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垄断法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认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明 《河北法学》2007,25(11):94-99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反垄断法三大支柱之一,企业取得市场支配地位并不违法,只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才属违法.本身违法原则与合理原则是垄断行为违法认定的基本原则,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是垄断行为中的高级形态,其行为的违法性应适用合理原则加以分析认定,并主要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对市场竞争的排斥与限制、企图独占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综合因素分析考查其反竞争性.  相似文献   

2.
电信行业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以及电信运营商的市场垄断地位决定了电信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和侵害.电信消费过程中常见的“差别待遇”、“捆绑销售”、“陷阱消费”、“电信骚扰”等正日益严重地侵害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与此同时,电信消费者的维权却举步维艰.因而我们必须检讨与电信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相关的法律制度体系,并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王中美 《行政与法》2014,(9):100-106
新经济的动态竞争是一种良性循环:创新激励竞争促使其追求垄断地位,而竞争和垄断又会进一步激励创新.对新经济运用反垄断既可能会削弱或阻碍动态竞争,又可能违背消费者的最终利益追求.从最近美国与欧盟对谷歌搜索行为发起的调查来看,执法者对新经济适用反垄断传统标准的态度显得更加灵活和谨慎.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的弊端也逐步显现,淘宝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问题更是尤为突出,并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中网络消费者容易受到侵害的权利集中于:知情权、监督权。本文通过研究淘宝信用评价体系以及侵权的三方关系,分析淘宝信用评价体系下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从而提出完善淘宝信用评价体系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措施,以期能够使得淘宝购物更加安全、更加有保障。  相似文献   

5.
当代美国控制企业并购法律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世纪末美国制定反垄断法以来 ,对企业并购经历了20世纪60和70年代的严格控制时期 ;但是 ,到20世纪80年代 ,特别是90年代 ,美国控制企业并购法律与实践却呈现出越来越宽松的趋势。一、并购与美国“并购潮”控制企业并购法律是美国反垄断法的一部分 ,其目的是防止经济力量过分集中于大企业或大集团。因为这些企业或集团有可能利用垄断的支配地位或经济优势地位 ,对自由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并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并购(merger) ,是合并与收购的简称。一般有三种经济意义上的并购 :1.横向并购(horizonta…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型垄断企业、公用事业经营者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特殊的市场地位侵害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并不少见。本文在分析我国民法强制缔约制度的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违反强制缔约义务的法律责任规范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审判》2011,(6):16-23
垄断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但是,如果市场主体滥用自己的垄断地位,随意操纵市场,任意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将会给市场经济体制与消费者的权益带来巨大的损害,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8.
赖镜华 《法制与社会》2010,(34):324-325
反垄断法所体现的公平是实质公平。本文在论述公平价值的内涵以及公平价值之所以是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之一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公平价值在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垄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及公平价值与配置效率发生冲突时的协调与平衡。  相似文献   

9.
淘宝是亚洲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2011年10月淘宝发生近5万名中小卖家围攻大卖家的事件,但此次“围攻淘宝”事件背后实质是卖家与淘宝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卖家与淘宝之间存在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和经济法律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期为网络纠纷问题的解决、网络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参考、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电子知识产权》2013,(4):22-23
腾讯抛出"致QQ用户的一封信",强迫QQ用户在QQ与360之间"二选一",将腾讯和360之间的战火蔓延到6亿QQ用户的电脑桌面上。在公众的感性认知中,腾讯QQ在国内即时通讯软件中的领域的垄断地位显而易见,而"二选一"的行为亦明显是在滥用其垄断地位。然而,广东省高院的判决结果却与该认知完全相悖,认定腾讯QQ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继而不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相似文献   

11.
对反垄断法规制的垄断行为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小明 《河北法学》2008,26(3):66-71
市场经济中垄断行为纷繁复杂、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对垄断行为可做不同的分类,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垄断行为及其相互变化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其经济和法律性质的认识和了解。根据垄断力来源及其程度的不同,将垄断行为分为联合限制竞争行为、企业合并审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政垄断四大类;通过对它们进行经济分析和比较研究,从理论上深刻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及其经济法律性质,为反垄断立法与执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丁铭 《检察风云》2008,(12):60-61
进入四、五月以来,"洋品牌"奶粉全面涨价,涨价幅度从5%至30%不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一些超市出现了消费者抢购"洋奶粉"的现象,甚至出现断货.透过这次"洋奶粉"涨价风波,既可以看出其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形成的垄断地位,也可以看出我国奶业市场价格监管的漏洞及国产奶粉的弱势.……  相似文献   

