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企业文化,广义上是指企业在发展中所创造的优秀物质成果和先进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群体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经营思想等观念意识形态。企业文化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装。  相似文献   

2.
创一流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具体要求。纵观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多年的历史,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困惑中的迷茫,有诸如海尔、长虹、联想等为数不少企业成功的范例,也有众多企业多年实践而不得要领。出现这种参差不齐、多样结果的现象,有些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企业文化属性定位不准,导致泛化、虚化现象。  从企业文化的起源和理论总结中,不难看出,它的属性是企业管理学说,是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方式。而我国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严重的泛化和虚化现象。正所谓“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仅企业…  相似文献   

3.
华北油田采油五厂辛集工区秦川牛:时下,“转变观念”成了时髦话,无论是在报刊媒体上还是在现实中,出现的频率都很高。特别是在企业对下岗工人做思想工作时,它又成了“日常用语”──“转变观念”似乎成了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多复杂的问题、多困难的局面、多沉重的情感,似乎都可以用“转变观念”四个字解决。这种简单化、形式化的做法笔者实在不能苟同。别的不说,拿工人下岗来讲,就不能用“转变观念”这个 “筐”去简单地“装”──道理明摆着,工人下了岗,除了要“转变观念”,还有一个感情接受的问题。多少年来,我们国…  相似文献   

4.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可有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领导对扭亏增盈的信心不足,提不起精神来。有的亏损企业领导把外部环境当作筐,什么都往里装。什么“国家宏观调控因素”、“市场疲软”、“新财税制度改革增加了企业负担”等等,客观理由十条百条都能说得出来,就是不谈自己的主观原因。还有一些亏损企业领导在困境中,不作正面宣传鼓动,不做群众思想工作,导致企业内部职工思想混乱,精神涣散,有些居心不良者乘机大挖企业墙脚,国家资产大量流失……这种现象令人担忧。一个企业犹如一个人,精神垮了,便什么都垮了。  相似文献   

5.
华丁 《瞭望》1988,(43)
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始,一些地方和企业掀起了竞相攀比之风。浪借风势,风逐浪高,经济过热引发攀比风,攀比风又反过来助长经济过热。 攀比些什么呢? 一比产值速度。你增长10%,是高速度,我更要增长15%,20%,超高速。“七五”计划里白纸黑字规定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7.5%,似乎被视作“低标”被人淡忘。 二比集团消费。你买“皇冠”车,我就买“奔驰”。你装了空调,我就铺地毯。  相似文献   

6.
看到这个题目,您也许会说,现在各级各地都在大力精简压缩各种会议,砍都砍不及,你还在这里要多开会!是的,我这里说的是“职工群众爱听想听”的会。现在这种会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少到了一些单位里、企业里、村子里连中央在抓什么、省里在想什么、地方在干什么都一无所知。说起来是在改革,咋搞的厂子里发不出工资了呢?单位里咋搞的要减人了?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咋这么难处了呢?村子里老百姓咋要交那么多名堂的钱呢?不清楚,不明白,反正说不出个甲乙丙丁子丑寅卯。这还不该开个会讲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及非公企业的不断壮大,职工队伍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非公企业越来越成为工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阵地。在非公企业中,职工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他们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如何?要求工会为他们做些什么工作?解决些什么问题?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位工会干部需要去思考、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最近,我们到港资驻沪企业中信泰富广场有限公司工会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今后搞好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一、现状与分析(一)职工对工会工作提出更新更高要求1、企业职…  相似文献   

8.
瞭望哨     
《瞭望》1998,(30)
望哨“不正之风”不是“筐”山西张国栋时下有种倾向值得注意,这就是凡事不究问题实质,而是动辄把“不正之风”当作“筐”,简单地往里一“装”了事。比如逃税漏税乱发“红包”,明明是典型的违法乱纪行为,可在一些人来看,不过是种不正之风,处理自然也“刑”不上这...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文化?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这个解释,依笔者看有缺陷。第一,其界定既过宽,又过窄。把物质的东西都纳入其中是过宽,“特指精神财富”又过窄。第二,把文化赋予褒义,即只有“财富”才是文化。其实文化也有不构成“财富”的东西,如迷信。笔者的理解;广义的文化是指一切精神的东西和凝结于物质的东西之中的精神的东西。例如,历史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学、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学校教育、文学艺术、处世态度、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饮食爱好、科学技术等等都构成文化的内涵。笔者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企业的文比建设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就是要学会认识我们企业的文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文化?这种文化与企业的发展适应不适应?也许有人觉得可笑,我们天天在讲文化、建设文化,难道还不知道我们企业是一种什么文化?其实,这完全是两回事。记得有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c正因为你对自己的企业太熟悉,对自己企业中的管理方式,以及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东西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所以你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忽略了其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到对企业发展真正起作用的原来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1.
历经整整10年努力,人们盼望已久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终于颁布了。这是企业广大职工、干部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大家当前谈论的“热门”话题。此刻,我们的厂长、经理同志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可以想见,你们的当务之急正在组织学习《企业法》,全力落实《企业法》。作为一厂之长,在学习和落实《企业法》中,最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要牢牢树立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有些党组织对党员先进性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庸俗化的现象。特别是某些基层党组织,为了使少数文化水平不高的党员能懂得先进性是怎么回事,于是便简单肤浅地解释先进性,把先进性随便同一些事物联系起来,甚至把先进性当成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比如,某某机关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前,电脑、复印机之类的设备老是出故障,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后,也没有检修、保养,但设备运转却正常了,该单位领导自豪地说,通过先进性教育,连设备也变得先进了嘛。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  相似文献   

