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徐白仑先生原是北京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971年失明后,在学习盲文的过程中,与盲校的教师和盲孩子结下深厚友情。在康克清女士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盲童文学》,为盲孩子提供精神食粮。1987年他从国家教委得知全国盲童入学率仅为2.7%,这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太大了。从此,他将自己后半生的精力完全投入盲童教育中,他立志要努力让每一名失明儿童都能生活得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会议动态     
会议动态《康克清文集》出版,全国妇联在京召开座谈会。在康克清同志逝世5周年之际,全国妇联于7月14日在京举行《康克清文集》出版座谈会,缅怀这位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康克清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妇...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纪念康克清同志诞辰100周年。我的发言,着重回顾康克清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战斗历程,缅怀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为了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原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同志逝世十周年,全国妇联于4月19日召开缅怀康克清大姐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瑕云、全国妇联名誉主席陈慕华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主持会议。她说,我们妇联的工作人员要学习康大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她的奉献精神。将妇女工作落到实处,以告慰康大姐的在天之灵。出席座谈会的有和康大姐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曾在大姐身边工作的同志和大姐的亲属。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历届老书记、机关各部门和直属单位代表也参加了座谈会。大家满怀对康大姐的敬佩怀念之情,从不同的角度追忆、回顾了大姐的革命精神和感人事迹。特别是大姐对妇女儿童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我们党的革命老大姐康克清同志诞辰100周年,缅怀她的革命业绩和崇高风范。  相似文献   

6.
日喀则的奇迹 2000年,"盲人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德国盲女萨布利亚·坦贝肯,带着她开发出的藏盲文来到西藏,创办了西藏盲童学校,一干就是10多年.2005年,萨布利亚的盲童学校分校--"西藏盲人培训中心"在日喀则落户.  相似文献   

7.
日前,南通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全委会议期间心系盲童、关心残疾儿童学习的善举,在社会上被传为佳话。元月24日上午,天空雪花纷飞,一批特殊的捐赠品——150余本旧挂历被送到南通市盲哑学校校长余烈的手中。余校长激动地说:“谢谢政协委员在繁忙的会议期间还牵挂着盲童们,这真是名副其实的雪中送炭啊!“作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盲哑学校,该校现有盲童60多名,需要大量旧挂历作盲文练习用纸;因近年挂历销  相似文献   

8.
康克清同志是宋庆龄基金会的首任主席。在基金会工作的年长的同志亲切地称呼她康大姐,年轻同志则亲昵地称呼她康妈妈。她领导宋庆龄基金会的全面工作,亲自操持、辛勤劳累,直到平静地合上那慈爱的双眼,历经整整十年。她那慈祥纯朴的音容笑貌、她那亲切呵护的深情眷注,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在各地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教师积极努力下,学生人数有了增加,教学工作有了改进。但是我国的盲童学校和聋哑学校基础十分薄弱,新的教育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一般学校的教学质量都很低,特别是职业劳动训练还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这给盲、聋哑学生毕业后参加劳动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困难。目前学校数量还很少,而且设置不平衡,有些省、自治区还没有设立此类学校,远远不能满足盲童和聋哑儿童的入学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残疾人》2012,(11):15
10月12日,"中国银联励志助学盲童行动——我送盲童一本书"项目捐赠仪式在吉林省四平盲童学校举行。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邢建绪,中国盲文出版社,吉林省残联,吉林省四平市委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捐赠仪式。汤小泉理事长在讲话中说,中国有1691万盲人,其中学龄盲童约13万人,由于大多数盲童家庭贫困,无力购买一些必备的学习文化用品,影响到盲童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也无法实现自  相似文献   

11.
, 《中国残疾人》2012,(11):15-15
10月12日,“中国银联励志助学盲童行动——我送盲童一本书”项目捐赠仪式在吉林省四平盲童学校举行。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邢建绪,中国盲文出版社.吉林省残联,吉林省四平市委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12.
女儿的怀念     
朱敏 《中国妇运》2002,(5):16-16
今年4月22日,是我敬爱的康克清妈妈逝世10周年。10年来,每年的这一天,我都在心底深深地怀念她———我的母亲康克清,因为她不仅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史上卓越的领导人之一,还是与我爹爹风雨同舟、同甘共苦48年的革命伴侣,同样是帮助教育我成长的慈母。我是在1940年底到延安后第一次见到我的父亲和康妈妈的,康妈妈是井冈山早期的红军战士,在上井冈山的第二年和我爹爹结成了革命伴侣,从那时起直到爹爹去世,他们共同度过了共患难、长相依、长相知的48个春秋。当我1953年从莫斯科完成学业回国和爹爹与康妈妈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7日)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纪念康克清大姐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她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她的革命精神与崇高风范。康克清大姐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国儿童工作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后,她历任全国妇联第一届至第五届常委,第三届副主席,第四、五届主席,第六届名誉主席。在长期的妇女工作领导岗位上,康克清大姐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为促进新时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21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狮子联会北京分会等共同发起的“启明行动”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发动热心单位和个人为贫困盲童捐赠《盲人版现代汉语小词典》。据悉,《盲人版现代汉语小词典》全套10册,是我国第一套完整意义上的盲文版汉语词典。尽管这套盲文版汉语词典售价为200元,但由于家庭贫困,很多盲童仍然用不上这本词典。启动仪式上,“启明行动”爱心大使韩红、陈坤分别向中西部盲童捐赠了100套盲文汉语词典,“启明行动”爱心大使斯琴高娃亲笔签名的《大宅门》D V D在现场进行了拍卖,拍卖所得善款用于支持“启明行动”;…  相似文献   

15.
宋放 《中国妇运》2002,(5):17-17
在儿时的记忆中,康克清这个名字好似一个童话中的人物;在我上学读书时,她出现在我所读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故事书中;真正地了解和认识康大姐,是在我大学毕业,来到妇联工作以后。当时,我被分配在儿童部工作,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我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儿童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其中《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论儿童少年与儿童少年工作》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2日,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一场名为“集善嘉年华——关爱盲童光明行动”的慈善晚宴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了这一帮助中西部地区贫困盲童走进学堂的大型慈善公益活动。来自有关部委、驻华使节、知名商会、国内外企业界的众多  相似文献   

17.
“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这是1960年内蒙古人民发出的历史之声。据说当时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多个孤儿院里,3000多名孤儿因为粮食匮乏而陷入了困境。此事在周恩来总理、康克清大姐、乌兰夫等领导关怀下,内蒙古人民先后接收了3000多名孤儿,并发出的历史之声。内蒙古人民用他们的心血、草原和牛羊养育了这3000多名孤儿,使这些孤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高士其基金委员会和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残疾人日助残大会”上,一场精彩的盲童“变式速算”表演惊呆了与会者。以往,被视为残中之残的盲童无论在笔算、珠算还是口算上都远远不如健全人,但是,当他  相似文献   

19.
日喀则的奇迹 2000年,“盲人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德国盲女萨布利亚.坦贝肯,带着她开发出的藏盲文来到西藏,创办了西藏盲童学校,一千就是10多年。2005年,萨布利亚的盲童学校分校——“西藏盲人培训中心”在日喀则落户。在这里,盲童们更多的是接受职业培训,学得一技之长,将来好自己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20.
13年前,来自德国的萨布瑞亚(Sabriye Tenberken)在雪域高原西藏拉萨建起了一所盲童学校。她本人就是盲女,却相信梦想能让无边的黑暗充满色彩。在丈夫保罗(Paul Kronenberg)的协助下,这所学校成了拉萨乃至整个西藏盲童的心灵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