13.
孔庆江  胡峰 《法学杂志》2007,28(5):39-42
在对华技术转让中,跨国公司除了凭借其技术、品牌优势,构筑高技术壁垒,抢先制定行业标准从而控制技术外,它们之间还结成专利联盟,共同维护垄断地位.对此现象,我国必须从立法完善、制定政府战略、改进企业技术引进战略等方面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电信业是行政垄断和自然垄断产物 垄断分为自然垄断、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三种,在发达国家.反垄断主要针对的是经济垄断,以防止企业通过合并、杀价、价格联盟以及将在某一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扩大到其他市场等手段.损害消费者和小公司的利益,阻碍创新、服务质量改善和技术进步。而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不同。现阶段我国存在的问题主要不是因为经济垄断妨碍市场竞争和提高效益.而是行政垄断.尤其是行业和部门垄断。如电信业、金融业、热力公司、煤气公司、电力公司、民用航空、铁路运输、公共交通等,这些行业所取得的垄断地位,不是依靠技术创新,也不是依靠资本投入,而是依靠行政权力、阻挠市场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垄断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经济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但是,如果市场主体滥用自己的垄断地位,随意操纵市场,任意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将会给市场经济体制与消费者的权益带来巨大的损害。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各类行政垄断与经济垄断现象普遍存在,既影响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运转,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针对垄断现象,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打击垄断,维护市场主体的各项权益。然而,由于垄断产生的情况错综复杂,消除垄断的政策措施缺乏连续性与配套性,垄断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危害尚难以根本消除。针对垄断带来的危害,我国在司法方面也在不断探索,寻求消除垄断危害的方法。在此情况下,反垄断法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反垄断法诞生以来运行的效果并不明显,现实中针对垄断提起的诉讼多以原告败诉终结。此种现象令人担忧。针对反垄断民事诉讼领域零胜诉现象,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反垄断民事诉讼方面的各项制度,最高人民法院于4月25日出台了《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此举必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汇聚真知灼见,为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机制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公用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它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的公用企业经常利用其垄断地位侵害消费者的权益、限制市场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公用企业的垄断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在分析公用企业特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公用企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的原因,以及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公用企业在有限竞争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规制公用企业的垄断行为进行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垄断行为与《反垄断法》中规定的垄断行为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前者并不要求当事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因此其与后者中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有很大不同。技术合同中的垄断行为多数应该归入纵向垄断协议,少数可以归属于横向垄断协议,若当事人居于市场支配地位,则其还有可能归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有必要使《合同法》中的垄断与《反垄断法》中的垄断接轨,因此应尽快制定知识产权反垄断法规或指南。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农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农业生产者多处于弱势的地位,美国在反垄断法中排除了在农业特定领域的垄断行为对于竞争规则的适用,其目的是为了追求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农业生产分配的公平正义.对于美国农业垄断豁免制度立法和司法判例的研究,可以给我国完善农业垄断豁免制度很大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微软案看中国的《反垄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司法部为什么要起诉微软美国的反垄断法主要是指1890年的谢尔曼法和1914年的克莱顿法。它们实体法内容主要指一个企业如果取得了垄断地位或者市场支配地位,势必就会提高产品的价格,降低对市场的供给,从而就会使社会收入不公平地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到自己手中。因此,在市场存在垄断或者垄断趋势的情况下,政府应当通过反垄断法进行干预。这种干预不是限制企业的自由竞争,而是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代替市场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美国司法部对微软公司提起反垄断诉讼的依据是谢尔曼法的第2条。该条款规定,任何人若从事垄断或者…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反垄断法》中第三条所规制的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其中垄断协议又分为两种,即横向的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三条第五款之规定,联合抵制交易属于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横向垄断协议.目前,学理上对垄断协议和联合抵制交易行为的界定已十分明确,然而现实生活的司法实践中对联合抵制交易行为的认定尚存模糊之处,本文笔者通过分析个案,旨在为联合抵制行为提供详细的分析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