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非 《中国人大》2012,(16):6-6
追了6年,达千万元之巨的工钱还是没有追到手。无奈之下,这些被欠工钱的农民工让孩子们站出来讨薪。“我要吃牛奶,我要上学,还我父母血汗钱”。8月14日,15个孩子举着内容不一的标语来到云南大理南国城大理东盟玉石城门口替父母讨要工资,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0岁,最小的仅5岁。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2017,(5):52-53
残疾人家属说 “我们家长也要学会康复训练的方法,不能完全依赖康复师” (华华母亲):俺女儿叫华华,今年5岁了,长得很漂亮.想当初,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都能说话了,华华还一点动静都没有,领孩子到医院检查,大夫说是感音神经性耳聋,当时感觉天都塌了. 听大夫讲,青岛有人工耳蜗植入救助项目,推荐我去试试.  相似文献   

3.
谷峻杰  赵晚星 《人权》2007,(1):38-42
一、走进“法律孤儿”的内心世界太阳村现有120多名“村民”,他们都是1岁至18岁的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或者都在服刑,或者一方在服刑,而其他亲人也抛弃了他们,孩子成了有父母的“孤儿”。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经历。  相似文献   

4.
龙凤呈祥     
望子成龙,而不是望而生畏;望女成凤,而不是望洋兴叹,这是多少家长的期待?一辈子,就为了孩子!这是多少家长的感叹?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子女不争气,没出息,甚至沾染不良习气,家长心里那个急,那个焦躁,那个揪心,都露在眼上,写在脸上,挂在嘴上.孩子是自己心血的凝结,智慧的结晶,精华的延续,自己一辈子的寄托,一辈子的希望,一辈子的成就.如果龙凤呈祥,那家庭是多么的和谐,多么的幸福,人生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成功!反之,感觉失败,沮丧,无望,颓废,天昏地暗,暗无天日.可怜天下父母心!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怎样做父母,其实是很讲究的. 玉不琢,不成器.不能让孩子“绑架”了家长,也不能让家长成为孩子的“奴隶”;不能让孩子心态像“草莓族”,也不能让孩子生活做“啃老族”.要知道: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疗伤!谁错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被孩子错怪!  相似文献   

5.
儿女是父母的影子。残疾的不幸,使不少聋哑父母对失去的深为遗憾。有遗憾就要寻找寄托,有寄托便有了企盼,试图通过自己健全的儿女去“找补”:找回失落的梦,补上失衡的心。 32岁初为人父,充满幻想和憧憬,因孩子属于有声世界的,我便有了“望子成龙”的念头。那是孩子刚半岁时,我和妻子抱他去照了第一张“全家福”,照片取回来后,瞧着上面小家伙天真可爱的样儿,我心都醉了。我的“灵感”来了,给在北京的美国朋友寒春、阳早夫妇写了封信,连同“全家福”一起寄去。不久,这对美国专家来信了,他们在信中说:“……看到你们全家的  相似文献   

6.
1.别给孩子施恩 告诉孩子。你们是因为爱他才当他的父母的,而不是因为他失去亲人而可怜他。永远不要提“身世让我感动,遭遇让人同情”之类的话。在别人恩惠下成长的孩子要面临比别人更多的压力,而灾区孩子们受的压力已经够大了。  相似文献   

7.
放假的前一个晚上,15岁的小李同学跟我说:“老师,回家了。”我随口问:“明天谁来接你?”小李说:“爸爸。老师,谁接你回家?”糊涂的孩子,他不知道,老师这把年纪,早已不再需要父母接送。  相似文献   

8.
关系与法治     
今年,一位朋友的孩子高考理科成绩450分,但由于填报志愿不当而“被掉档”。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家长到处奔走,四处求人帮忙、找关系“通融”,花了几万元钱,最终还是一事无成。面对我的朋友,我一时无话可说,那感觉挺无奈。好在孩子有志气,准备复读,明年再考……针对此事,我想说,中国人很“讲关系”,把它看成一种资源。据说还成“了学”,弄得一些有学问没学问的人忙着编书写书,而且很有“卖点”。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找关系”。升官要找“关系”,做生意要找“关系”,去医院看病要找“关系”,上学读书要…  相似文献   

9.
慧语10则     
1.“过去父母敢跟孩子说.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今天倒过来了,很多孩子对父母说.你懂什么?”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母亲44岁时,才生下了我,而父亲那时已奔知天命之年了。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大学毕业进城工作并成家后,我一直张罗着要把当年节衣缩食  相似文献   

