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教育公平既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测量社会公平指数与社会和谐发展指数的重要维度之一。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教育整体环境亟待优化、部分进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合促能力较为欠缺、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效社会融入障碍是现阶段影响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发展和谐化的主要问题。科学推进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和谐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坚持流入地负责、全面受教育的原则,推进学校与家庭的良性和谐互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权利保障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光 《前沿》2012,(6):115-116
随着城市农民工数量急剧增加,其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明确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并分析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阐述了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权利的相应策略,以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及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现象,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面临着一系列现实困境。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增长率不断加快,总量也在急剧增大。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公正,还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命运,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必须深入探讨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助力我国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融入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农民工随迁子女而言,教育融入是其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对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问题的化解对策,以促进教育公平、公正理念更好实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已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加强政策援助是当前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难的主要途径,各地政府要做好政策衔接工作,切实为农民工随迁子女享受公平教育机会和均衡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7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上学的政策,保证他们能够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但只有认清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现在面临怎样的问题,其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才能找到适合的政策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一、随迁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初,中国农民开始向城市流动,形成较早而且数量不多的农民工;到20世纪90年代,这不大的浪花逐渐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同时,农民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城成为"新市民",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民工随迁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作为农民工流入地的主要城市之一——广州,其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及问题和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目前,随迁子女基数大、增长快,同时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构成了广州地区随迁子女教育现状的两大主要特征,为此,必须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高考政策等配套政策措施,并大力改善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  相似文献   

8.
孟立永  秦端茜 《传承》2012,(4):66-67
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新时期对教育公平的探讨变得尤为重要。通过立足于新时期出现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区域教育不平衡、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精英教育泛化等教育公平问题,分析了现时的国情,发现坚持公平与效率原则以及政府、学校教育管理者角色的不到位是引发新时期教育公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人口流动家庭化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迁入地的教育问题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长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本文系统阐述了当前随迁子女教育研究的现状、不足与方向。结果发现,近年来,虽然党和政府出台的系列教育政策促使随迁子女城市就学状况获得了极大改善,但是,他们的异地教育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并且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表现为入读公办学校的手续繁与层次低、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差与抱负低以及升学时的限制多与机会少。面对随迁子女异地教育融入困境,当前学者主要是从制度(或结构)范式、排斥(或歧视)范式、资本范式和文化范式进行相关解读,然而,以上理论分析范式要么侧重外部的客观限定,要么侧重自身的文化生产,无法还原他们的异地教育真相。为此,本文主张引入强调"外部情境—自身实践"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理论来创新随迁子女教育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指出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以实现教育公平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实际运行的结果表明,它在对保障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权益、减少群体间教育的差距以及实现教育的优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为主"政策以后,内隐于教育活动中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开始显现,目前,就读城市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子女在教育中还无法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美国弱势群体学生教育计划在充实学校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力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民政坛》2010,(8):38-39
《工人日报》6月21日刊载全国总工会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提出,新生代农民工系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工资收入水平较低、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成为继义务教育之后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现状堪忧.通过对流入地政府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笔者认为现有政策过于保守,并从政策制定方式之被动、政策本身缺失公平、政策执行效果不确定三个维度对当前的政策进行评价和反思.教育制度改革滞后、户籍本位凸显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高考移民的挑战及高中教育供求失衡是制约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的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13.
陈禹名  李玉雄 《传承》2014,(5):132-133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权政策从出台到完善再到推进,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向"现实权利"又迈进了一步。但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受教育权仍受到各种门槛以及市民心理排斥的限制。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强化法律履行的过程监督,营造有利于进城务工子女社会认同的社会舆论,以更好地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4.
权利的贫困——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权利贫困的视角出发,基于目前中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实情况,对目前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切实解决流动人口教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3,(12):87-87
汪长明在《长白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社会角色理论“为支点,着重于农民工在其子女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分析,主要涵盖农民工的角色特征和农民工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实践两大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形式,期望对农民工在子女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一定了解,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所在——赋予农民工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7.
进城农民工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出现的两难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向上流动的动力,也不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对社会稳定可能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了解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困难,分析其原因并采取切实措施,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制定有利于全社会发展的教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汪长明 《长白学刊》2013,(4):122-129
农民工现象是城市化的产物。农民进城务工常态化,其随迁子女城市入学问题随之产生。由于中国社会长期沿袭的城乡二元分割文化体系及其以等级意识进行身份识别的社会心理支撑,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就学存在制度障碍及跨文化适应障碍。开展社会机制建设,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消除农民工及其子女面临的身份歧视,实现文化调试与文明融合,是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校融入的规范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受公共资源配置狭隘性的局限,难以被纳入城市公共财政保障的范围之内,再加上其自身对社会认同的困惑、隐蔽性的心理阻隔等,阻滞了教育融入。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基数在变大、增长速度在加快,融合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对此,应从公共资源均等化视角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调查数据,本文对"随迁子女是否会因为迁移而面临更高的失学风险"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农村儿童、城市儿童的失学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儿童流动状况和父母迁移模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获得,并存在交互效应。一方面迁移本身会降低随迁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随迁子女的失学概率会比非随迁子女显著更高;另一方面父母迁移模式也会影响教育获得,如果随迁子女与父母或者母亲一起外出,那么其在上学的概率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如果是随父亲一起外出,那么其在上学的概率就会显著降低。这意味着迁移本身会降低随迁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教育主管部门应做好随迁子女的学籍动态追踪,避免学龄儿童因迁移而失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