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是在毛泽东错误的政治论点指导下进行的,而"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又进一步强化了毛泽东错误的政治论点,终于导致"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形成.对"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政治实践和理论进行历史的反思,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存在的24年中,它的"左"倾错误始终伴随其中,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其理论的表现形式不同、实施的强弱程度不同,但在实践中所造成的危害,特别对中国革命的负面影响是极其严重的,在21世纪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后,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进程中,避免"左"右倾错误的干扰,特别是"左"倾错误的破坏性干扰,再重温那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左"和右的错误都曾经出现过,并造成了严重损失.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曾经对"左"争右的问题做过详细论述,深入分析了"左"右倾错误的特征、表现及危害,揭示了"左"右倾错误产生的根源,并与这两种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重温毛泽东关于于"左"与右的论述,对于正确认识和及时纠正"左"右倾错误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为创建地方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磨难.事情发生的深层根源是邓小平不认同"赣南会议"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指责,根本原因是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与"左"倾路线相悖,导火线是所谓"寻乌事件".历史证明,邓小平是中央苏区江西党内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抵制"左"倾错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在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同王明"左"倾错误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被诬为"江西罗明路践"的主要代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本文主要论述了邓小平与王明"左"倾错误的英勇抗争及反"罗明路线"给党所带来的危害,展示邓小平在这场错误的党内斗争面前所表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6.
唐厚裕 《世纪桥》2007,(9):36-37,124
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连续犯"左"倾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政治角度看,自身不成熟及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根本的内外因。这种不成熟表现在思想上是理论准备不足,尚未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表现在政治上是驾驭局势能力差,制定不出正确的政治路线,盲目听从共产国际的指导;表现在组织上是缺乏完全自主权,没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干部路线。  相似文献   

7.
"二七"陂头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使对迅速打开赣西南与党的工作局面,推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以至对整个赣南、闽西割据地区的革命斗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留下了其历史功绩.但也存在对形势的判断脱离实际,错误地估计了赣西南党和干部队伍的现状,伤害了部分干部等历史局限性.认真总结这次会议,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我们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斗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罗章龙在面对"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时,能够结合自身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分析"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根源、本质与危害.但是在反对李立三"左"倾错误中,罗章龙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要求完全改造中央,并且发展与王明的宗派斗争,走上了宗派主义的错误道路.两派最初是在思想领域内围绕如何解决李立三"左"倾错误、如何改组中央领导机关出现分歧,但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及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介入,思想斗争演变成为政治路线上的斗争与权力斗争,并直接导致罗章龙走上了另组"中央"的道路.罗章龙对纠正"左"倾错误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不顾党的组织原则成立"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给党的工作带来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陈云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问,对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者强制推行的"左"倾劳动政策,对党与工会在领导工人经济斗争中出现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错误进行了严肃批评和坚决抵制.他在领导苏区工人经济斗争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旗帜鲜明地反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并身体力行,亲自做了许多纠正"左"倾错误的实际工作,为苏区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宋燕辉 《党史文苑》2008,(11):21-23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的退让政策,帝国主义采取分化瓦解手段破坏革命,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背叛革命,是导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关于"游民"阶层的言说在中国政治与知识精英的话语生产中经历了深刻的迭代:从封建士绅眼中"风俗浇漓"的象征,到革命者眼中革命性与破坏性并存的可动员力量,再到建设时期和改革年代社会治理话语中的秩序威胁者。"流动者"的革命性乃至"革命"不仅反映出"言说者"问题意识与分析框架的变迁,也可照见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在广义的社会革命仍在进行的当下,针对"游民"研究,革命话语犹有可追之处。  相似文献   

12.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由于置身在全国"文革"大背景下,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破四旧"的共同色彩.通过对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考察,探析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些典型特征,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区优良革命传统,作为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苏区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精心培育而形成的;是我们党早期局部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继承和发扬苏区优良革命传统对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国革命受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摆脱了"左"的错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田宏 《党史博采》2007,(10):4-5
本文论述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中国革命受到了挫折.中国共产党及时总结经验,摆脱了"左"的错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界将大革命时期中共没有创建人民军队、领导独立革命武装归因于对武装斗争问题"认识不足"。其实,创建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武装除需要一定主观认识外,还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不足"论过分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忽视了客观因素对创建革命武装的影响,在逻辑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人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本本、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错误地坚持走"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致使中国共产党内相继出现三次"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从而对中国革命造成极大危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分析中国国情,对"左"倾教务主义错误展开了艰难的斗争,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1927年春夏之交时局逆转,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从早期若干样本的实践探索中开始的.紫金"四·二六"暴动是1927年广东夏季讨蒋起义中爆发时间较早、范围较广、规模较大、影响较为深远的一次武装起义,是开拓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一次英勇尝试.组建紫金县工农革命军,建立紫金县人民政府、紫金县苏维埃政府,创建以炮子乡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实行区域性"武装割据",蕴含了中国革命道路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早期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9.
中共"五一"口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五一"口号,缘起于抗战后期的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和战后初期的政治协商会议实践,形成于1948年上半年政治军事各方面时机业已成熟的革命形势.各民主党派对中共"五一"口号联合发出"五五"通电,响应空前热烈.由于交通的阻隔、毛泽东对时局的判断和访苏计划的改变等原因,三个月后,中国共产党方面才对各民主党派的"五五"通电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20.
张鹃 《党史文苑》2011,(22):6-7
1927年,伴随着"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然而,在革命困难时期,中共从1927年11月开始,接连发生三次"左"倾错误,本文研究的是中共这三次"左"倾错误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