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鑫 《民主》2012,(2):29-31
一个小火炉,二十多把形状大小各异的烙铁。一大盆浆糊、胶水,五颜六色的染料,再加上一些废纸,这些看似十分普通的东西到了李书春的手里竟会变成一尊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塑像!怀着对纸塑艺术这门几尽失传的绝活的好奇,我敲响了李书春位于长春市建昌街一栋老式居民楼的家门。  相似文献   

2.
在布鲁塞尔“百年宫”的正门顶端,矗立着四座动人心魄的大型塑像。这是比利时民族精神的象征。其中有一尊是当年中国留学生张充仁与比利时雕塑家夏克马伦合作的结晶。  相似文献   

3.
许江 《党政论坛》2008,(4):24-25
这是一幅令人感到亲切的长者的脸庞。老人天生是一尊塑像,骨格清朗,神气冲淡,浑圆的镜片将岁月的影调投在丘峦一般的面颊上。皱纹如沟壑,耕埋不尽的经历和往昔。九十多年的沧桑只把世事和人情看淡。往事的稠寥,复归于一例相看的平和。在老者特有的安详中含着些许倦意。透过镜片,一双微凝的目光正盯着你。那目光如风,拂过你的人和周遭的景致,用一种如眺的凝远,  相似文献   

4.
“皮格马利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位雕刻家,他对自己雕刻的一尊少女塑像产生了爱情,痴迷至极。爱神阿佛洛狄忒见他情真意切,遂赋予少女雕像以生命,使二人结为百年之好。后来心理学家借用这个典故,把由信任、期待、钟爱、鼓励等因素引起被关注者身心变化的这类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英国心理学家哈德菲做过一项实验:他请三个  相似文献   

5.
王宝文 《侨园》2014,(11):62-63
一些山海关老铁路人,都知道在山海关老火车站西侧,曾有一尊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立式全身铜像,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却被造反派"破四旧"毁掉了。他的塑像为何立于此,老铁路人讲起来津津乐道,更有一种自豪感——一19世纪中后期,铁路成为世界强国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志。然而,作为东方大国的清王朝,至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全国铁路只有460公里,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到一条“焦裕禄塑像惹祸”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 消息说,为了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前两年,某县政府原任领导决定在政府大院修造了一座焦裕禄塑像,以使这里的公务员们每天从塑像旁路过时,都能以焦裕禄为榜样,自觉地学习他那种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无私精神。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塑像建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县就发生了两起正县级干部的遇难事件。一起是一名领导外出旅游,到大海里游泳,结果溺水而亡。另一起是一领导坐小车外出,发生车祸而丧生。这两起事件发生后,有人便开始议论:“都是焦裕禄塑像惹的祸。”更可悲的是,县里的领导居然相信了这个传说。于是下令把焦裕禄塑像移走,为的是避免再发生什么不祥之事。  相似文献   

7.
朱忠鹤 《侨园》2023,(1):41-42
<正>在几座不同城市的博物馆里,我都见过金牛山人头骨化石。它们圆润、平滑,黄褐色的头骨碎片与修补的白色石膏斑驳交错,较为完整地还原了头骨模样。不过,它们都是复制品。虽然技艺精湛的文物修复人员在一尊尊头骨上复制出了金牛山人颅顶低矮、眉骨突出、牙齿硕大等典型特征,但那种岁月残留下的沧桑感却在复制品上难觅影踪。其实也是,  相似文献   

8.
季音 《瞭望》1989,(44)
40周年国庆盛典,首都天安门广场的万花丛中,矗立起了一座高达8米,引人注目的群体塑像,造型俊美,设计新颖。尤为可喜的是,塑像上出现了一个生气勃勃的知识分子形象,与工农  相似文献   

9.
正恩格斯塑像落户故里《光明日报》2014年6月14日报道,6月11日德国伍珀塔尔市雨过天晴,恩格斯故居博物馆广场前人头攒动,场面热烈。来自世界各地数百人参加了恩格斯塑像的揭幕仪式。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代表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与恩格斯故乡伍珀塔尔市市长为恩格斯塑像揭幕。史明德大使在  相似文献   

