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5月14日,中国残联主席、康复国际主席张海迪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并发表演讲. 为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的关于“加强民间组织往来,密切妇女、青年、残疾人等群体交流、促进包容发展”的倡议,张海迪就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残疾人事务交流合作,发表题为“努力推动残疾人融合、共享与发展”的英文演讲,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筹备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康复服务协作网络,共同开展康复服务项目,培养康复人才;二是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辅助器具的研发和生产;三是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与偏见,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四是推动残疾人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9月13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勇出席“一带一路”框架下残疾人事务主题活动,参观2017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等法规政策,加快推动我国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优质的辅助器具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提出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同共建各国加强减灾等领域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指引、新动能、新方向。同年11月,“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正式成立。本文对“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的演进过程、重要意义进行介绍,对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田琳 《中国减灾》2023,(21):8-11
<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自然灾害分布广泛、危害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11—12日,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防灾减灾救灾分论坛在京举办,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围绕主题畅谈观点,交流科研成果,分享做法经验,为护航“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智慧与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23,(23):5-6
<正>11月16日,2023“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部长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是“应急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论坛期间举行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理事会首次会议,正式宣布合作机制成立,31个应急管理部门和国际组织加入,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当选首任理事会主席,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徐加爱当选秘书长,国家减灾委员会原秘书长郑国光当选咨询委员会主席。22位合作机制理事会成员和合作伙伴代表先后发言。  相似文献   

6.
封面     
《人民公安》2023,(22):5-5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2021年12月17日各位委员,朋友们:大家晚上好。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见而。首先,我谨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2021年度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8周年。不久前,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了过去8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就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8.
1日,常务副省长梁桂主持召开2020年第5次安全生产工作月度会出席中国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和国家生物安全证据基地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9.
2015年9月25日至28日,“国际移民与海外华人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海外人才与中国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华中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侨办政策法规司、湖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武汉市侨务办公室、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召开.来自丹麦、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华侨华人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参会,收到论文30余篇.会议主题围绕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展开,着重从华侨华人与“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华侨华人与华文教育、华侨华人与国际移民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于津平 《群众》2023,(16):24-25
“一带一路”建设十年硕果累累,其建设过程已从早期的谋篇布局“大写意”阶段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究其目标,就是要提高“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共建“一带一路”的投入能够更加有效地惠及参与共建的国家、企业和民众。被赋予“一带一路”交汇点使命的江苏,近年来正以更宽视野、更高标杆建设东西双向开放门户,谋划部署“五大计划”专项行动,在国际综合交通体系、国际产能合作、“丝路贸易”、重点合作园区、人文交流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江苏色彩。其中,建设“一带一路”境外合作园区是江苏立足自身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由江苏企业主导建设的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和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被誉为国际合作的典范,已成为江苏企业“走出去”的名片。在新形势下,推进江苏“一带一路”境外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之辉  彭锡 《创造》2015,(3):28-29
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三次提及“一带一路”,指出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 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加快互联互通、大通关和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一带一路”列为2015年重点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毫无疑问,20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落地实施的关键年.  相似文献   

12.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是核能发展的主要国家,对核安全合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推进“一带一路”核安全共同体构建是中国核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核安全国际合作的关键。而核安全国际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某一个国家是很难有效进行的。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者,中国有责任推进“一带一路”核安全共同体构建。核安全的特殊性,使核能领域的合作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大众安全观念和国际区域格局等多方面因素,而要实现核安全一体化的目的,必须通过法治化规范“一带一路”核安全共同体构建的框架体系、框架内容、规则制度体系,确保核安全共同体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3.
王荣飞 《群众》2023,(23):4-5
<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赋予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的重大战略定位,多次肯定江苏“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建设,指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为哈萨克斯坦产品提供了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设在哈利法港临港工业区的中阿产能合作示范园进展良好”。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充分肯定江苏参与主办的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十年来,江苏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起“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宋磊 《统一论坛》2023,(3):62-70
<正>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逐步扩大朋友圈,不断提升合作质量,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海外华侨华人具有融通中外独特优势,是中外交流互鉴天然桥梁,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23,(5):6-7
<正>2月15日,应急管理部在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机制首次协调人会议,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出席并致辞,副部长徐加爱出席。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国际发展合作署代表和20余位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机构负责人线下与会,来自亚、非、欧、  相似文献   

16.
12月1日至10日,应台湾截肢青少年辅健联合会邀请,中国残联艺术团赴台北参加“弦月之美——海峡两岸残障人士才艺大展”交流演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12月3日,中国残联与北京、天津两市残联在京联合举行庆祝“国际残疾人日”座谈会,畅谈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的成就,并就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进行讨论。来自两市的残疾人专门协会负责人和残疾人代表40余人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17.
吴圣楠  邹强  王姣  雷雨  崔鹏 《中国减灾》2023,(23):10-13
<正>“一带一路”沿线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种类最多、灾害风险最大、灾情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居高不下的自然灾害风险,严重威胁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一带一路”沿线自然灾害风险研究,可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风险造成的损失。作为“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合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针对典型自然灾害类型,以全球视角全景展示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格局。本文通过总结图集主要具备的四点特色,介绍了该图集的编制背景、内容、过程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我国发展立足自身、联动全球的一种空间新格局,是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在区域空间构建上的具体运用。作为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中国方案,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非对称风险包括:少数派主导的非对称政治风险,权力、责任不对称引发的非对称经济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非对称舆情风险。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认为,“一带一路”是新的历史时期实现全球化互惠发展的空间合作。立足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把握结构洞连接三大要素:利益、价值观、人际交往,通过社会空间再造防范和化解上述非对称风险,为“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琦  孟繁锦 《前沿》2023,(2):63-77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大力推进,民营企业越来越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力量。然而,一方面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面临固定投资成本高、收益回收期长以及不确定性风险较高等难题,亟需融资支持;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面临融资难困境,导致民营企业参与项目积极性减弱,亟待政府采取扶持措施。本文建立了地方政府金融扶持以及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决策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金融扶持力度、税收优惠力度、风险分担比例等因素影响下政企的长期均衡策略。结果表明:第一,民营企业国际声誉的提升能促进其参与“一带一路”;第二,对企业参与项目的激励成本随时间推移将逐渐提高;第三,应分阶段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马士光 《群众》2023,(7):4-5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连云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标杆和示范项目”重要指示,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支点城市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亲自见证连云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期间指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为哈萨克斯坦产品提供了从太平洋扬帆起航的出海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