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权的公示原则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物权的公示原则是指当事人以公开的方式使公众知晓物权变动的事实,它一方面使物权变动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另一方面使善意第三人不至于因权利瑕疵而蒙受损失。以物权变动而言,物权的公示原则及其公信力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其标的物,并享受其利益的排他性权利。民法上根据物权客体的不同性质又把物权分为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其客体都是物,而物是一种财产,它在社会中作为商品,必然要进入流通领域,实现其价值和效用。这样:“物在流转中因其权  相似文献   

3.
对于物权公示究竟是物权权利的公示还是物权变动行为的公示这一问题的妥善解决,将有助于确定物权公示制度的内容和范围,界定物权公示制度的概念,确定物权公示制度在物权法中的地位、物权公示是否为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以及物权公示的效力。一个完善的物权法体系至少应具备基本的原则、全面的制度及应变的机能。  相似文献   

4.
我国《物权法》对于机动车的物权变动采纳了交付主义和登记对抗主义相结合的折衷主义立法模式.现行理论无法合理解释因交付而取得的机动车所有权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理由.本文通过从物权变动模式和公示效力之间的关系、登记的公信力、交付后善意取得制度构成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发现该立法模式欠缺理论基础,而是立法机关进行利益衡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物权行为公认的诸种功能之中,保障交易安全一直是物权行为无因构成最赖以自持的一个理由,因为物权行为的有效成立可以保证物之权利归属的确定性,而这种确定性则可以保障市场交易中第三人(即第二受让人)的确定利益以免受原物权人(即出卖人)物权追及性效力的威胁,物之流转也可以因之有效进行而不致发生实物流的阻滞。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最终保障交易安全的实际上不是所谓物权行为的无因构成,而是物权归属的稳定性,无因构成与后来的善意取得制度一样,都是在从不同的进程达到稳定第一受让人处定性,无因构成与后来的善意取得制度一样,都是在从不同的进程达到稳定一受让人处分权的相同效果,而无因构成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中间手段。也许是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足,也许是“物权行之无因构成保障交易安全”的习惯性表述,围绕着物权行为的问题因而发生了许多误读,物权行为的性质被有意无意地模糊了,物权行为理论也背上了许多沉重的包袱。本文的目的,就是对这些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梳理,试图让人们重新以一种法律行为的视角去观察物权行为,把它从“交易安全保护机”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第24条未规定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从体系解释来看,该条文仅适用于特殊动产所有权、抵押权的变动。一般情形下,特殊动产所有权转让适用交付生效+登记对抗规则,特殊动产抵押权设立适用合意生效+登记对抗规则,这两种规则均属第24条之规范意旨。至于特殊动产质权设立则应适用第212条所规定之交付主义。由于特殊动产物权变动兼采形式主义与意思主义,特殊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与生效要件呈现出对应性与非对应性并存的复杂局面。具言之,形式主义下的物权变动之公示方法与生效要件具有对应性,即均为交付;意思主义下的物权变动不存在公示方法。《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10条的制定者没有理清不动产物权(尤其是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程序与特殊动产物权转移登记程序存在的差异性,进而混淆了主合同义务、从合同义务与物权请求权,致使该条规定与现实规制存在脱节。  相似文献   

7.
二手车交易中的确权问题对解决二手车买卖引起的纠纷十分必要.主要观点,一是二手车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不能确定二手车物权变动生效;二是依据不动产登记确定不动产物权的有限性以及当前我国二手车市场发票制度的不完善,物权的意思表示可以作为确定二手车权利归属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原本"静态"的物权已日趋价值化和流动化,财产的流转与利用亦变得极其频繁和重要,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托.因此,在整个物权制度的体系中,物权变动的地位日益显现出来.公示乃是整个物权变动的核心,对于维护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公信则在于维护交易中第三人的正当利益.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是很完善的今天,对于公示、公信原则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权行为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都有保护交易安全的功能,以至于很多民法学者认为二者不能共存.但物权行为理论和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交易安全的机理不同,善意取得制度既可以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存在,也可以在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存在.在善意取得制度与物权行为理论并存时,二者分工协作、相互补充,共同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事实物权的存在有其现实性和合理性,法律应予承认和保护事实物权。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在权利质权部分对担保法的规定作了大幅修改,增加了基金份额、应收账款等几种新型权利质押,确立了以登记为主的公示方式,但是无论从物权法上还是实际的登记实践中,现行的权利质权公示制度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登记成为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的手段,而不是表彰物权变动的一种公示方式,如何使这种异化的登记恢复其本来面目,真正发挥作为权利质权的公示方式的功能,是我们下一步修法和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不动产租赁权的性质在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有租赁权债权说、租赁权物权化说、租赁权物权税三种不同学说。综合对各国关于不动产租赁权的立法实践,厘清不动产租赁权的性质,对传统的租赁权物权化进行批判,还原租赁权的物质本性,认为不动产租赁权是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第15条规定的区分原则是整部法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重大意义的具体规则之一,对本条的规定应作深入的理解才能深刻把握其所蕴含的法律价值。物权行为是对法律行为依其法律效果进行分类的逻辑上的必然结果,《物权法》中规定的区分原则表明我国已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但并未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即整个物权行为理论在我国民法体系中还尚未完全确立。  相似文献   

14.
占有不仅包括动产的公示意义,而且包括对占有人推定的权利意义,同时也是善意取得的重要要件。占有作为事实状态受法律保护的依据欠缺,只有将这种事实状态上升为占有权,才能作为物权法的种类进行定位,同时更有利于其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公法私法相互交融趋势不断加剧的形势下,<物权法>确立的规范并不完全限于私法领域,也涉及了诸多行政法领域的重大问题.要完善<物权法>,就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要求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补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适应<物权法>的规定;借助行政法确定公共利益;救济制度要提升到物权法保护的标准;建立公物(公产)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结合物权运行状态和情势进行梳理,物权有基础性实行效力、衍生性保全效力与转化性救济效力。实行效力契合物权本旨,表现静态归属和物权人得通过一定实行行为使物满足需求的动态过程。保全效力主要指物权请求权,属衍生性请求权,其独立性要求或重新认识侵权行为法的债法地位,或将其中物权请求权效力的内容还原归位到物权法。救济效力是物权的最终效力,也是损害赔偿之债或不当得利之债的效力,于此物权效力与债权效力合一。对物权效力作量的考察可帮助认识物权效力边界和作用范围。实行效力转化为救济效力时,不存在如债权获得救济时的“同一性”而是效力量受到了减损。可提出某些物权救济之债具有相较一般债权优先的办法来还原和保持物权效力量。  相似文献   

17.
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选择,是物权法制定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当今世界各国在物权变动模式上存在几种不同的立法主义,其各有利弊.我国是一个民法法制发育较晚,必须进行广泛法律继受的国家,但法治建设必须借助于本土资源,应从实际国情出发,选择最适合我国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承包经营权归为物权有利于保护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权利人权益。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物权法草案》中的立法,需要科学设计《物权法草案》土地承包经营权章节体例,强制施行当事人登记制度,确立包括抵押、继承在内的多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消除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限制,列明土地承包经营权期限及其消灭情形。  相似文献   

19.
公安行政调解权是警察权,理由是:从基本功能上分析,公安行政调解具有警察权的积极行政作用;从法律特征上分析,公安行政调解具有警察权的强制性、执行性特点;从权力来源上分析,公安行政调解是警察权向民事领域的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