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儒学道德终极价值以天道性命相贯通为逻辑起点,以仁爱感情为精神实质,在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下显示"赞天地之化育"的道德信念,这赋予了人的生命运动超越性的神圣意义和价值。这些价值和现代德育目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一致性,它对于当代人们摆脱人生信仰困境与危机,提升个体德性与伦理生活,建构起人生信仰、道德信仰和政治信仰体系,都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思维模式指主体认识过程中特定的稳态格局与秩序。思维模式的建构在个体与群体两个水平上进行,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个体先天地继承了类的机体结构,并在后天的实践活动中基于它而逐渐建构成特定的思维模式,其中渗透着客体环境的重要影响。群体思维模式的建构则与类或个体机体的发育进化没有直接联系,后者只是为它提供了一种物质前提,而主要取决于特定的生产关系、社会政治制度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个体思维模式与群体思维模式始终处于一种既相冲突又相统一的矛盾状态,其实质隐含着主体与客体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认为,道德意志是一个辨证的完整的概念,只有在对善和恶的扬弃即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道德良心,从而确立真正的道德信仰。因此,作为对善的愉悦的体验的"荣感"以及对恶的痛苦体验的"耻感"就成为道德意志形成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往往强调注重正面教育环节("荣感"的教育)而忽视负面教育环节("耻感"教育),道德教育耻感环节的缺失,不利于个体道德信仰的确立。中国古代先贤特别重视"耻感"在道德信仰确立中的作用,并形成了一整套道德信仰确立的"耻感"文化。研究和借鉴"耻感"以及中国"耻感"文化,从个体自我肯定评价活动(荣感)与个体自我否定评价活动(耻感)的辨证统一中能完整地理解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信仰确立的评价论机制。  相似文献   

4.
田明 《岭南学刊》2014,(6):112-117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围绕着人的自由问题而构建出来。在其中,个体目的是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衔接的基础。若没有人的现实目的就不可能存在着一个具体的、被体验到的社会。马克思历来主张"人应立足于社会现实"。强调个体目的是马克思思想的本体,并不是提倡个人主义,而是要在个体目的中呈现出社会维度,从而为解决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的人谈不上自由而全面发展。但自主的个体必须在社会中被合理地规范,以使其成为纯粹的,与人的类本质相统一的个体。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只能在目的论范围内求和解,而不是在形式因的角度找到一个外在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当前,社会稳定方面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冲突。从主体角度看有两类:一类是个体的矛盾,如家庭矛盾、邻里矛盾,这类矛盾尽管数量较多,但后果是有限的。另一类是群体矛盾,如征地拆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由来     
《精神文明导刊》2007,(8):62-62
道德是怎么出现的?人们为什么会遵守道德? 信仰是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在约束。人无信不立,社会没有了信仰必然导致道德溃散、人心迷失。人心散乱的原因在于信仰缺失。如今社会,贫困不堪忍、富贵不幸福。不少人成成惶惶,不知所往。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价值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该调查课题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道德价值观从社会理想,公德,德性,个体价值、理想与信仰四个维度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国人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深藏着社会理想与个人信仰的追求,在转型期传统思维与现代生活矛盾交错,传统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依然是主要的国民道德特征,和谐社会是党和人民永恒不懈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道德是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整体道德水平下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在于道德信仰的缺失。要解决大学生道德信仰问题,高校需要提升道德认知水平,培育道德情感;创新德育模式,融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建立道德档案,完善道德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如果一个社会没有道德就会沦丧到不可想象的地步。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学问,是一门人学,它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邓小平伦理思想,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它蕴含着的根本方法、原则立场、评价准则、开创性等等,为我们进行伦理研究,道德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邓小平伦理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子系统。它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是应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它为两个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和发展、伦理学研究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一、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伦理思想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企业道德责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晋军 《前沿》2011,(5):142-147
目前,学界围绕企业道德责任的涵义、理据和我国转型期企业道德责任的缺失表现和原因以及进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同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根本和长远意义看道德的问题最终仍需借助道德的方式来解决,这就意味着理论界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如何开掘道德运行机制,从内在的道德信仰高度和外在的道德规约角度为企业道德责任的切实履行提供有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