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最先提出、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最终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从批判到建构的嬗变。这一历史过程的当代启示在于:必须在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应然性内涵;在时代特色和中国国情中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现实基础;在借鉴与批判中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政治传播与大众认同的张力化解中探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践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是整个社会科学体系中最难以把握与理解的概念。要充分认识作为社会映像与观念母体的意识形态,需从三个方面来解读: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存在的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是指向现实阶级事实的思想观念系统;意识形态是具有强烈导向性的精神引领体系。  相似文献   

3.
董宏鹰  李怡 《求实》2013,(2):9-13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有三个层次,依次是"生存劳动"、"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生存劳动"是一种绝对的自然事实,没有被建构性,因而不具有意识形态性。"生产劳动"和"自由劳动",在对外启蒙上,前者因受到政治理念严格规整和阶级、情感的巨大认同,变成功能上合法性制度框架的基础;后者则因成为特定观念来对抗现实世界继而成为一种普遍价值,进而都获得意识形态性。在当代,坚持强调"劳动"的意识形态性对已获启蒙后的民众进行自我反思和理性质疑方面,在强化劳动者的阶级认同和社会认同方面和制约"新阶级"扩大和塑造具有思考力的群体方面,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意识形态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向来重视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全面、正确、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问题的宣传、分析及科学预测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切实掌握在思想领域的领导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对意识形态的概念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作了系统阐述。随着西方哲学发展而形成的意识形态范畴,到目前已经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要搞清楚意识形态这个经典概念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就必须将《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研究的主要文献支撑,以阐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三个最基本层次,虚假的观念、统治阶级的思想和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及四个本质特征:阶级性、实践性、继承性和独立性。进而得出结论:只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才是研究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旨在让执政党的权力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的规范下运行。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明晰党的领导法规制度的涵义及其相关概念,从基本构成、效力渊源和政治价值三个维度来剖析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对于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法规制度具有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马克思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敏感话题。从社会主义作为个人主义的反题出现 ,马克思作为自黑格尔以来个人主义批判的集大成者而言 ,马克思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界限是明确的。但是 ,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在现代性观念和制度未获充分发展的东方国家中建立 ,这些国家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时出现过诸多的偏差 ,人们有时划不清马克思的个人主义批判与排拒个人主体性的古代思想的界线 ,致使社会主义国家在诸如“自由”、“民主”、“人权”这样的主要战场上“打了败仗”。(参看海尔布隆纳 :《马克思主义 :赞成与反…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参与论"、"网民主体论"、"技术决定论"与"舆论监督论"四种意义上使用网络反腐一词,但却未形成关于网络反腐的一致定义。所谓网络反腐,是网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利用网络空间为平台,通过网络曝光、网络举报等形式,引发和推动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的体制外政治监督行为,它包含网络反腐的双主体、网络反腐功能的两面性、网络反腐手段的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的内涵。在中国现实政治生态下,网络反腐本质上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是中国语境下的一种特殊的体制外舆论监督方式,具有补充性、替代性和激活性等意涵。  相似文献   

10.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青年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及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青年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以物化和物化意识是主要内容和出发点,以唤醒阶级意识和实现意识革命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走近和偏离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青年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从中可以看出其继承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1.
张桂珍  杨德霞 《新视野》2012,(1):98-10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实现机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机制;二是宣传机制;三是认同机制。它们在时间上存在一种继起关系,在空间上又存在互动关系。基于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既要批判、整合和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注重执政者的自身改造和利益约束,改革和创新意识形态的宣传形式;还要在关注民众的利益与需求的基础上,提高民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2.
雒新艳 《唯实》2009,(8):69-73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从确立之初就被奠基于“虚假性”坐标之上。这一坐标的逻辑演进过程是:《莱茵报》时期,由于信仰与现实的冲突,意识到法律和观念实际上是在维护有产者的利益,进而意识到了原有理性信仰的虚假性和欺骗性。继之,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以及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批判,揭示了思辨哲学的颠倒性和掩饰性,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其原因。后期,马克思集中批判了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掩盖性,并判定:随着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劳动与资本分裂等异化社会关系的消亡,作为异己力量出现的意识形态概念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3.
阶级意识理论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特别重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在实现无产阶级以及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作用。资产阶级意识是根植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因而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虚假的,彻底的革命的无产阶级意识的核心是在废除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的阶级意识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的传播何以有效?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从意识形态的产生入手,着重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利益指向性、实践性和生活性特征,为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提供了与传统不同的思路和视角。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三个系统的建设:"认知——宣传"系统,"信任——回报"系统,"信仰——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这对于我们建设引领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不仅从多维层面分析了意识形态概念,而且还深入分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以及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6.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和马克思的异化在形成、内涵、社会作用诸方面均有着一致和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20年代,“阶级”概念已被中国共产党大量用于分析中国社会。后来扩大到以“阶级意识”来分析问题,如反对“非无产阶级意识”。到了三四十年代,特别是由于抗日战争中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复杂交织的局势,为适应中国革命发展和党的革命理论发展的需要,“阶级”概念被扩大到分析中国社会的各个具体阶层,及其在中国革命运动不同阶段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和判断,因时局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多次改变。由此中共逐渐建构起一套针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同时,“阶级”概念扩展到党内,成为思想斗争的理论武器。这样,“阶级”概念不但包含了实体性“阶级”本身,而且包含了“意识”意义上的“阶级”。以“阶级”概念为分析起点的阶级理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不仅科学地阐释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和实质,还深刻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系统的理论性、强烈的实践性、相对的独立性和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认识和变革社会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全面理解和认识全球化态势下意识形态的内涵和特性,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进一步发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仅仅把那些掩盖现实社会矛盾的思想、观念视为意识形态.马克思从早期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分析转向中后期对资本主义特定的意识形态(物化)的批判,揭示了意识形态掩盖下的生产领域中的资本与劳动、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马克思的整个意识形态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尤其是历史性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和马克思的异化在形成、内涵、社会作用诸方面均有着一致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