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权力转化为资本这一深层次问题,是科学地探索治理腐败现象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发生的腐败现象,有其特殊的经济根源、政治根源和思想根源.明源思治,关键在于坚定不移地实行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反腐倡廉方针和措施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2.
论寻租腐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学派的寻租理论,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双重角度来揭示腐败现象产生的现实经济根源。本文认为,构成寻租腐败的两大因素是利己主义动机和经济租金,两者结合并通过寻租活动方式表现出来,促使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互相交换,这就是腐败的深层本质。针对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寻粗活动常见的表现方式和趋势,当前遏制以寻租为特征的腐败现袅滋生蔓延的主要措施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强化各种监督机制、提高破案率和受惩成本、加强道德约束等。  相似文献   

3.
权力商品化──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当前,对社会危害最大的腐败现象有两种基本形式:用政治权力换取经济利益,或者用经济力量贿买政治权力,这两种形式的实质都是权力的商品化。其主要原因有:一、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和集中化的计划经济双轨并行,使社会资源的分配有了两种...  相似文献   

4.
腐败已成为当前头号社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危及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因此,探讨现阶段腐败现象的特点、产生根源及治理对策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权力寻租性腐败的表现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现象的存在,其根由主要是权力寻租导致的。而权力寻租与租金的存在,则是由于政府强制性权力微观干预体制造成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发展的初期,政府强制性权力微观干预过多,是导致大量权力性寻租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腐败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其性质是一种寻租活动。“寻租”是指人类社会中追求非生产性经济利益的活动。寻租活动的危害主要有:权力的滥用和腐化;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社会成员是非价值传统观和对政府合法性认同感的丧失。寻租从本质上说是权力寻租行为。在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制度“真空”的存在是权力寻租的主要根源。因此,遏制寻租腐败源头的根本措施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深圳特区建设过程中,廉政建设总的任务是保证特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说,有几个直接的目标和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并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思路。目标之一:建立佳全的、有利于遏制在田的祖话和政治运行管理机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应置于特区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来观察和思考,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腐败现象本身。当前深切腐败现象的发生,有惩处不力,思想教育不够等方面的原因,而深层次的原因是权力过于集中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弊端,这种体制和机制的弊端是腐败现象滋…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是一种社会病毒,如同自然界的病毒污染一样,是不可能一下于消灭和杜绝的。腐败现象是社会综合症,消除腐败现象需要综合治理,要从根本上消除产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和条件,是一项艰苦复杂的长期任务。当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倡廉肃贪和反腐败斗争,首先要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我们党是执政党,各级领导机关中党员占有很大的比例,绝大部分领导职务是由党员担任的。他们肩负着动员、组织、领导广大群众进行改革和建设的重任,代表党和国家行使一定的权力。各级领导机关的作风如何,领导干部的表现怎样,关系着党…  相似文献   

9.
遏制权力商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商品化是当前腐败现象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仅败坏党风政风,破坏党群关系,而且还直接侵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因此,遏制权力商品化,是当前反腐败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权力商品化的实质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公共权力中的政治权力(又称国家权力),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器为后盾,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和普遍的约束力,是全体公民必须服从的。政治权力分解到各个层级的组织及其成员…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权力结构的分化与权力效果的优化,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程度不同的权力腐败与权力异化。权力腐败的现象直接改变着部分公共权力的性质,危害极大。因此,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如何有效地防范与消除权力运用中的异化与腐败现象,保证各级干部合理、规范地行使手中的权力,就成为我国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税务系统作为国家行政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也有许多权力,这些权力能否正确使用将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国家税收权力机关是否安全运行。从近年来出现的震惊全国的“金华税案”、“…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的腐败现象其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变态发展,突出表现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既有政治的又有经济的和文化的因素。腐败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有必要从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加强和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等方面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尤其是在当前改革进入到关键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搞好反腐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反对腐败是坚持我们党和国家性质的重大问题腐败,通常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为自己谋私的行为。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分工出现专职的公共权力行使者后,腐败现象就产生了。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专治,封建国家的政治腐败曾经越演越烈。我国著名的学者王亚南曾经说过,中国一部二十四史,实际上是一部贪污史。清朝末年官场严重腐败,人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相似文献   

13.
福利国家的风险及其产生的根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福利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形态,在其制度设计过程和制度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及其表现形式,探讨了风险产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通过对福利国家风险的分析,为我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某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反腐败斗争已获得阶段性成果。但同时我们也为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种种阻力而忧虑,为在反腐败斗争的同时腐败现象却越演越烈而困惑。要使反腐败斗争进一步深化下去,笔者认为,必须抓住法制建设、监督机制、思想教育三大环节。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用公共权力为私人谋取利益。腐败的形成与蔓延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主观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众多因素的急剧变化和矛盾冲突,使腐败现象的范围和影响有扩大的趋势。深入反腐败斗争首先必须进一步立…  相似文献   

15.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深圳市福田区纪委张元辉在反腐保廉工作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腐败现象的产生有它一定的思想认识根源。从五十年代的刘青山、张子善到九十年代的高森祥、陈炳根,他们都是在各种“糖衣炮弹”的袭击下,放松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进入转型期,一些高级官员的腐败问题不断恶化,甚至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病,多个社会调查显示腐败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如何更好地做好反腐工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通过对我国高级官员腐败现象的分析,找出导致其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出相应预防措施,从根源上消除腐败现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7.
董舜 《行政论坛》2001,(6):68-71
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有其经济社会、思想意识、政治法制等深层根源.新时期,腐败现象表现为家庭成员共同式、内部权力阶层集体式、上下逐级锁链式、官员傍大款嫁接式和廉洁假象包装式的新方式、新特点.治理腐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伟大的政治斗争,必须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运用经济的、民主的、法律的、监督的、廉政建设的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从根本上综合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18.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与党风廉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化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既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推进高校综合改革的重要保障。高校腐败现象发生的根源在于权力配置和责任不清晰、权力约束机制不健全、权力监督问责弱化等问题。制定和实施大学章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从源头上规范、制衡、监督权力,从根本上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这也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走向成熟的标志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权力是一种支配人们必须绝对服从的强制性力量。它既可以为公共利益服务,也可以成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我国的权力运行机制存在缺陷,其成因包括理论根源,历史根源,文化根源和认识根源。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腐败现象的泛起、蔓延,反腐倡廉问题再度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廉政建设成为一件事关国家能否长治久安、改革开放能否深入、经济建设能否顺利发展的大事,党和政府面临着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那么,应当如何看待当前的腐败现象及其实质,它滋生蔓延的深层次的根源何在?腐败的危害究竟表现在哪里?应当如何看待廉政建设在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必须采取何种反腐败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产生的土壤与条件?这是当前反腐败斗争必须加以探讨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作一点思考,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腐败既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