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政府行为差异与推进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管县体制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视角,对省管县体制改革动因、政府行为差异进行了理论逻辑和现实情境的阐释,并从省管县幅度、行政区划调整、创新主体、核心制度和配套改革等方面提出制度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对行政区划调整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撤县设区(市)和撤乡镇设街道的匹配性入手,提出了行政区划调整同步性的概念,并结合城市化管理率和城市化管理指数考察了中国各地区县乡两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同步性。研究发现:2001-2020年有超过一半的省级行政区不具备县乡两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同步性,各地区的同步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滞后是造成行政区划调整不同步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发现,中国城市型政区调整的重点应集中在未表现出同步性的地区,为提高行政区划调整的科学性,应制定标准化的行政区划调整原则。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方政府开展绩效评估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多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上有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行政改革与中央政府推行服务型政府的权威导向.地方政府提高绩效的责任感与其行动空间的扩大:经济上有加入WTO后提升政府能力的压力.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要求.解决财政困境的需要;社会上有理论探索与地方政府的实践探索互动,信息公开、电子政务提供载体:文化上有公民主体意识的增强.“管制”理念向“服务”理念转变,法治意识日益强化等.  相似文献   

4.
仁政必自经界始。行政区划是一个现代概念,但国家按照地区来划分国民的做法却古已有之。因此,在纵向梳理中国从秦至今政区地理变迁历史的基础上,指出强政治—弱技术这个传统中华帝国时期行政区划调整的鲜明特征,在1949年以后逐渐为强技术—弱政治所取代。从历史的承继与发展看,从强政治到强技术的逻辑转换本质上是政治主义到管理主义的体现,它由内而外地重构、支配了行政区划变迁的全部轨迹。根据发生学的见解,1949年以后一个脱离传统结构的新政治体制是诱致变迁的根本原因。立足当下从追求技术理性的视角,探讨在地方治权有效实现的框架下如何匹配相应的政区地理空间的命题,并尝试着通过构建一套行政区划指标体系进行回答。  相似文献   

5.
警务实战教学的效果取决于警务实战教官团队的整体素质,并对执法行动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对警务实战教官团队考评体系的确立来加强警务实战教官团队的整体建设,对于实现警务实战教学立足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之目的,以及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促进社会整合的重要抓手,各级妇联组织在中央群团改革精神指引下展开了一系列改革实践。本文以上海市H区妇联的改革实践为例,在对既有理论加以反思的基础上,立足群团组织的核心属性尝试构建一种以"中间领域治理"为核心特点的分析框架,以揭示H区妇联改革实践的行动逻辑与实践策略。研究发现,在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践中,H区妇联通过规范化制度、专业化方法、多主体联动、长效化机制等行动举措,推动了妇联传统服务模式的转变、组织属性的重塑以及服务群众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一种"群团借道社会"的实践逻辑,通过联同社会力量促进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组织通道的再造。本案例对当下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具有实践价值与参考意义,既是对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的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共同体的积极响应,也提供了一种深化群社协同共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策略机制。  相似文献   

7.
祝太文 《求索》2015,(3):158-162
清代中国东南沿海行政区划调整,具有与海防形势变化相随的阶段性特征。伴随政区变动,闽浙海上防御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浙江省定海县、玉环厅、石浦厅、南田厅的设立以及海宁、定海提升为州和直隶厅,都着重地考虑了相应区域的海防因素。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以来中国国家治理改革的核心主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表述提出十周年之际,回顾总结国家治理改革尤为必要。本文基于国家现代化理论与中国改革实践历史比较分析的视角,概括新时代十年中国国家治理改革呈现出的若干新趋势和新特征:从发展导向到治理驱动、从聚焦政府机构和职能调整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从分布式改革到系统化设计、从“部门化”行动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总体来看,十年来,中国国家治理取得了明显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得到了系统化的再造与重塑,但仍需要继续改革和不断调适。  相似文献   

9.
数字技术和党组织双向嵌入既有治理体系形成的统合型数字治理已成为我国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模式,但既有研究尚未系统回应统合型数字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基于策略关系国家理论构建了“知识+能力+行动”框架,结合深圳市龙华区“党建+科技+治理”的个案,对统合型数字治理推动有效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统合型数字治理兼容了统合型治理和数字政府的优势,实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协调与平衡,通过理念思维再造、责任利益再造、激励约束再造三大机制,塑造了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统一价值基础,并从结构力和能动力两方面重塑了治理行动者的知识、能力和行动关系,促成了治理行动者间的知识融通、能力集成和行动协同,有效解决了多元碎片化和集体行动困境的问题,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龙  王宝元 《求索》2007,(12):226-229
抗战时期,党领导陕甘宁边区根据战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了行政区划,确立了“三级两辅”行政区划层级结构,形成了一些独具的制度特色。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的创设与改革不仅确保了抗日民主政权的稳定与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过研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行政区划制度,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条重要启示:其一,要将行政区划制度的改革创新看作一项系统工程,综合考虑配套改革措施;其二,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发挥行政区划的经济杠杆作用;其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要适时减少行政区划层级数量,扩大管理幅度。  相似文献   

