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3年春天,在一次朋友们的聚会上,一位来自西北的作家张锐半开玩笑地问我:“如果你的生命一共还只有三个月,你打算用这三个月的时间干点什么?”我没太认真。我简单地想了想,跟他说:“我想在我酝酿时间比较长的几个剧本中挑两个最重要的,写出来。”他又问:“如果只有一个月了呢?”“那就挑一个。”“如果只有三天呢?”“那,那就对着录音机,把那一个最重要的剧本,叙述出来。”大伙谁也没再说话。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我是一名残疾人,工作中我是一名残疾人工作者,所以我经常被残疾人朋友问到一个问题:这事不知道怎么办、找什么部门办、特别是不方便出门,有什么解决办法?我说那就打咱们北京市的市长热线12345,有困难找“12345”,因为我在单位就负责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用政策为残疾人脱贫保底 记者(以下简称“记”):高理事长,我听说您过去长期从事经济工作,这似乎与残疾人工作有一定的跨度,那么您到残联以后是从哪着手开展工作的呢? 高文凯(以下简称“高”):到残联工作以后,我发现残疾人工作跟我以前想象的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4.
残联工作者需要会花钱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从财政过来的,过去的几十年做的都是“送钱”的事儿,而残联是一个需要“拿钱”的单位,您的角色是如何转变的? 王静波(以下简称“王”):事实上我没有经过特别的转变就适应了残联的工作.来之前我们老残联理事长曾经告诉我,到残联一定得有爱心,而我自认为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而且做了多年财务工作,也想换一换,想为最困难的人做些事情,所以我是主动申请到残联工作的.来到不久,走访残疾人,看到他们确实困难,这是以前在财政工作时想象不到的,当时心里就有一种责任感,我是一个残联理事长,就得为他们(残疾人)负责.  相似文献   

5.
我站在南通长途汽车站候车室里,看着拥挤的人群,其中鲜见残疾人朋友的身影.因为要写一篇关于无障碍的文章,我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冲动要做一次民意调查,想问问大家:“你知道什么叫无障碍建设吗?在这座城市,在你的生活里,你认为在哪些方面可以做更好的设计,更好的改进,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多的方便?”于是我来了.可是,只是因为内心惧怕别人茫然的目光,怕疑惑,怕没有回应,最终我放弃了向人们提问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一个人上一座山,刚上一小段,就发现另一座山比这一座美丽,于是他匆匆跑下来开始去登那座"美丽壮观"的山;刚登上一小段,又发现一座更美丽壮观的山,于是又匆匆跑下来去登新发现的山……如此下去,这个人跑来跑去,跑了很多年却仍在山脚下徘徊.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那个登山人如此登山永远也不会到达山顶的.那么,我们在人生前行的路上该如何去登自己的那座"山",去走属于自己的路呢?  相似文献   

7.
快乐同行     
在大家的印象里,残疾人都是别人帮助的对象.而我们的社工理念却提出鼓励残疾人相互帮扶,发挥潜能.前些日子,我在无锡市湖滨区乐山社区组织的18名残疾人游览古运河美景时,就看到了残疾人携手互助,快乐同行的一幕.有位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在台阶前犯难.自己下怕摔倒,想叫社工帮忙,可人家都在忙着抬轮椅,顾不上.此时,同行的一位手指残疾的女同志走了过来,搀扶着他一步一步走下来.还一边安慰道:“不急,慢慢走.”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残疾人》1999年第8期上我读了雷小建写的《受骗上当的滋味》一文,作为《中国残疾人》的忠实读者,又是一个听力残疾人,我愿与雷小建说几句话。你认为,价钱涨了,《中国残疾人》,肯定有新的内容出现在面前,元月15日接到刊物后,就大失所望,暗叫“上当了!“,小建同志,你上了什么当?我一看到1999年《中国残疾人》第一期就高兴得跳了起来,我越读越爱读,以至第二期到第十二期,我越读越感觉到刊物的分量沉甸甸的,10月初,我就早早去邮局订阅了2000年的《中国残疾人》杂志,而你,需要的却是一本  相似文献   

9.
残而无疾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不知怎么就谈到残疾人问题,有位熟人问我:现在所有的城市人行道上,都要修盲道,所有的门店台阶旁,也都要修供轮椅使用的坡道,这有否必要?他认为,盲人和瘫痪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其中上街的人数,则少而又少。  相似文献   

10.
“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我和残疾人有一种天然的血肉联系,就想努力为残疾人朋友多做一些实事和好事.” 记者(以下简称“记”):甘肃省的残联机构里有许多残疾人干部,您就是其中一位优秀代表,请问作为残疾人理事长您有什么样的工作理念? 孔令利(以下简称孔):我天生残疾,但是我觉得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在学校里,我一直做班干部,也是第一批入党的.工作后,在中学执教,担任了8年多校团委书记.可以说,我成长在阳光雨露下,是不幸中的幸运儿.  相似文献   

11.
一天,先生很认真地问我:“给灾区小朋友们带什么礼物好呢?”我说,“你小时候有什么东西特想拥有,却一直没能如愿呢?”他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就风风火火地出门买了只足球回来.到了周末,他一大早就带着足球去参加校友会活动了.待傍晚回到家,他的皮肤被晒得又红又黑,眼睛里却透着光亮.  相似文献   

