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保障公民权利和控制政府权力的根本手段,宪法保障制度是宪政文明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宪法保障制度,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宪法规定了一国的根本制度、国家机关职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对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进行权限划分的法律,因而常被我们称为母法,享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权威性必须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严格实施才能得到真正体现。然而我国尚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宪法实施、查处违宪行为的机制。尽管我国确立了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制,但由于我国并没有对如何进行违宪审查做进一步规定,这个机制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在对国外的宪法监督模式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法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公共权力的共同关注,以及对人权的终极关怀,宪法与行政法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是,就行政法与宪法之间的具体关系而言,一直没有达成共识。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我国宪法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现有的人大监督宪法实施体制,在实施的主体上、方式上、程序上都存在问题,在我国当下短期内很难建立宪法诉讼。因此,重新审视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利用行政法来改变宪法实施的困境,寻求宪法实施的行政法路径,在当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违宪主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违宪主体是违宪构成的第一要件 ,研究和界定违宪主体意义重大。界定违宪主体应遵循这样几个角度 :考察并尊重宪法控制权力的基本功能、阐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自由的宪法精神及是否具备宪法责任能力。国家机关及某些行使公权力的特定的社会组织符合上述标准 ,应具有违宪主体资格。而公民个人不应成为违宪主体。慎重对待第三者效力理论之利弊 ,只能将其作为例外情形有限适用。并非违宪主体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然导致合宪与否的结论 ,应对合宪性审查或合法性审查加以区别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宪法和制度的意义上,我国似乎自古以来就缺乏建立和完善制度的能力。在宪法文化中,能力及力量的不平衡是权力作为解决冲突方式的前提与基础。而平等是制度运作的基本前提。西方宪法文化对我国宪法文化建设很有启发,向我们指明了制度经常是利益斗争和调和的产物,其产生需要建立在一定基本共识和共同观念之上,制度对宪法文化也有相应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宪法实施入手,并加强对宪法文化权利的保护宣扬我国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宪法和制度的意义上,我国似乎自古以来就缺乏建立和完善制度的能力.在宪法文化中,能力及力量的不平衡是权力作为解决冲突方式的前提与基础.而平等是制度运作的基本前提.西方宪法文化对我国宪法文化建设很有启发,向我们指明了制度经常是利益斗争和调和的产物,其产生需要建立在一定基本共识和共同观念之上,制度对宪法文化也有相应的反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宪法实施入手,并加强对宪法文化权利的保护宣扬我国宪法文化.  相似文献   

7.
宪法的性质与宪法司法——宪法司法应然性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司法是当前宪法学的研究热点。宪法司法研究应包括对宪法司法的应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三方面的研究。从宪法的性质出发对宪法司法的应然性研究具有根本意义。宪法的法律性质决定了我国应当建立宪法司法制度 ,宪法的根本法性质、公法性质决定了宪法司法的特点以及宪法司法与普通司法之间的关系。最后 ,对宪法司法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8.
宪法之于宪政以及宪法、宪政、宪法关系间之交互关系,是近年来中国宪法学界广为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宪法为何物,宪政系何义?宪法学界的探讨和认识在不断深化。宪法是民主国家之政治根本组织大法,是法制体系中的最高法与“先行之法”;宪政是民主政治的宪法范式化、是宪法规范下实践中的民主政治运作模式;宪法关系是宪政主体之间依一定的宪法事实,依宪法规定而发生的宪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亦即宪政权利(含“权力”)与宪政义务关系:“法治”系由宪法、宪政派生而来,其基本价值与实证精神系由“宪法关系”实践之所彰显和承载。  相似文献   

