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波 《台声》2003,(2):19-21
心情郁卒不愿与人来往我知道“萧道应”的名字,当是1980年在哈佛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的期间,我第一次有机会到美国,尽量搜集台湾戒严时期在岛内禁绝的台胞抗日史、光复前后和“2·28”事件白色恐怖的资料。在哈佛期间认识了波士顿学院的潘毓刚教授,他和丘念台之间有亲戚的关系,他告诉我回台湾后,可以去找在调查局当法医的萧道应。他只告诉我,萧道应以前是政治犯,现在不太愿意与人接触,找他也要小心引起特务的注意,别的,毓刚兄就没多说。当时研究“2·28”和白色恐怖还是禁忌,我自己又是禁忌中人,总不能到调查局去找萧道…  相似文献   

2.
易靖茗 《台声》2014,(8):86-90
在别人眼里,陈民富和白菊是一对幸福的模范夫妻。先生性格内向,但酒酣耳热后会对她说,“老婆,我爱你”;她回云南娘家探亲,返台时,先生来接机一定会带玫瑰花送她;她有时因友人聚会晚回家,先生一定在客厅等她到家——与高雄市新移民社会发展协会理事长湛秀英是老熟人了,7月份她带着自己的女儿来参加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中心的亲子夏令营,我央她给我介绍几对两岸婚姻的采访对象,秀英姐首先想到的就是云南新娘白菊。  相似文献   

3.
赵辉 《台声》2006,(3):58-59
向学人的先生因工作调动到大陆,同许多随先生来大陆的台湾太太一样,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向学人说“:1995年冬天第一次来到北京,当时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空气很不好,很干燥,也很冷。风很大,无法和自己想象中的六朝古都所重叠。”北京的冬天带给向学人的感觉并不美好。因为先生工作的关系1996年春天向学人和先生正式定居北京。春天的北京让向学人很是惊讶,粉红的桃花,嫩黄的迎春,翠绿的青柳,慢慢的现实中的北京和想象中的古都北京交融一体。向学人也越发喜欢这座城市,这一住就住了10年。在北京,向学人有家,有爱她的先生,还有她经营了快9年,用…  相似文献   

4.
1994年第5期,本刊登了一篇题为《一位在北京的台湾家庭主妇》的拙文,讲述了生产“康师傅” 方便面的台湾顶新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先生一家在北京的生活.30年代就离开台湾家乡、现住北京中关村的魏氏勉老太太在外地的女儿看到了这篇文章,她想起母亲常常和他们几个孩子提起的台湾家乡的往事,凭着一种直觉,她感到,魏应行先生一家人似乎和她的母亲有着什么关联.母亲离开台湾多  相似文献   

5.
正"我出生在台湾白色恐怖的监狱中,奶奶希望自我开始能平安顺利,故取名为开平。"翻阅老照片,不难发现萧开平简直就是父亲萧道应的翻版,一样的温文尔雅、谦谦君子。兄弟姐妹中,只有他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现在是台湾知名法医。他另一身份是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现任会长,工作之余奔走两岸,传扬先辈抗日精神,传递几代台湾人对祖国的深忱热爱。  相似文献   

6.
正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已到了我的恩师孔令仁先生两周年祭日。2016年7月18日,先生以93岁高寿逝世。两年来,我的脑海里总是经常浮现出先生那亲切、慈爱的笑容,久久挥之不去。身为山东大学资深教授的孔令仁先生,是我国知名的历史学家,在学术研究方面独树一帜,造诣很深。她还是一位政绩卓著的社会活动家,曾担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和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等要职,在参政议政、海外联谊、中外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先生去世两年了,杨絳先生近况如何?最近记者张者走访了她。  相似文献   

8.
还是在1993年盛暑的8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梅兰芳先生的“关门弟子”胡芝风女士,应邀来南宁讲学和授徒,笔者有幸拜访了她。在闲谈中,当  相似文献   

