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同顺 《群众》2023,(16):26-2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充分体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则和决心。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朋友圈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拉丁美洲,“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其他区域组织等有关文件中。“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互利共赢成果,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十字路口。中美之间矛盾冲突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可以成为“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而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上下一心,坚定信心,坚守底线,保持定力,不骄不躁,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这是中国发展道路和国际战略思想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5.13”讲话中强调,我们党要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与时俱进,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江泽  相似文献   

5.
《今日中国论坛》2002,(3):M001-M001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们党要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6.
回顾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百年大党,源于始终如一地肩负时代使命的气质和品格。这个时代使命,写进了党的二大宣言,体现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三大任务”;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即“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相似文献   

7.
海菊花 《前沿》2003,(11):12-12
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 :“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 ,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 ,完成祖国统一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党建理论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回答了我国当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是我们党完成 2 1世纪历史使命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只有用邓小平党建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建设好 ,胜利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才有可靠保证。改…  相似文献   

8.
《友声》1999,(2)
1998年11月30日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举行招待会,纪念“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和首都各界代表出席了招待会。 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在招待会上说,中国人民一贯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坚定地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边。他表示,中国今后将一如既往  相似文献   

9.
春天的两会     
盈励 《当代广西》2011,(6):M0002-M0002
站在前后五年的历史节点,这个春天的两会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备受瞩目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宣示,中国将向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起攻坚。中国以坚定的发展决心、卓然的发展胆识,率先把握新世纪的战略机遇。向世界传递出发展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江东平 《群众》2023,(23):61-62
<正>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开展国家公祭宣传教育,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组成部分。“国行公祭,法立典章”,宣示了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国家公祭仪式“年年祭”和相关主题活动“年年办”,充分激发了全民族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使命担当,激励人们共创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时间条件,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空间条件,构成中国和平崛起的基本条件。清醒认识中国和平崛起的时空条件,可以避免“迅速崛起论”和“崛起悲观论”,明确树立“崛起阶段论”,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之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一宣示以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国家性质、国家根本利益以及军队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为根据。选择和平发展的道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武装力量的运用以对内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对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主要任务,决定了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虽然形成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之中,但它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复兴、现代化和社会主义三重历史任务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逻辑,本质上就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形成的时间不长,而且中国和平崛起尚处于进行时,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并非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在过去30多年的实践中,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经验,有利于全体中国人民坚定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自信。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前景究竟如何,国际社会十分关注。它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关键性问题:一是中国和平发展能否成功实现;二是和平发展道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崛起后的中国会不会谋求霸权地位。处理好这三个问题,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将是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4.
刘文宗 《两岸关系》2004,(11):20-20
陈水扁在“双十讲话”中打着实现“台海永久和平”的幌子,大谈所谓“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把台湾“打扮”成一个“主权国家”、再次贩卖他的“一边一国”论。这是明目张胆篡改历史、妄图讹诈13亿中国人的可耻做法。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  相似文献   

15.
张运成 《人民论坛》2021,(2):102-105
经济民族主义出现后即为一种客观存在,与经济全球化相伴共生,时而兴起,时而潜伏。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陷入严重不确定和危险状态,宽容融合者兴,狭隘排他者衰,经济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不会在全球高奏凯歌。中国选择也必将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主动加大与世界的经济“黏性”,努力塑造向心力、吸引力,不断加深对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和疫情后新变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的时代图景中,认识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应对时代之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大历史观。这一历史观无处不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光辉: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形成时间“大”跨度、空间“大”视野、整体“大”思维、深层“大”逻辑的科学内涵,这是区别于西方大历史观的理论自觉;在实践中,大历史观贯穿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发展史、改革史,这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进程的实践自觉。通过纵观中国共产党大历史观的演进脉络,能更好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历史自信,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17.
翟边 《时事报告》2006,(2):20-22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活,集中体现和概括了这次纪念活动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 献。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建设一个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的世界”为主题,全面回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程,深刻揭示了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系统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面向未来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和平的斗争中,逐渐形塑出爱好和平、需要和平、维护和平的和平基因。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也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无论是基于民族历史的烙印,还是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人民都将继续坚定对和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理念和道路是当代共产党人的重大创新,也是一个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前后一致的国家目标。中国“和平崛起”具有多层次内涵,并非简单的目标手段论所能涵盖。与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相应,中国要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采取和运用具有现实性的策略,以保证和推动中国的“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20.
时代主题是世界主要矛盾的客观反映。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用“和平与发展”新论断取代“战争与革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拓创新。全面理解和深刻阐明邓小平关于时代主题论断的科学内涵和深远意义,可以有力地回答和驳斥种种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污蔑,更加坚定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