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最近几十位读者来信询问,矫形器装配的有关问题。虽然我们曾在杂志上做过一些介绍,也对一些患者的个别问题给予了回复,但是我们认为还是有必要就下面两个问题再作统一解答。 1.脊柱侧弯患者是否都能配用脊柱侧弯矫形器? 脊柱侧弯矫形器主要用于原发性脊柱侧弯,是原发性脊柱侧弯的一种保守疗法,它适用于骨骺闭合前的患者(一般为17岁以前)。因为骨骺闭合后,骨发育逐渐停止,保守  相似文献   

2.
那是一棵小树,一棵非常普通的不起眼的小树,它孤独地生长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没有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它依然顽强地、不屈不挠地与严寒干旱搏斗着。虽然我和那棵小树离别已经十多年了,但我一直在心中牵挂着它,不知它现在生长的怎么样了?长高了吗?长壮了吗? 记得那是1995年7月的一天,受公司的派遣,我和同事从乌鲁木齐市乘车往数百公里外的南山矿区某单位  相似文献   

3.
许小树是湖北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现任仙桃市保险公司下查办事处主任。作为代表,他是人代会上的风云人物,常常是记者追踪的目标,由于代表工作出色,曾被省七届人大常委会授予优先人大代表光荣称号;作为保险办事处主任,他年年超额完成任务,1996年底被评为省保险系统先进工作者。两副重担一肩挑,还都挑出了风彩,成功的秘密何在?最近,我们采访了许小树。绿荫下,许小树与我们侃侃而谈,他说他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如何确定研究对象?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社会学是什么?》一书中提出了三条标准。其一,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些什么?其二,经验的途迳——学者们在做什么?其三,分析的途迳——理性指示是什么?这三条标准所阐述的观点我们虽不能完全接受,但三条路子  相似文献   

5.
矫形器的构成 矫形器的构架与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矫形器的基本构架,依据所使用材料分成金属矫形器、塑料矫形器、皮制矫形器、布制矫形器、碳纤矫形器等.用于制作矫形器的金属材料有碳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和钛合金等,塑料材质有聚乙烯、聚丙烯和泡沫塑料等,层压成型复合材料有树脂、碳纤、玻纤等,以及合成皮革、织物等.  相似文献   

6.
荆墨 《前进》2012,(11):51-52
最近,央视进行的"你幸福吗"的调查,让幸福成了一个热门词语.与此同时,图书市场上也涌现了一股幸福潮,阐释幸福的书籍大量出版,成为令人关注的现象.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更好地拥有幸福?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阅读中思考. 励志中感悟心灵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在心里默默地衡量过,同样,在每一个人心中,也都给幸福留了一条底线.文静编著的《给幸福一条最浅的底线》,读后会发现,我们会从最平常的日子、最琐碎的事情里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当我们奔波于现实之中,沉浸在名与利的泥潭里时,蓦然回首时突然发现,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出发的原点.而当初我们却坚信它在更远的远方.所以,我们要从浑浑噩噩中警醒,停下急匆匆的脚步,不致错失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7.
根据199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矫形器(Orthosis)是用于改变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机能特性或结构的体外装置。过去,矫形器被称为夹板(Splint)、支具(Brace)、支架。从矫形器的定义可以理解,矫形器的使用对象是肢体残疾人,是一种装配在肢体残疾人身体外面的器械,其用处是改变肢残人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矫形器的名称以其装配身体的部位名称为命名原则,如:常用于下肢的足矫形器(各种足垫、矫形鞋和鞋的改制)、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常用于躯干的围领、围腰、脊柱侧突矫形  相似文献   

8.
第一节哲学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十个字:哲学能给人以聪明智慧。开始我有些怀疑,我想,哲学对我来说,仍然是一颗等待发现的明星,我有这个水平吗? “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老师就象一位挚着航标灯的领航员,引导着我们在哲学的海洋里航行。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什么?衡量我们事业的根本标准是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标准二者有什么必然联系?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本清源,澄清理论是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99页)为什么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对于大多数保安员来说,门卫站岗是我们工作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职业的一种象征.烈日炎炎的夏季已经来到,有些队员一班岗下来,觉得头晕眼花,犹如一场病,休息一会儿就全好了,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相似文献   

11.
花谢花开,冬去春来。又一年离我们的生活开始渐行渐远,但是,有些事,有些人,有些难忘的瞬间,却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观念、生存状态和我们的未来,无法走出我们记忆的脑海。是什么让生活变了模样?是什么让我们振聋发聩?又是什么给了我们热爱与追求的热望?执著的脚步在行走,生命的每一段都是驿站,还记得那些事、那些人吗?作为珍贵的历史碎片储存进每个人的心灵档案……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那么这种符合对象的正确认识有什么标志?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不同的哲学家们作了形形色色的回答。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哲学史上,回答得最深刻、至今仍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一开始,黑格尔就明确地告诉我们,真理既不是认识中简单的开端,也不是单纯的结论,真  相似文献   

13.
漫谈知识经济与宣传思想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10多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10年前,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印证了这一点。现在“知识经济”一词使用频率很高,但“知识经济”究竟是什么?它离我们有多远?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不能不说是摆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在准备编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教科书中,对有关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整理。现综述如下: 一、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怎样给这一制度下定义?如何确定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5.
王国忠 《创造》2015,(10):47-49
熟人见面,我们中国人最喜欢问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吃饭了没有?二是最近忙吗?我自己经常这样与熟人打招呼,也经常有熟人这样跟我打招呼.我们这样问别人,当然很随意,也很轻松,因为只是随便问问,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也未必真要得到什么"吃了或没吃"、"忙还是不忙"等非常确切的答复.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17.
袁士多  秦俊勇 《小康》2005,(2):33-33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18.
王洪辉  胡颖 《小康》2005,(2):35-35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残疾人》2006,(8):58-59
最近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们聋人是什么?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真的就像自己平时观察到的那样,是不善言辞,不会说话,耳朵听不见,只能通过手语与他人交流的那种聋人吗?我们真的就像自己认为的那样,是这个主流社会的弱者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反思一下我们聋人自己呢?换一下角度去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我们聋人自己,我觉得我们也许会发现,我们根本就不是别人眼中的那种无用的人,心智低下的人,这根本就是一种误解。聋人是什么?——是交给自己的一份试卷,而不是抛给社会的一首怒吼歌。大海永远没有平静的,天天都…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