13.
瞭望哨     
《瞭望》1997,(9)
现在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学习徐虎、李素丽等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徐虎有什么了不起,修修电表水管,只是装得积极点,就值得那么大力宣传?”“李素丽只不过装得对乘客热情些,就该获得这么大的荣誉?”高尚者有高尚者的情怀,卑劣者有卑劣者的心态。一个“装”字,可以窥见某些人的内在品质。眼下,的确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对社会上的许多善行义举、奉献精神就是不相信,乱猜疑,多讥讽。别人节衣缩食资助贫困山区学生,是装的;巨  相似文献   

14.
我退休了     
今年6月,我告别了从事30多年的政工岗位,退休了。当我拿着两大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回到家时,儿子奇怪了:“爸爸,还以为您拿回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些旧报纸旧杂志呀!”我说:“你仔细看看,这两百来份报纸杂志里都有你爸爸的文章哩。”老伴也在一旁说:“这可是你爸爸的宝贝疙瘩,不退休还舍不得拿回来呢。”是呀,这些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记叙着我在政工岗位上走过的路,每个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这几十年来我在广大职工心里留下了什么,我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笑脸和亲朋的‘搞师傅”、“高老师”、…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私有企业(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其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到1992年底,全国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约14万户。到1993年6月底,则达到了18.4万户。这些私有企业中,有没有青年老板呢?如果有的话,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他们的企业都是怎样创办起来的?是什么人在支持他们?这是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 从广西的百色出发,约行半日,就到了红水河上游的南盘江夭生桥。 自1981年以来,为了开发利用这里丰富的水利资源,武警战士就在这里修堤筑坝,建造电站。 现在,五个团队的截流大军聚集在这两平方公里的山坳里,参加天生桥电站建设会战。工地上装截机、风钻机、震德器及各种机械成天轰鸣,车来人往,热气腾腾。开挖工地是截流的主战场,今天必须保证挖出近万立方土石。担负挖、运的司机每天工作都在十六个小时以上,他们太累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在巨大的四立方挖土机驾驶室里,我们见到了三位回“娘家”来帮  相似文献   

17.
在半个多世纪的人民军队生涯中,我一直从事政治工作,部队里的政治工作岗位,差不多我都干过。当兵前,我只读了初小四年。在部队期间也没有进过什么正规学校。靠什么来担负起组织交给我这么重的担子呢?红军就是一所大学,我在这所大学校里学到了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毛主席在《实践论》中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概括为“两个飞跃”。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方法论武器。多年来,我所从事的工作,都是“承上启下”的工作,对上是当好参谋助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曾经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里,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根本的原则性问题,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但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进行发展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时期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形式有什么特点?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由于他们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没有可能具体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而是留给了社会主义的实践不断去摸索和总结。列宁进一步丰富和发  相似文献   

19.
王军 《瞭望》2001,(28)
六月廿七日,在北京西单商 业区南端的中国银行总 部大厦内的“江南园林”里,84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笑了。 而在将近两年前——1999年9月12日,同样在这里,面对自己设计的这“最后一座大房子”,贝聿铭却有些忧郁。他对我说:“按照我的设计,室内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公众的广场,大家到西单买东西,可以从这里面穿过。可是,业主不太愿意对外开放。这样,就麻烦了,我设计这么多门干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两会”上有件稀奇事,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在人民大会堂休息室的南头,天天挤得水泄不通,代表、委员里三层,外三层,恨不得要把台子压碎。是追星族围观明星吗?不是,“两会”上明星如云,随处可见,完全不必都赶到南头去凑热闹。是有什么优惠商品出售吗?更不是,那地方既没好吃的,也没好穿的,更没有什么华丽包装的东西。那里是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大会信息咨询处。代表、委员挤到那里,不为别的,仅仅是为了索取几个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