11.
以技术为中心的算法治理和以人为中心的生命治理发展并完善了公共治理的理论与实践,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新贡献和挑战。本研究从“技术-科学”“结构-过程”“生命-价值”三个维度六个属性分析了算法治理的逻辑,从抽象价值、整体统计和个体关照三个维度六个层面探究了算法加持的生命治理逻辑,以及二者之间的裂隙与整合;同时,认为要防止算法治理与生命治理的整体异化,即算法逻辑、管理逻辑和价值逻辑整合的“技术嵌入-系统扩散-裂隙生成”异化过程出现。为完善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提出要在价值性构建、制度建设和完善、算法效率与安全平衡、治理环境生态系统方面实现算法治理与生命治理的创新性整合。  相似文献   

12.
罗宝成 《理论月刊》2007,1(4):10-12
思想逻辑、认识逻辑、文化逻辑、实践逻辑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内在逻辑。思想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思维基点和思想原则;认识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认识思路;文化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宽广眼界;实践逻辑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现实基础。探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内在逻辑,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分析成果导向下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分析成果导向下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供给侧改革的矛盾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成果导向下高校学科专业人才供给侧改革面临以下矛盾问题:改革措施与教育质量的矛盾、评价标准与发展需求的矛盾、成果导向与学科发展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路径:首先,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实践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调整评价标准,满足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突出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降低对成果数量的过度依赖。最后,统筹成果导向与学科发展,实现协同发展。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引导成果导向的改革,使两者相互促进并取得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行政区划的理论与方法王新坚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干扰,很少有人研究行政区划问题,因而理论严重滞后.方法相当原始。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成立了民政部,负责全国行政区划工作,为科学地搞好我国行政区划,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创造了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百年演进有着深刻的现实根据,在价值取向、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等维度上呈现出清晰的内在逻辑。在价值取向上,呈现出从“社会本位”到“关照个人”、从“规训取向”到“关照解放”的演进逻辑;在理论基础上,呈现出从“依托理性主义”到“兼顾情感主义”的演进逻辑;在实践策略上,呈现出从“说教为主”到“重视交互”、从“观念”到“知、情、意、行等多种形态”、从“政治话语”到“学术话语”和“生活话语”、从“强调认识”到“重视行动”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伟大的实践,要求理论的创新,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改革开放理论”。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曾经强调“要善于在理论上思考中国革命的实践”.形成“中国革命的逻辑”。今天,我们也应当善于在理论上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形成“改革开放的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社会改革开放观为指导,以社会改革、开放、发展的现实进程为出发点,系统地研究和展开“社会改革开放理论”,乃是时代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先从总体上谈谈研究社会改革开放理论的思路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薇 《思想战线》2019,45(1):166
政府审计制度理论框架的构建是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从国家治理的层面认识政府审计,可为研究中国政府审计制度理论框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基于服务国家治理的需求,中国政府审计制度的理论框架应以政府审计的本质和动因作为逻辑起点,由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包括审计本质、审计动因、审计目标、审计规范和审计控制五大基本要素。新构建的政府审计制度理论框架的价值,在于弥补审计制度研究中政府审计理论框架的缺失,并为正在开展的政府审计体制改革指明方向、厘清思路。  相似文献   

18.
解为瀚 《探索与争鸣》2024,(4):158-164+180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从人与世界的关系出发,将“加速社会”作为对当代社会的原初性诊断。可将社会加速批判理论作为诠释现代性交往的新视角,以互联网中流行的“搭子”社交为切入点,反思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生活步调等的加速对交往时空的异化、交往行动的异化以及交往主体的异化,考量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消弭交往异化的“共鸣”方案的行动方式与行动逻辑,以及在强大的交往异化现实面前的适用性和限制性,从观念、制度、技术层面对“共鸣”方案进行实践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共行政嵌入的环境以及面对的问题走向复杂化,公共行政研究逐渐转向“结构”和“行动”的复合型思路。然而,公共行政中对于行动的分析更多是关于“行动者”的实证研究,公共行政中的“行动”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析与总结普遍性的理论。现实中,基层行政是行动分析的重要场景,其中关涉政策过程中的责任问题。在复杂的行政体系和治理情境中,行动者的行动受到了“责任陷阱”的局限,严重影响到政策效能的输出。究其原因,在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对于行动者注意力分配的影响以及行动选择的限制。为了破解“责任陷阱”的结构性梗阻,实现基层行政的“责任治理”,应该从调整问责机制和赋予基层行政自由裁量权两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中国城市型政区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揭示了我国城市化推进中行政区划制度的矛盾 ,提出了新时期城市型政区改革的原则和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观点 :增设直辖市 ,取消市管市 ,控制县改市 ,推行镇升市 ,试行县辖市 ,完善行政区———社区体系 ,制订中国行政区划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