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外华文文学的滥觞时期 ( 2 0世纪上半叶 ) ,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文学时期 ,它既是对中国国内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呼应与反馈 ,又是对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启蒙与滥觞。最早的海外华文文学实体 ,出现在南洋地区 ,即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地区 ,它对中国文化文学的“移植”及对西方文化文学、居留地文化文学的“嫁接”典型地反映了海外华文文学在文学继承关系方面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虽然其间也曾充满波折但友好与合作一直是主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对双方的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华人华侨与边界纷争等南海问题等成为影响中国与东盟文化安全中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阐明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以揭示影响双边关系的深层原因和建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发迹于中国,东面连至亚太经济圈,西面接至欧洲经济圈,贯通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可以说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昆明在历史上就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主要通道.现在的昆明也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做好了准备.昆明有着接受产业转移的外部优势.同时,借助昆明的区位优势、交通枢纽、经济基础、中印缅孟经济带走廊、南博会等,昆明通过大通道建设推动能源合作与经贸合作、旅游文化交流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4.
法律移植是人类文化交流的产物,任何文化都不能孤立地存在,但是各国家或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增加了文化交流的难度,因此所移植法律必须与本国的传统结合起来,实现法律的本土化。协调移植的法律与本土资源会使得固有文化得以传承,又能与世界接轨。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进行法律移植时就必须充分考虑本土化的问题,即使在诸多领域法律日益趋同化的今天,本土化依然是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也成为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但由于文化交流主体地位与实力的不平等性,使得文化主权问题日渐凸现,特别表现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输出西方文化,从而形成文化霸权。文化主权问题,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西方文化的侵蚀,必须要立足本民族文化,同时要增强自身文化的竞争力,其关键在于创新民族文化,拥有自主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显著。然而文化全球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并非一帆风顺地表现为文化融合。伴随9.11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局部动荡相继爆发,文化冲突引起了不同文化的国家、民族的高度重视。人们开始对文化这一软实力进行重新审视,并积极探索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中进行文化整合。本文从文化的核心——价值的角度来分析文化融合和文化冲突,试图寻找一条多元文化中达到价值共识的路径,并论述中国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舞台上,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交流与碰撞中的问题,在国际关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澳门──16至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对澳门的未来发展怎样定位,它在以往四个半世纪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中所具有的材殊地位,都应是举世公认,没有争议的。早在近代中国被动地实行五口通商差不多300年以前,澳门实际就已经开始担当了沟通中国和西方贸易的角色。毫无疑问,在中西方关系史上,中国最早和西方发生全面接触之地是澳门。虽然澳门在中西方经济交往关系中的地位由于后来诸多海岸城市的对外通商,特别是香港的迅速发展而被削弱,但它在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地位却从来没被动摇。就此而言,香港是无法和澳门相比的。所以,研究中西方交往关系的历史,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及其未来的发展,实在不能不研究澳门。澳门以弹丸小城而独引世人瞩目,奥秘就在于此。《澳门──16至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一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画面。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不同民族商业贸易的交往必然伴随着文化的交流,而且后者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异民族交往,其影响也更为深远。但文化交流也如经济交往一样,是互补和双向的,否则就不成其为交流了。当我们面对西方文化.学习西方文化之时.我们自己的文化也在为对方所学习和接受。重要的是这种学习和交流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是主动还是被动进行的。所以尽管象伏?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效:一是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树立一种刚健有为,努力向上的进去精神;促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发展;传统文化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有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法律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法律文化交流变得更为频繁与广泛,使得中西法律文化冲突经过调适而走向消解与融合的趋势。正确把握和认识这一发展规律,对正确构建中国先进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提供了借鉴空间。  相似文献   

10.
汉字书写类节目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是因为这类节目撩拨到了民族文化的神经。字是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命脉。大家关注这类节目,本质上是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在中央电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一场全民汉字热潮。  相似文献   

11.
