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主执政是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基础,民主执政必须充分地认识民主,自觉地实行民主,把民主贯穿于执政的全过程。一、民主是大趋势民主是我们党长期追求的崇高目标,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社会层面分析,我们党执政面临着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利益分化和公民意识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到社会实践层面,便是人民群众对于民主的表达和诉求越来越高,参政议政的能力明显加强。只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争得人心,得到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有了这种心理的认同,权力才能转化成权威,…  相似文献   

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它的理论内涵十分丰富,文章试从整体观、系统观、法治观、民主观和发展观五个层面加以阐述,同时提出从更新执政理念、提升执政资格、巩固执政基础、深化认识执政规律和改革与完善执政方式五个方面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要求加以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3.
用民主的方式执掌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55年执政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最根本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的一个总体性的要求和模式.这一模式在具体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又涉及到党内民主、国家民主、人民民主这三个层面问题.民主执政要成为一种稳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治模式,就必须使其制度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4.
治理是一个和民主发展具有重叠性的概念。中国的民主发展从实践和理念两个层面与治理联系在一起。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治理与中国民主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在中国的实践中,治理必须与中国民主之间具有交叉性的互动和互补,才能够对其构成路径意义上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夏德峰 《世纪桥》2008,(9):23-24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资源在不同时期合法性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并具有流变性特征。政治合法性体现意识形态、领袖个人魅力、执政绩效和民主法治等层面。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合法性资源不断弱化;政绩合法性处于主导地位;而民主法治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地位日渐突出,体现在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等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6.
将中国实践中出现的政治协商现象定义为协商民主已获得广泛共识。协商民主作为西方概念以自由民主为语境,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国政治协商实践的本质。实践中出现的"政治协商现象",其理论前提是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适应政治发展新形势的表现形式,对这些"政治协商现象"的分析应坚持政治学话语建构的实践取向,以党的执政理论资源为基础,生成立足本土经验的"协商性人民民主"概念。  相似文献   

7.
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和资源在不同时期合法性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并具有流变性特征.政治合法性体现意识形态、领袖个人魅力、执政绩效和民主法治等层面.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合法性资源不断弱化;政绩合法性处于主导地位;而民主法治资源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地位日渐突出,体现在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等不同层面.  相似文献   

8.
赵新 《世纪桥》2011,(13):20-2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历史就是探索实践民主执政的历史。90年来特别是全面执政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执政方面进行了艰苦探索和不断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获得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民主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本质要求。党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过程中,本着民主执政的理念,进行了包括推行直接民主选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执政方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等内容在内的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党在陕甘宁边区民主执政时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对进一步强化民主执政理念、优化民主执政体制、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标志着我们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创新。其中民主执政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也是实现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它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大趋势和新取向。因此,民主执政的概念一提出,就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理论工作者围绕民主执政的科学内涵、坚持民主执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怎样实现民主执政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有新意的一个地方,是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作为两个概念并列提出。要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精神,就应当理性地思考和研究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关系,对于新世纪执政党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红艳 《探索》2022,(3):61-72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人民的真正当家作主,更谈不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是根本性的。从更具体层面看,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出于政治自觉,同时根据党情国情需要和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在制定实施民主政治发展方案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大力发展协商民主、建立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不断创新民主实践平台渠道,从配置逻辑、制度安排、实践条件等各方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坚实政治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呈现出人民性、真实性、广泛性、有效性、可持续性五个相辅相成的特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问责制:民主执政的重要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主执政是党的执政方式的基本要素。依法实行问责制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是保证民主执政的重要方式。问责制是实现民主执政理念的要求 ,是将党的民主执政理念转化为责任政府的必由之路。中国实现真正的问责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把党建设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天推进民主执政还面临很多障碍,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实践中的问题,还有一些历史方面的因素.本文试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实践的历史考察,梳理民主执政的相关经验,以期得出进一步推进民主执政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首次从提高自身执政能力的角度,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执政方式,这种执政方式落实到政府层面就是要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建设能力型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是能力型政府的三种基本行政方式,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科学行政是基本前提,民主行政是本质所在,依法行政是根本要求,三者相互联系,有机结合,构成了能力型政府行政方式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6.
蒯正明 《唯实》2009,(6):14-17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公民社会的迅速崛起。在公民社会对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产生“内化”效应的同时,也促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转变。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的确立,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卓晓宁 《唯实》2007,(4):57-59,81
正确处理执政与专政的关系,坚持共产党执政与人民民主专政的统一;正确处理执政与行政的关系,坚持党的执政与政府行政的统一;正确处理执政与参政的关系,坚持共产党执政与民主党派参政的统一;正确处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坚持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统一,是周恩来民主执政思想与实践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如何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一个“老、大、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的执政才可以实现长治久安。应充分认识我国现今党政关系模式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走一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9.
扩大基层民主 推进民主执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依法行使民主权力,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党巩固和扩大民主执政社会基础的重要途径,坚持和推进民主执政的基础性工作。扩大基层民主,主要是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是实现民主执政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将政党执政的政治行为与民主的价值取向相链接,是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思想升华。在时代深刻变动和国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以加强民主执政来应对执政风险的考验,是中国共产党理智的选择。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民主建设超越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般要求,而上升为国家权力结构上执政党建设的特殊要求,与时俱进地将执政纳入民主的轨道,是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表率,要求党必须以发扬民主来保障执政实践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党以民主执政来体现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组织属性。民主执政对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