句话。黄炎培愕然,心想:"这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呀!" 毛泽东微笑着继续说,1920年5月的一天,先生在上海主持会议欢迎杜威博士,演讲内容如何如何,那一大群听众之中就有一个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黄禹康 《世纪桥》2012,(10):45-49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为了慰劳祖国抗战军民,南洋华侨首领陈嘉庚亲自组织并率领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回国慰劳团(简称“南侨慰劳团”),对重庆和延安等地进行了实地慰劳考察。通过对战时国共两党的近距离观察,陈嘉庚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官员大失所望,对毛泽东的中共及延安军民则大加赞赏,并作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军民和华侨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10.
本刊资料  筱蕾 《党史博览》2013,(12):2+57-F0002,F0003
<正>在抗日战争结束的前夜,民主人士在国共两党之间积极斡旋调停,防止内战发生。1945年7月1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到机场欢迎由王若飞陪同从重庆飞抵延安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褚辅成、黄炎培、冷(?)、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毛泽东与六名参政员一共进行了三次会谈。7月4日,毛泽东将中共方面整理的《中共代表与褚辅成、黄炎培等六参政员延安会谈记录》交褚辅成等人。  相似文献   

11.
1938年12月30日是吴玉章60岁生日,正值吴老在重庆忙于出席国民参政会,次年11月,吴老返回延安。党中央和毛泽东提议为吴老补祝60大寿。1940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吴玉章同志60寿辰庆祝会"。毛泽东在祝寿会上有感而发,即兴发表讲话:"今天大家欢聚一堂,为吴老祝寿。想起我在3年前为徐老祝寿  相似文献   

12.
正1940年,吴玉章与董必武、叶剑英、边章五在重庆北温泉留下了一张珍贵合影,记录了他们的革命情谊。战斗在重庆吴玉章,四川荣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被尊称为"延安五老"。抗战时期,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董必武,湖北黄安(今红  相似文献   

13.
194 0年 3月 ,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考察和慰问。福建民众闻悉乡贤返国 ,“莫不如大旱望云霓般的冀望陈先生早日莅临”。9月 2 4日 ,一路风尘的陈嘉庚率南侨总会常委侯西反、秘书李铁民轻装简从 ,由浙江龙泉入闽 ,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陈先生 ,我奉省府陈主席之命 ,特来接应先生入境。”福建省政府秘书处侨务科科长陈延进率卫士2 0多人列队迎候。“兄弟回闽前已电请陈主席 ,值此国难期间 ,毋须迎待之烦 ,可你们礼仪这般隆重 ,使庚深感不安。”虽辗转跋涉 ,陈嘉庚犹无倦色 ,与欢迎者握手为礼。“陈先生十多年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和维护,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1938年7月国民参政会召开,虽从参政员产生资格和程序到参政会的职权等多方面看,它还不是一个完全的民意机关,也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但是在当时抗战形势极为严峻,国内各阶级、各党派关系异常复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一个全国的共同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6,(8):86-86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原名《八路军进行曲》,为《八路军大合唱》中的一首齐唱歌曲。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1939年创作于延安。同年冬,由曲作者亲自指挥,鲁迅艺术学院合唱队与乐队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首次演出。1940年夏,刊登于《八路军军政杂志》,随即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深受广大军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正>南昌起义能成功打响与人民群众奋力支前密不可分。起义前后,群众纷纷捐款捐物、搬抬担架、踊跃参军等等,给予起义军无私的支持,留下了不少历史文物,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南昌起义时慰劳起义军的捐款收条与回信这份收条与回信是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捐赠起义军1万银圆时所写,上盖有"中国国民党江西执行委员会"的方形公章。收条内容为:"今收到贵会慰劳革命将士捐款壹万元正。"回信内容为:"迳启者昨日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董必武主要战斗工作在国统区,在此期间返回延安两次。董必武讲好“延安故事”的主要实践路径有:参与创建党的舆论阵地《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并持续发表大量宣扬中国共产党抗战路线方针政策的文章;利用国民参政会批驳国民党谬论,宣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协助党中央谋划邀请外国记者访问延安,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利用旧金山联合国会议中国代表身份在美国宣传延安等解放区的真实状况,进一步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董必武在延安时期的宣传实践经验对当前讲好中国故事仍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史海一粟     
正冰心与梁实秋一生"没有变"冰心与梁实秋是一生的知己。"文革"初期,在台湾的梁实秋听谣传说冰心与丈夫吴文藻服毒自杀,信以为真,悲痛之余写了《忆冰心》一文。此文几经辗转,到了冰心手里,她极为感动,立刻写信托人转给梁。两年后,梁实秋才知道冰心夫妇自杀之说是误传,又著文更正。欣喜之余,又伤感于冰心夫妇在"文革"中的种种磨难。20世纪80年代初,梁实秋次女梁文蔷回北京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硬译、欧化文及重译三方面分析了鲁迅、梁实秋之间的翻译论战,并指出论战白热化的根源在于二人对翻译的目的及功用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述这样一段往事。 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回国慰劳抗战军民,分别来到重庆和延安。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银元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之后,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这一顿饭,只花了1.5元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