9.
没有控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政府权力应受到控制已成为世界各法治国家所遵从的一条公理.政府权力的无限扩张性、执政理念转变的必然性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有限制政府权力之必要.实现法治国家首先要求对政府权力有所控制,通过诉讼(行政诉讼和宪法诉讼)对政府进行控制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针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首先要弱化权力崇拜、强化行政服务,其次要完善行政诉讼法、加强对政府的监督,而宪法的权威性和至上性决定了通过宪法诉讼是控制政府权力的首要选择.我国在完善行政诉讼的同时亟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宪法规范必须以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为宗旨,合理安排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和国家权力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价值关系。最终通过对宪法规范的价值定位,来实现我国宪法的价值转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对宪法实施的监督,对宪法监督问题早就有了原则性规定。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八二宪法法实施20周年的讲话中提到了“宪法监督实施机制”在我国还很薄弱。因此完全有必要着手设置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法监督实施机构,使宪法监督成为在宪法与法律框架范围内解决政治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程序与机制,它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一、实行宪法监督实施机构的必要性为保证宪法的实施,世界各国均设立了宪法监督制度,但关于如何实施的问题则谈的少之又少。一般而言,各国多建立宪法监督的权威机构来监督宪法的实施问题,大致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2.
宪法的人权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障人权是宪法的终极价值。本文讨论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机制 ,认为宪法通过宏观上控制国家权力和微观上规定基本权利的内容 ,形成有机的宪法人权保障机制。历史地看 ,宪法对人权的保障突出从宏观上的国家权力控制到微观上的正面规定基本权利的转变。我国宪法与现代宪法有暗合之处 ,但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违宪责任追究是保障宪法实施的重要制度。我国宪法规定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同行使宪法监督的权力,确立了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体制。由于违宪责任追究体制不合理、违宪责任认定标准不明确、违宪责任追究对象不完整、违宪责任承担形式不健全、违宪责任追究程序不完善,现行宪法规定的违宪责任追究制度长期处于虚置状态,导致违宪责任在我国不被追究。要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就必须构建有效的违宪责任追究制度,包括建立复合型的违宪责任追究体制,明确违宪责任认定标准,拓宽违宪责任追究范围,健全违宪责任承担形式,完善违宪责任追究程序。  相似文献   

14.
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成文宪法国家普遍建立的一项制度。我国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决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该制度的建立,无论是对于我国制度建设、法治教育,还是宣誓主体自身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更加有利于树立宪法权威,有利于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利于对国家权力的约束和监督等等。因此,借鉴国外宪法宣誓制度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构建与完善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宪法的根本法特征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宪法学界关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基本特征问题的分析和论证,并没有真正揭示宪法的根本法特征的实质.宪法首先是法,这应该是我们探讨宪法的根本法特征的法理前提.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根本性方面,即宪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国家中最为根本的社会关系--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正确揭示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基本特征,对于正确认识和评价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宪法的终极目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2年8月底首次提交人大审议的<监督法>草案,标志着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的法制化和规范化,但其仍然还有许多议题未获得明确和解决;其中宪法监督制度的缺位就是一大遗憾.建立宪法监督机构本应是<监督法>的首要解决问题,如果监督法回避这个问题,就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为,如果在人大内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就会出现一个理论上的矛盾,当权力机关自身违宪,这个委员会该怎么处理.按照现行宪法的规.定,专门委员会不能对权力机关实施监督,也不能对违宪问题作出处理.同时,如果在全国人大之外或之上设立这样的机构,显然有违现行体制,原因在于人大本身就是负责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怎么可能在其之上或之外再设立一个机关?笔者以为,宜在我国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领导下的与人大常委并列的宪法监督委员会,实施宪法监督职能;在三者职权划分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仅负责宪法的制定、修改与废除以及其他立法之外的职能,其他立法职能委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执行;全国人大宪法监督委员会负责实施宪法监督.  相似文献   

17.
宪法规定了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从而划定了国家权力的行使界限,保障公民的私权利,并且宪法是国家主权的真实体现。这是宪法学人对宪法触及真谛的理解。宪法内容的主体是国家和公民,因此,公民的宪法义务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张千帆教授与王世涛教授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文章从公民的宪法义务与国家的主权权威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讨论在宪法中规定公民义务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将社会治理和权力运行纳入法治轨道.提升基层公务人员宪法意识,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障.通过加强宪法教育、推进宪法治理、完善宪法保障,使基层公务人员强化宪法认知、提升宪法认同、培育宪法信仰.  相似文献   

19.
要让宪法成为真正的法律--为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宪政、法治国家的关键,一方面,是要树立人民主权、权力制约、人权保障、宪法是法律及宪法至上的观念.另一方面,是要强化宪法的规范性,建立宪法审判制度,健全和强化宪法自身保障制度和宪法监督制度,加强宪法宣传教育,使宪法具有实效.  相似文献   

20.
传统立宪主义认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于国家权力的防御权,宪法对第三人没有效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部门法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公民权利,势必引起权利救济体制的重新整合。宪法对第三人的效力理论旨在用宪法解决公权力以外的私人主体之间的纠纷,激活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巨大作用,改变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仅仅是政治宣言和文件的现状建立起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权利救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