11.
闽南寻根记     
来泉州参观闽台缘博物馆这一天,恰逢江岷钦50岁生日。“我感觉收到了一份别致的生日礼物”,江岷钦告诉记者,小时候清明节随父母祭祖,从祖先的墓碑上,知道了自己祖籍漳州。  相似文献   

12.
握手     
因为没有手,所以,我珍视每一次握手的机会。记忆中的第一次握手发生在7岁的夏天。那天,父母带着我去小学报名。“不行,你这孩子……恐怕我们不能收。”存一次又一次的拒绝过后,母亲跪在了校长面前:“我的儿子什么都没了——没了脸”。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则轶事:五岁的林则徐骑在父亲的肩膀上走进考场,考官讪笑林则徐“以父作马”,林则徐机警应对——“望子成龙”。 “望子成龙”,短短四字道出了传统文化中父母的共同心态。孩子“抓周”,父母的一门心  相似文献   

14.
“我该死,自己犯了罪,却让家人跟着受累,我是社会的罪人,也是父母、孩子的罪人。感谢政府的宽容。感谢监狱领导的关心,不仅让我看到父母和孩子,还为我这个罪人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和老人的赡养问题。从现在起。我一定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为我的罪错赎罪。”  相似文献   

15.
长到九岁(旧日虚岁算法,后文同),该上学了,许是父母偏疼“老孩子”(最幼子),舍不得早些送进学堂。大门不出“比女孩还怕羞”的我,一旦要“外出”“独立”地到陌生之地,与陌生的一大群人相处,这个“关”并不是很容易越过的。小小心灵中,充满畏怯之情。当然也只好无可奈何地硬着头皮“离开了家”——其实一会儿就回来,但如有远游天涯之感了。心中没什么快活和多大的喜欢。这样的孩子,来到一群欢蹦乱跳的村童中,实在是个“异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家庭教育不当和学生心理问题造成的青少年自杀、自残、校园暴力及家庭悲剧等屡屡发生,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心理却变的越来越难以琢磨?为什么家长期望得越大,得到的回报往往越小?曾有报道说,有位科学家在对一些国内外18岁以下的孩子做过问卷调查:你最敬佩的人是谁?有很多外国孩子在第一栏中添的是“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而在中国孩子的问卷中很少找到“爸爸妈妈”的字样。是中国的父母付出得太少吗?恰恰相反,中国的父母,尤其是现在四…  相似文献   

17.
感恩     
17岁的我,在离家三十多里的县城读高中一年级。一个深秋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看一本外国文集,其中有一段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杰克·罗伯特是一个远离父母的孩子,在他16岁那年的感恩节,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他想到了感恩。于是,他不顾窗外飘着雪,连夜赶回家,他要对父母说,他爱他们。  相似文献   

18.
“你是父母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国家的孩子。 今天,我们在爱国相遇,你就是爱国的孩子,党的孩子,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历届特奥运动会都有一个“神秘”的妈妈团,这个团的成员都是特殊孩子的父母亲人,孩子们参赛特奥会,他们则追随者孩子们的脚步,挂着“特奥家庭”的证件,自费组团与孩子们共同征战赛场,为孩子们加油鼓劲.孩子们随着特奥运动一点点地进步,家长们相互支持,与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中共同成长.她们努力地刻意地不去过分担忧孩子的未来,却是所有智障人群家属的忧虑——“我们在慢慢老去,孩子却没有长大.未来,我不敢去想的事情,会在每个深夜涌上心头,挥之不去.我老了,我死了,孩子怎么办?希望在哪里?”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本有关青少年心理的书都会明确地告诉你 ,青春期的孩子开始走出家门 ,愿意和朋友呆在一起。按理说 ,那些被孩子缠了十几年的父母可以脱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可是 ,我们却常常看到 ,父母们并没有因“解放”而欢欣鼓舞 ,相反却为此忧心忡忡。管不着孩子不放心早就听说青春期是一个急风骤雨阶段 ,老张觉得应该多管管18岁的儿子 ,免得孩子学坏。可是 ,他却失望地发现 ,儿子不愿意父母过问自己的事 ,他在家说话越来越少。问问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吧 ,儿子总是那几个字———“挺好。”“还行。”“不错。”老张越来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