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亿万观众望眼欲穿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终于粉墨登场,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映,中华大地旋即掀起一股“三国热”。全国上千家企业集团竞相购买《三国演义》的特约播映权。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在《三国演义》播出的前三天,每天都有几百位读者在抢  相似文献   

2.
读者文摘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海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引用小说《三国演义》卷首的“词曰”。这首词的作者并非少说作者罗贯中,而是四川省新都县的明代状元杨升庵(杨慎,字用修,号升庵)。 杨升庵的词怎么会在《三国演义》的开头?原来,这种现象是《三国演义》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罗贯中写成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后,最初只是  相似文献   

3.
郭素媛 《青年论坛》2010,(2):119-122
明清时期不同读者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和评价。其中,以余象斗、叶昼为代表,明代小说评点对曹、刘的态度比较客观;明代小说序跋则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极力推重;清代的毛氏父子则在评改《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加强了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三国演义》主题研究综述王东明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工作走过了一段并不平坦的路程。其中除政治因素外,在学术上也有相当的争论。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争论,从大量研究资料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正统”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历来很多。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三国演义》研究的蓬勃发展,“三国热”长盛不衰,并日益升温,形成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实在太密切了。而在广袤的中华大地的诸多省、市、自治区中,《三国演义》与四川的关系又特别密切。 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风云,从头说起吧……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人们最熟悉的人物莫过于诸葛亮了。本文试通过分析他的悲剧形象,从儒家的道德情操、人生价值观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对他的影响,来分析造成他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5部84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每一部都有其艺术魅力。但是最精彩的当推“赤壁鏖战”这一部。如果说《三国演义》是一部大型交响乐,那么“赤壁鏖战”就是其中的华彩乐章。在这部戏中,周瑜的雄姿英发、气量狭窄,孔明的大智大勇、聪慧睿智,曹操的雄才大略、不可一世,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以火烧赤壁,曹军  相似文献   

8.
刊有明弘治甲寅(1494年)庸愚子“序”、嘉靖壬午(1522年)修髯子“引”的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三国演义》最早的刻本。据庸愚子“序”中所言,在嘉靖本之前,《三国演义》的流传仅仅是“士君子之好事者,争棚誊录,以便观览”。而嘉靖本一俟问世,各种各样的刊刻本便随后充滥于朝野。据郑振铎先生所考,仅明刊本就不下二、三十种之多(见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三国志演  相似文献   

9.
锐词     
《群众》2017,(24):7-7
红船精神 来源于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在《光明日报》上刊发的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该文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认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小说。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小说搬上荧屏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再创作。在小说和电视剧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形象当数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从古至今,他给我国人民以多少激励和启迪。即使用现代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他有许多见解、谋略也与现代科学惊人地吻合。“隆中对”  相似文献   

11.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 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这是后人赞颂关云长浑身是胆、只身单刀赴吴国鲁肃宴会的一首诗。这段精彩的传奇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这段故事流传至今已经一千七百多年,可是赴会的地点究竟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12.
姚穗穗 《当代广西》2009,(14):53-53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称,在该项报告“读者最喜爱的书”一项调查中,四大名著占据了前四名,依次排序为:《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及《水浒传》。  相似文献   

13.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功业彪炳的千古名臣,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代诗圣杜甫在诗《蜀相》中称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济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臣子风范,数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功勋卓越,是一个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然而,为什么蜀汉最先灭亡?细读《三国演义》、《三国志》不难发现,作为政军统帅的诸葛亮并不善于培养选拔人才,以致后继无人。  相似文献   

14.
王晓渔 《今日广西》2010,(13):59-61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1988年,电视剧《西游记》;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1996年,电视剧《水浒传》。四大名著第一次“触电”,经过10年的漫长时间。第二次“触电”,却在一年前后。2010年刚刚过半,新版《西游记》、《三国》、《红楼梦》已经先后登场,新版《水浒》也拍摄完毕,只待良辰吉日,走向观众。  相似文献   

15.
走上当代文化建设轨道的《三国演义》研究──全国第十次暨湖北省第五次《三国演义》学术讲座讨论会综述楚岩1995年5月9日至12日,由中国《三国演义》学会、湖北省《三国演义》学会、宜昌市委宣传部、当阳市委宣传部、宜昌师专、湖北大学中文系联合发起主办,在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爱读史书。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绝不囿于史学家已有的观点,而是在大量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独到视角,形成独到的见解。他对曹操的评注就是一例。曹操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旧史学家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好雄”。随着小说《三国演义》的流传和戏剧舞台上人物造型脸落化,曹操被视为”旷世奸雄”。毛泽东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三国演义》尊刘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署名文章,首次凝炼概述了“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18.
赵璐 《前沿》2011,(24):214-216
《三国演义》的成书是广泛吸取民间传闻、说唱故事、戏曲题材以及史传内容的成果。在数百年的版本演变过程中,经过不同创作者的改订,其文体演变的轨迹清晰可循。从文体学的角度考察它成书过程出现的体式及其具体生成过程中主体精神结构的演变,将会促进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三国演义》的创作意蕴。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里有“三气周瑜”的故事。那周瑜少年英俊才华出众,可惜度量狭小,尤其容不得强过于他的诸葛亮,竟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活活地气死。《水浒传》里的王伦,原是方圆八百里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  相似文献   

20.
“反间计”是我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军事谋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帅们通过精心策划和巧妙实施“反间计”,有效地配合了军事斗争,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战胜了强敌,表现出我国古代兵家高超的用间谋略。 《孙子兵法》曰:“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由此可见,“反间计”就是利用敌人派来的间谍为我谋胜的计谋。《三国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