在东亚诸国中,朝鲜与中国的法文化交流最为深远,它曾以中华法系为母法,其法制建设受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华法系能被朝鲜所接受的重要原因在于中朝两国存在的相类似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而朝鲜从本民族的国情出发,具有创造性的立法活动与法制建设,又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法系的基石,更加突出了中华法系的特点,为中华法系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选择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间形成两个高峰,一是古代日本大规模地输入唐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开创出著名的“律令时代”;一是晚清中国急速地输入近代日本的法律文化,开启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到日本,晚清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到中国,这种交流不仅深入历史而且影响未来。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交流双方尤其是输入方的对象国及其输入途径的选择,主要受信息、国情、政制、目标和国际环境、法律传统以及人力物力的限制。晚清中国“变法修律”的参照模式经历了从美英到法德最后选定日本的必然过程。唐及清末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选择具有双向性和典型性,这既是比较法律文化分析的范例,又是思考当下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未来学家预测: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目前,人类社会已开始由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社会职业群体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就是这个群体的生命。中国律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群体,在经历了恢复律师制度2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而属于这个群体的律师行业文化,随着25年的积淀与过滤、扬弃与升华,已经从她的嫩稚阶段逐步走向成熟,正成为中国当代律师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在此.笔者将主要概括论述律师文化的内涵及本质属性、律师文化的内容系统、律师文化的总体特征、律师文化的功能作用、律师文化的社会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的律师文化等问题,从而与律师同行共同研究探讨律师文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律师文化的内涵及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马列主义民族观有着深刻而科学的内涵,它是马列主义里一个重要的部分.马列主义民族观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中国而言,党中央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社会建设,民族地区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前要加强马列主义民族观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继受与变通:中日法律文化交流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是典型的双向法律文化流动,蕴含着法律文化交流中从特殊到一般的诸多理论问题。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特征和现象是,法律文化的交流不是一般植物学和医学意义上的移植,而是一种相互的吸纳,是继受与变通的给合。这启发我们:人类的法律文化不仅可以而且应该交流;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制将依然是继受与变通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宋占文 《中国律师》2005,(11):21-23
未来学家预测:21世纪将是一个文化冲击的世纪。目前,人类社会已开始由经济型社会向文化型社会过渡。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社会职业群体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就是这个群体的生命。中国律师作为一个职业社会群体,在经历了恢复律师制度2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力量。而属于这个群体的律师行业文化,随着25年的积淀与过滤、扬弃与升华,已经从她的嫩稚阶段逐步走向成熟,正成为中国当代律师共同信奉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一、律师文化的内涵及本质属性1.律师文化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周鑫 《法治与社会》2001,(10):49-51
统一度衡量--一位古代政治家的远见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古代杰出政治家.在其统一中国之初就在全国范围内颁布了统一的法律,并颁布诏书,施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此举对于促进全国范围不同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建立全国统一的物资流转渠道,发展封建国家经济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中国于2002年9月1日正式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这是我国首次从立法上对我国人口生产进行调整.但是,在贵州省某些民族地区、村寨仍然处于"传统社会"当中,因而保持着一套较原始的传统法律文化来对自己本民族人口生产进行调整,因而存在着国家人口法文化与"民间法文化"二元冲突,所以有必要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固有的调整民族人口生产的民间法律文化进行解析和阐述,这样对理解和把握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内部的规律和外在的规制力量,并配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郝备 《政法学刊》2013,30(4):40-44
民族文化冲突造成的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政治文化的嬗变是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隐性文化因素.缓解与避免文化冲突必须进行民族文化适应.目前,西部地区的文化冲突已成为影响当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应当在尊重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视文化冲突的影响,将文化安全纳人法律的框架之内,在各民族间牢固树立团结稳定的核心思想借助法律武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我国的法律制度应当确立“国家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让“祖国”、“中国人”成为各个民族间不可分离的文化纽带;要以宪法为核心,以文化法为主要内容,加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冲突与融合:外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中华法律文化发端于具有发展原始农业良好条件的黄河流域,在漫漫的历史行程中形成了具有浓郁的农业文明色彩的法律文化机制。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把握世界的方式,有着自己固有的制度规范和价值取向,体现着独特的民族法律心理和经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条件的作用下,由特定的法律制度与法律观念所构成的法律文化系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现代法律文化的古法律文化形态,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