9.
爱心永存     
陈凌霞 《北京观察》2000,(10):60-61
这原是一篇留在作者心底的纪念文章。去年2月28日,冰心先生仙逝之际,她的儿媳陈凌霞正远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今年10月5日,是冰心先生百年诞辰,陈女士应我刊之约特将此文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0.
洁迅 《黄埔》2007,(6):24-26
凝聚人心推进祖国统一工作2003年8月的一天,一位气质优雅、仪态雍容的女士拜访了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她就是国民党中央委员、蒋经国先生的儿媳蒋方智怡女士。蒋方女士是以私人身份来拜访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缘由还得追溯到两年前,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李赣驹会长帮助她了解了奉化溪口蒋氏故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商鸣臣 《春秋》2012,(6):32-34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朱维铮先生于2012年3月10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6岁。先生曾做过我大学时代的班主任,讲授“中国历史文选”课一年.上世纪80年代,应山东大学历史系聘请,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如今,先生走了,回忆50年来对我的教育、指导和关爱,无比悲痛。先生的刻苦学习精神.教学中的高度责任心,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18日是我国著名湘藉电影艺术家白杨辞世一周年的日子。一年来,追忆白杨女士在电影艺术王国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的文章读过不少,但对于她与汨罗江难以割舍的一段情缘,却鲜为人知。 白杨,本名杨成芳,祖藉湖南汨罗。她的父亲杨振华先生便是在汨罗江畔长乐镇附近一个叫东山里的村子里出生、成长的读书人。振华先生自幼刻苦攻读,曾中前清秀才,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商科。辛亥革命后,这位汨罗人在京城创办了新华商业讲习所,新华商业  相似文献   

13.
冰心先生的宝贵生命经历了一个世纪;她的创作生涯也经历了一周花甲以上;而她作为一位民主党派的战士和领导人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于她的逝世,国内国际都同声哀掉。在举世悲悼声中,我想到了几点。第一,冰心先生,我只见过她几次面,同她谈过几句话,但印象很深刻。...  相似文献   

14.
舒展 《北京观察》2010,(6):61-64
进入2010年夏季,杨绛先生就是一位跨进百岁的老人了。杨先生一生"高尚做事,低调做人,毕生自强,终竟自律"。在她的百岁寿诞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15.
尚道 《台声》2006,(10):48-52
浅浅的台湾海峡,阻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情恋,在大陆生活着许许多多从台湾远嫁到大陆的台湾女性,在大陆她们被爱称为“台湾媳妇”。从台北嫁到大陆的连凰岑就是其中之一,每一份跨越海峡的爱恋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连凰岑的故事又是什么那?那就跟着记者一起感受连凰岑所讲述的那些故事和故事中的酸、甜、苦、辣。连凰岑告诉记者,她和许多嫁到大陆来的“台湾媳妇”一样,和先生的相遇是在她来大陆参加学术交流会的途中。那是在1998年刚刚结束在西安的学术会议,准备独自到昆明去旅行。在从西安开往昆明的火车上遇见了后来成为他先生的肖雷。台湾的…  相似文献   

16.
邵谦,一个美丽的中国女孩,八年前嫁给英籍南非先生。八年的时间里,作为家庭主妇,她成功地打理着自己的家,照顾先生和两个漂亮的宝贝,她说:“如果婚姻只有一次,我希望它是一件一辈子买得起的漂亮衣服。”  相似文献   

17.
伊凤娜·道列尼一边吻着她的儿子,一边不住地嘱咐他:“要乖一些,你的祖母是不太喜欢孩子的,这你是知道的。这是她第一次允许你到她家里去。你得在她面前表现出你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接着,她转头对女家庭教师说:“福勒琳,你必须在晚饭后把他带回来……先生还在吗?” “在,夫人。公爵先生在他的书房里。” 当房间里仅剩下她一个人的时候,伊风娜·道列尼向窗口走去,突然她看见女教师粗暴地抓住儿子的手,当孩子走到大街拐弯的地方时,一个男人从一  相似文献   

18.
一隻金戒指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傍晚,湖南临澧县三合村一家农舍的堂屋里,几个人默默地坐在一盆炭火周围。从台湾回乡的D先生,探亲访友,忙了一天,实在有些疲倦了。此刻,这位满头银丝的老先生,颓丧地坐在这里,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茶水。一位年近六旬的妇人也显得很伤感。她叫吴泽枝,是从十多里外赶来看D先生的。她旁边的一位姑娘不时用手绢揩着潮湿的双眼。‘表妹,我对不起你……’D先生话一出口,泪水就湧了出来。表妹吴泽枝曾是D先生的未婚妻。早在一九四三年,她就被送到D家作重养媳。那时,  相似文献   

19.
李庚起 《黄埔》2007,(1):22-23
“我是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之邀来北京参加和统会会长会议的……”2006年国庆前夕,旅美黄埔校友会会长古铣贤先生一到北京,就给我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离开我们已有42年了,他的爱国家、爱民族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为国家的富强建功立业。值此梅兰芳先生诞辰110周年之际,记者近日采访了梅兰芳先生的儿媳——中国梅兰芳研究学会秘书长、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屠珍教授。年已70高龄的屠珍教授仍精神饱满,她向记者敞开了记忆大门……一屠教授于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精通英、法两国语言。毕业后她被安排到外经贸部当英、法文翻译。1961年梅兰芳先生去世,梅家上下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梅兰芳生前对子女关心备至,屠珍将公公的爱国敬业精神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