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率逐年上升,其中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因此,离异家庭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多数学者认为,父母离异是导致离异家庭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然而,笔者认为,父母离异与青少年犯罪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父母负责任地做好家庭教养,无论离异与否,都能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西方犯罪社会学的若干理论,对家庭中的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残缺的家庭结构、恶化的家庭关系、恶劣的家庭气氛、父母的反社会倾向和不适当的管教方式都对青少年行为造成重大影响,并从家庭的角度就如何防范青少年犯罪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青少年犯罪研究中所形成的因果关系中,宏观因素如经济增长、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都与青少年犯罪没有直接联系,微观因素如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互联网的负面作用也与青少年犯罪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有家庭因素和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因果关系最具有解释力,重视家庭因素和家庭环境的预防是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由复杂的社会现象引起的。它同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社会某些功能不健全紧密相联,即与当前家庭教育职能的退化,学校教育工作的薄弱,社会、街道管理工作的滞后,一些基层组织政治思想工作的放松,以及民风、党风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不开。但是,由于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单位,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因此,在青少年犯罪的诸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朝着恶质化、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多元方向发展,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又有学校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家庭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台湾当局和各种社团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困扰着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和重要的原因,尤其是改革开放引起家庭的巨大变迁导致家庭矛盾冲突增多,家庭暴力成为家庭因素中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7.
论独生子女犯罪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70年代初开始倡导并在1978年全面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至今已有20多年,象上海这样的大城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我们应当思考和探讨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这无论是对独生子女本人的成长,还是对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对独生子女犯罪尤其要强调预防在先我们常将青少年的成长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联系起来,但与青少年利益最相关的首属家庭。独生子女的降生给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欢愉,在他们的身上,父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社会控制理论的视角,以家庭为出发点,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急剧上升的原因。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与家庭的联系减弱,家庭对青少年的社会控制减弱,使得青少年更容易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9.
在对天津市某区的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教育管理制度对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的歧视性限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缺乏适:应能力等原因,致使大量留守青少年出现。他们所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体现出共同犯罪、偶发性犯罪、边缘化犯罪和财产性犯罪的特点。现有的城市教育体制存在障碍和家庭中父母的角色不健全等因素是造成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严重的原因。我们应该从消除城市学校的歧视教育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自治建设,加强对有违法犯罪倾向的留守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等方面加强对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天津市政府曾组织调查发现:在没有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88%,单亲家庭占12%;而在有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中,完整家庭占75%,单亲家庭占25%。90年代末,深圳市青少年违法犯罪调查表明:被调查对象家庭不全或父母不全的占30.5%,其中14~18岁未成年人的家结构不全的占该年龄组的39%。在深圳市收容所里,五个中队抽样调查55人,全部是单亲家庭子女。  相似文献   

11.
家庭作为一个微观情境,其互动沟通的程度会影响到子女的情感行动,且高度的情感能量会获得丰厚的情感投入报酬,因此家庭中的情感互动对于流动青少年的社会化行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如此,家庭中情感互动和情感能量所发挥的强大作用却受到学术界的忽视。本次研究旨在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和情感社会学为理论主线,从家庭情感互动缺失的角度探析流动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并对流动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家庭因素的归因分析,突出家庭中的情感互动及情感能量作用机制在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近两年数量增加,并且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而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中家庭教养与未成年人犯罪联系紧密。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与亲子关系量表为基础,分出专制型家庭、溺爱型家庭、冷漠型家庭与矛盾型家庭四类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从家庭教养与其他因素对犯罪人格形成的影响两方面入手,综合分析这四类家庭教养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为防治这四类家庭教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可以通过促进家庭教育立法、实行家庭监督问责制度、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教育和加强政府、学校对未成年人家庭的关注的对策,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广东“黑龙会”案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多方面原因,有教育功利化、家庭教育缺陷、治安管理失范、犯罪亚文化的牵引等等,牵扯到素质教育、宗族观念、社会文化、家庭培养、司法救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说,“黑龙会”的扩张与覆灭是多种不良因素合力酿成的悲剧。因此,必须综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诸多方面因素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民经济急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治安趋于平稳,但青少年犯罪势头却有增无减,而且在犯罪手段和方式上趋于模仿成年犯罪,恶劣程度不断加强,呈现性质暴力化、成员群体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青少年犯罪已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成为继吸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世界难题。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家庭作为社会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对青少年的个体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因素通常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直接甚至是根本原因。本文中,笔者将利用犯罪社会学的视角,来对家庭因素对我国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影响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考察家庭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需要从家庭因素的多个侧面、多角度综合开展研究。根据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的相关数据,主要采用同质性卡方检验方法,从父母基本情况、养育方式、家庭模式、亲子互动和家庭学校合育等五个层面,重点围绕24个问题,对大学生、普通中学生、工读生、成年罪犯和未成年罪犯五个群体进行对比考察,同时对不同年份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24个问题反映出的家庭因素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密切相关,但是程度有所不同,家长及各方需要进一步重视,为青少年营造更加和谐健康的成长氛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7年各省市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判决的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相关判决书的研究,分析出青少年犯罪案件分布规律,即罪名主要集中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盗窃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因素为教育因素、经济因素和重点犯罪的治理因素;预防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应当是提高义务教育率、加强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脱离学校和家庭;严格控制娱乐场所,减少青少年与毒品接触;重视对青少年犯罪人的教育、感化与改造。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疆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其产生是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等相互交错的结果。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关键靠教育。为此,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富有成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网络。  相似文献   

18.
构建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改善家庭环境强化家庭的教育功能(一)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摇篮,又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在以父母占主导地位的启蒙式家庭教育中,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父母的素质。要塑造具有良好素质的青少年,首先必须提高父母的素质。父母应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正确履行教养子女的责任。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让青少年家长接受有关家庭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犯罪预防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父母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对于教育结果会产生很…  相似文献   

19.
对人的本性的合理性理解,不能脱离文化与对象性活动的结果。家庭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偏离于社会主体文化的家庭价值观往往成为诱导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家庭教育存在的诸多缺陷,如教育观念失误,教育内容偏颇,教育方式不当等,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在青少年犯罪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结构的缺损或变迁;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家庭关系及家庭气氛的影响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