12.
爱情故事     
《人民公安》2013,(2):25-27
看到这张相片时,俺的丈母娘笑得合不拢嘴:“您啾啾,咱家这闺女多俊哦,就一个字,漂亮!女儿多像妈,这话谁说的?”我是百分之百赞成!我问丈母娘:“那我呢?丈母娘说,嗯,啊,那啥,哎哟,瞧我这记性,我锅里还烧着水呢。”说完就跑进厨房了。,她到底啥意思呢?我脑瓜子都想疼了,也没想明白。  相似文献   

13.
甲:我想,人与人之间还是要有个较为通用的称呼,以便于对话联系。本来,“同志”一词是通用的称呼,但现在好像不大用了。有一次我到邮局取汇款,一位年轻的女营业员正在和同事聊天,我叫了她两次“同志”,她回过头来拿了我的汇款单一看,就说汇款还没到,过几天再来。我想,汇款没到,我怎么会收到汇款单?但邮局是垄断行业,营业员说汇款没到,你还能怎么样?想必是那两声“同志”使她不高兴了,所以叫你再跑一趟。 乙:对年轻的女营业员,你应该称呼“小姐”。 甲:“小姐”这个称呼现在的确相当通行,但如果碰上四十多岁的女营业员,…  相似文献   

14.
中华残疾人旅游服务联盟的发起人是姬卫东.他在洛阳经营一家旅行社,涉足残疾人市场,源于一次偶然的带团. 几年前,洛阳郊区有一个村子组织村里的人去北京旅游,其中一个是淮海战役的伤残士兵,他是团里唯一的残疾人."这个老兵说,自从淮海战役受伤退伍以后就没有离开过洛阳.回来他孩子给我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幕到现在我想起来还很感动."  相似文献   

15.
说出来才能做出来 记者:长春残联的工作口号是“说出来,做出来,走出来”,您能解释一下这9个字的含义吗? 庞国忠(以下简称“庞”):“说出来”是宣传工作,“做出来”是为残疾人做实事,“走出来”是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迈入社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是我们最终的理想,但要想实现这个理想,需要从教育、康复、就业、无障碍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去完善,这种完善不光耍靠残联,还要靠全社会对于残疾人的理解与关怀,但如何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关怀呢?宣传到位很重要,在让残疾人知道政府存为他们做什么的同时,让社会也来了解残疾人这个群体.  相似文献   

16.
派出所所长吴大头肚子里的一泡屎从上午8时憋到了下午6时。这一天有多忙,不用他自个说,听听从省厅挂职锻炼的副所长怎么评价的就知道了,唉!这基层派出所所长一天干的活比我们处的处长一月还多,这活真不是人干的。不是人,那就是神或妖了,吴大头还真有这本事一泡屎憋了十个小时。下午6时他终于趁局里开完会赶快去厕所,其实不光为解决生理问题,实际是想在厕所里躲一会儿,安安静静地“消停”一会儿。谁知一进门,所里的社区民警老桂正蹲着呢,一见吴大头,“呦,所长您怎么也跑局里蹲‘坑’呢?”“嗨,我还问你呢?不下管区,到局里‘消停’啥呢?”“还…  相似文献   

17.
我们残疾人该怎么活呢,是怨天尤人一辈子,还是奋勇拚搏一生,许多身残志坚的朋友都以实际行动在这方面早已做出“撼天地,惊鬼神”的回答。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还想饶舌以下三点: 第一、切莫自暴自弃。如果总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人,那你就永远只能趴在地上乞求“嗟来之食”。应该时时刻刻铭记:咱也是一条汉子!是汉子,就会进发出强烈的自尊;有了自尊,浑身上下就会激荡起青春活力。生活好比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  相似文献   

18.
问:残疾人都想做堂堂正正的公民。作为国家公民的残疾人应当是怎样的,他要注意什么、做什么、怎样做呢?答: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时代发展到这一步,应当  相似文献   

19.
阶梯     
早些年,离我舟山老家门口不远处建有一座石拱桥,桥上共有35条台阶,只有爬过这35条台阶,我才能走出家门去眺望家乡最高山峰黄扬尖上的那一道道缥缈的雾纱.我最怕的是在雨天攀爬阶梯,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皮鞋,整日穿的是一双脚底下的胶痕都早已磨平的黄跑鞋,没了胶痕的黄跑鞋已经失去了同滑湿路面摩擦的功能,每次出门,我总会在那35条阶梯前摔上几跤.桥上光秃秃的没有栏杆,我只能用佝偻的双手撑住石板,再慢慢地用肘关节支撑着滑溜溜的路面前行.此时,任何痛楚早已经麻木,我知道,只能靠自己坚强地爬起来,因为今后的路还是要自己努力地继续下去,独立来完成每一步攀爬的动作已经成了我的必修课.每当我在泥水中挣扎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想过,我的身体和健全人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不再这么艰难呢?  相似文献   

20.
一位记者曾激动地说过:“如果有一天我残疾了,就到哈尔滨道里区落户。”这并不奇怪,许多外区的残疾人都到道里区寻求过帮助。看来,道里区的残疾人生活很幸福。他们仿佛拿到了“绿卡”,令其他残疾人羡慕。而我,更想知道那位“发绿卡”的人。 陆文君——哈尔滨道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曾获1997年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荣幸地与江总书记握手。1998年获十佳公仆,省、市助残先进个人,被市人民政府残疾人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