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去年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波及的面广;二是物价急剧上升,上涨幅度过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恐慌心理,导致去年八、九月份全国许多群众纷纷向银行提取存款抢购商品的风潮。为什么会发生抢购风呢?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教训的。  相似文献   

2.
一 我国目前存在的三角债的特点 我国目前存在的三角债孕育于通货膨胀急剧上涨、经济环境过热的1988年。在那场罕见的抢购风潮中,消费资料流通企业被消费者的那种排浪式的抢购所迷惑,它们以惊人的数额、惊人的高价组织现货和期货;消费资料生产企业被纷至沓来的定货所吸引,不仅无限制地提高产量,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囤积原材料或大批量签定期货合同,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蔡志强 《传承》2011,(4):52-53
前段时间,日本核泄漏引发我国部分地区民众抢购食盐。抢购风潮的发生是由于网传食盐具有抗辐射作用。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对流言、谣言的管控问题急需解决的紧迫性。事实上,流言、谣言可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在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4.
日本大地震后,因担心日本核泄漏事件污染海盐,加之民间盛传含碘物品可以预防核辐射,中国不少地区自3月16日起,出现民众盲目抢购、囤积碘盐的现象。食盐抢购风潮只是一时的,然而,尚未完全散去的"核担忧",也留下了  相似文献   

5.
由“短缺经济”向相对过剩经济转变,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对涨价风潮记忆犹新的居民们,突然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酬宾”、“大甩卖”、“大放血”,惊愕之余,该有何感慨?  相似文献   

6.
中央权威:宏观调控统一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学习邓小平同志“中央要有权威”思想的体会赵长茂“中央要有权威”,是邓小平同志1988年9月份提出来的,主要针对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出现失控现象,主要是抢购风潮和挤兑银行存款。二是出现了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  相似文献   

7.
改革以前,我国的利率水平基本上是不动的,因而也谈不上对经济生活进行有效调节。1979年以后,利率水平已由过去基本不动转变为随国民经济的变化而适时、适度地调整,总计已先后八次调高、二次调低存贷款利率水平,利率杠杆的运用已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是现代中国金融史上难以忘怀的一年,这一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全国各地一度掀起了三次大的挤提储蓄、抢购商品的风潮。  相似文献   

8.
盛翔 《政协天地》2012,(1):77-77
受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影响,“龙城”柳州这个龙年春节变得有些紧张。由于担心饮用水被污染,市民们纷纷到超市、商店抢购瓶装水。虽然当地政府不停地在派发“定心丸”,强调城市供水不会有问题,但是相比地方政府的绝对乐观.当地居民显然要更为谨慎,抢购瓶装水的风潮正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物价上扬过猛牵动了千家万户,上至市府要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心颤。北京市市长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得不发出感叹:“物价上涨幅度过高”,“市场实际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价格改革范畴。”这话说得很准确。尽管市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平抑物价的努力总是收效甚微,因为我们还没有从总体上驾驭价值规律,物价的每次高涨都使价格改革发生裂变,让人陷入束手无策的惶恐中。自拉开改革的帷幕,有过三次物价狂跃。第一次在1981年,那次尽管涨幅不大,但首次打破30年物价不变的格局,对群众心弦的撞击非同小可。第二次在1988年,物价飞涨引起的抢购风潮至今余惊未息。第三次在1994年5月以后,许多商品几乎每天一个价,老百姓骂娘干脆毫无顾忌了。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物价大检查的通知国发〔1994〕15号(一九九四年三月五日)当前,全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但物价上涨较多,群众对乱涨价、乱收费反映强烈。有的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搭车涨价;有的地方为了局部利益越权定价,乱收费用;有的经营...  相似文献   

11.
8月30日,国务院第二十次常务会议认真讨论了当前的市场和物价形势,针对一些地方出现抢购商品和大量提取储蓄存款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决定。现通知如下:一、经中央政治局第十次会议原则通过的价格工资改革初步方案中所讲的"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指的是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的长远目标,目前改革方案还在进一步修订完善之中。明年作为实现五年改革方案的第一年,价格改革的步子是不大的,国务院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明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上涨幅度明显低于今年。要据此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消除疑虑。二、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今年下半年不出台新的涨价措施的决定。国务院  相似文献   