10.
江南尘 《学理论》2008,(5):96-96
因为看到大小媒体都在传播一个所谓的“国际笑话”,中国游客在美国纽约骑在那头著名的牛塑像上,又自豪地宣布:“我是中国人”,引来舆论一片,自然是斥责者众,赞同者稀。  相似文献   

11.
在山西医科大学,有一位德高望重、有口皆碑的老校长,他就是已故的山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国家一级教授、卫生学专家邵象伊。1999年9月6日山西医大80周年校庆时,校园里竖起一尊邵老的塑像。新老校友,省内外同行老友,无不缅怀于像前,互相追忆邵老的治学育人风范。我在这氛围里,随之也陷入了对邵老的深深回忆之中——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邵象伊校长一直遵循一条严于律己,平等待人的领导原则。他在阅批有关文件和向下级同志交待工作时,素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6)
玛哈噶拉是萨迦款氏家族顶礼膜拜的主尊,本文详尽阐述了萨迦款氏家族主尊玛哈噶拉是什么、萨迦款氏家族为什么封玛哈噶拉为主尊、萨迦款氏家族主尊玛哈噶拉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瞭望哨     
《瞭望》1993,(23)
山西太原钢铁公司日前决定,为被称作“当代愚公”的治渣老工人李双良塑像,并奖励他一套住房。这位老工人数十年如一日,和伙伴们一起搬走了占地2.3平方公里的废渣山,创经济效益1.39亿元,被联合国规划署列入了“全球500佳”。为这样的人塑像,应该说理所应当。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吸取经验教训,使法制理论逐渐完成了由"遵法"到"尊法"的转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让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1]。遵法是宪法规定公民必须遵守的义务和要求,而尊法更是表现为公民内心对法律的崇敬和尊重。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对"遵法"到"尊法"的演进过程进行简单梳理,接着对尊法与遵法进行比较研究,最后落脚于如何"尊法"。  相似文献   

15.
当年,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塑像是如何产生的?黄继光塑像是出自何人之手,7日前,记者采访了今年已80高龄的郭振和教授.郭老曾在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在没有黄继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他对照着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黄继光的雕像任务,并成为以后媒体刊登黄继光形象的范本.当记者问及郭老雕塑英雄黄继光的经过,郭老满怀深情地回忆了这段尘封六十多年的往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墓座上刻写的是改动后的《共产党宣言》结束语"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而不是人们常说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塑像的眼神最初是向左眺望的,20世纪50年代初被民主社会主义者修正为向前看。苏东剧变后,社会民主党人重修后的马克思塑像,仅剩头像,表明其要与现实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但马克思墓不管如何变迁,永远将是所有共产党人向往的地方,马克思作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导师,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17.
史海威 《党政论坛》2009,(19):58-58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报道:川西藏区的一个汉族县委书记到藏族喇嘛寺参观,看到庙里的宗喀巴大师的塑像,就不加思索地说:“这是藏王松赞干布!”实际上,像这样缺乏基本宗教知识的领导干部并不在少数。前不久发生的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就暴露出了当地部分领导干部对伊斯兰教的无知,迫切显示出领导干部学习宗教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小刀 《党政论坛》2013,(2):57-57
都灵大学是意大利一所颇有声望的大学,它的历史甚至比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还要古老。在都灵大学的校门口,有两尊黑色大理石雕塑,左边是一只鹰,右边是一匹奔马。它们成了都灵大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乾隆皇帝在刘墉、和坤一帮大臣簇拥下,来到一处庙宇。只见庙宇供台上是一尊喜笑颜开的弥勒佛。乾隆望了一眼佛像说:“这尊大佛享尽了人间烟火缭绕,所以整天喜笑颜开。朕想,哪位爱卿能否让大佛由笑变哭呢?”这时.和坤皮笑肉不笑地说:“我推荐一位满腹经纶的大学士.保证能让大佛哭。”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落到了和砷身上了。“和爱卿,你说谁能让笑佛哭?”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9,(18):7-7
在我的眼里,罗马是一座让人不知道如何去形容它瑰丽的城池,只能沉浸在2800年历史遗迹带给我们的无限震撼和想象之中。在罗马城里,几乎每个广场和十字路口都有喷泉,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许炅动之美。喷泉在古罗马是作为提供清洁水源的公共设施,这些喷泉中涌出的汩汩清流来自千古罗马水道.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教皇修复了水道,并在喷泉中建造起精湛的塑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