12.
去冬今春,广东发生了一次历史罕见的非典型肺炎侵袭、医务人员大规模感染事件,及由此引发的群众心理失控以致连续两波的白醋、食盐和大米被抢购狂潮。这“两大事件”一度在大江南北传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如今疫情虽已受到有效控制,事态亦渐告平息,但值得事后思考。“情人节,情意深,送花不如板兰根;情侣餐,点蜡烛,但要记住抗病毒;情人夜,搞气氛?赶紧回家把醋熏。”那是2月14日,广州坊间的手机大多流行着类似内容的短信息。“三人成虎”的谣传,使危言耸听的疫情流言并由此衍生的抢购风潮,一时甚嚣尘上,搅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针对上述情形,…  相似文献   

13.
国外行业协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曾经因自贡企业协会搭车收费而受到质疑的行业协会,近来又因为一系列涨价风潮而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实际上,我国的行业协会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了不少积极作用,但其暴露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国外一些行业协会较成熟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风潮日趋频繁与激烈,天灾、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弊端以及清末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矛盾成为了始作俑者。而民变作为下层群众对生存危机最"原始"的反应,不仅凸现了清末社会的变迁,亦剥蚀着清廷统治的根基。所谓于细微处见深刻,史学界的目光逐渐被最广泛存在的民变现象所吸引,各方面的探讨呈方兴未艾之势。而民变如何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反噬清朝也为民变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竭泽而渔     
<正>"涨价风潮带来的是旅游乱象,一些地方政府将寺庙道观承包给商人,商人为了牟利,又会生出许多敛财的法子来,引发了许多治安问题。"前不久,南方一位同学来京公干,很久没有相见的在京同学小聚了一下。饭桌上,话题五花八门,不知怎么就说到旅游上了。  相似文献   

16.
观点     
公用事业应建立成本公示制度全国政协委员方廷鈺说,水、电、气、交通等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公用事业部门应该在涨价前详细解释清楚涨价的原因,尤其是在尽可能大范围内公布成本核算结果, 把账给百姓算明白、算清楚,实实在在地搞好听证会,即便最后还是涨价了,群众的意见、困惑和怀疑也会减少。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随即引发了福岛核电站泄漏。面对核辐射的潜在威胁,日本国内秩序相对井然,与其隔海相望的中国却出现抢盐风潮,不少地方爆出有人买了几百斤碘盐的奇闻。无独有偶,美国西海岸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部分东南亚国家和一些欧洲国家也出现抢购碘片和防辐射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1993年,中国经济形势一度过热,导致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有人估计通胀率会达到20%。虽然国务院立即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宏观调控,然而在10月底至12月间,又出现了全国性的粮价大幅上扬,致使一部分人抢购家用电器等商品,使刚刚稳定的经济形势又出现波动。通货膨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悄悄走到了人们身边,引起了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的关注。9月,民办零点调查公司就此做了一项专门调查。  相似文献   

19.
1910年发生在长沙的抢米风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群众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曾给予辛亥革命以深刻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认为这次风潮只是单纯的饥民暴动,似乎与会党毫无关系;笔者以为不然,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像是多米诺骨牌,自从去年底,北京推倒了名胜景区门票价格的第一张牌。紧接着,湖南张家界、福建厦门鼓浪屿发生连锁反应,新一轮的名胜涨价风潮随之而起。"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龙虎山天师府主持张金涛代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风景区不能以保护公共资源名义谋取暴利,并认为景区如果一味将发展盯在门票经济上,将会损害整个旅游市场。"资源保护成了提价的招牌"“各大景区调价的理由有着惊人的相似:景区票价与其价值不匹配,提高票价,有利于限制和分流客源,达到更好地保护风景区的目的。其实这是一种根本站不住脚的狡辩,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