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史著作一般都以遵义会议作为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形成的标志。《中共党史研究》近期刊登华东师范政治学系主任齐卫平的文章说,“领导”与“领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表明,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的权威曾受到多次挑战。1937年3月,刘少奇在写给张闻天的一封信中说:“我们还没有中国的斯大林,任何人想作斯大林,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是朱德、毛泽东率部在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第一支正式红军70周年。几十年来党史军史著作对朱毛会师的重要史实,存在着不同讲法。较早、影响也较大的(伟大的会师)称:“1928年4月底”朱毛两部到宁冈着市见面会师;“五四纪念日”召开庆祝会师大会。稍后出现“4月28日”砻市会师之说。此后,党史军史和回忆录以及展览、文艺作品等,大多数采用此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解放思想的不断深入,对“等市会师”提出“4月上旬”、“中旬”、“下旬”几种说法。笔者曾首次提出“县十都会师”,被(朱德年谱)采纳,改称“在县十都会…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究竟是否成立过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何时设立,其组织情况如何?中共党史和军史著述长期以来其说不一。如《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称“1925年9月,是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决定在中央委员会之下设立军事委员会。”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史》则称“一九二六年二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特别会议上,决定建立中央军委。一笔者编撰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初稿)曾记述“中央军事委员会:(一九二六年十一月时称“军委’,亦称‘军事部’)书记周恩来。”③也来讲清军委成立时间及其与中央军事…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所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是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革命史、党史教育以来的第一本正规教材,为以后各种中国近现代革命史著作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党史专家胡华在评论该书时给予很高评价,指出:“前人开创一个学术领域,字路蓝缕,披荆斩棘,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习该书,对于搞好党史工作是大有种益的.一、开创了用马克思主文观点研究、统写中共党史、中国车名史的新领团早在1933年,张闻天就在中央苏区讲授《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一课,三讲的标题分别为:“中国革命的社会经济基础”、勺925年至】927年中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5.
我国派驻香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旅,其主体前身是红军时期著名的“红一团”。对此党史、军史界并无异议。但关于“红一团”的演变,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特别对于“红一团”的前身来源,存在着不同的讲法。笔者经考证研究特撰写此文,愿求得党史、军史界同仁和读者共识与指正。一、从“红一团”到步兵旅的组织沿革据历史文献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等记叙:1933年6月红军统一编制,将原红三军第七师缩编为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即红一团。由原辖的第十九、二十、二十一团,缩编为第一、二、三营。1935年9月红三团撤销,该团卫生队与…  相似文献   

6.
对于张国焘成立伪中央的时间,党史教材和许多老同志回忆中说法纷纭,有“10月、“10月5日”、“10月15日”、“12月中旬”和“12月5日”等几种。《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第四期发表秦生撰写的文章——《张国焘伪中央成立时间考》,认为“10月15日”之说是准确的,有下述材料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7.
红四军七大、八大和宁都会议新述——《毛泽东传》节选经中共中央批准编写出版的《毛泽东传》,对党史、军史上的许多重大疑难问题都有新的叙述,这里介绍两则。(一)如何评价1929年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的七大和八大,曾经是党史、军史研究的一个难点。“文革”中将红四...  相似文献   

8.
一大后中央领导机构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出的中央领导机构,党史著作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讲法。如社科院现代史研究室编著的“历次代表大会”,称“会议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负责领导全党的工作。会议选举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中央局。”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后,担任总书记的张闻天竭力发扬民主,坚持集体领导,摒弃了个人包办和独断专行。为了党的事业,他曾经两次主动让贤。一次是长征途中,张国焘拥兵自重向党争权,张闻天主动提出“让权”,将“总书记”职务让给张国焘;二次是六届六中全会上,张闻天遵照共产国际“要以毛泽东为首”的指示精神,提出“让位”给毛泽东,推举毛泽东为党中央总书记,体现了一位真正革命家的高尚胸怀。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公开出版的一些党史、军史著作中,包括战士出版社的《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军事活动大事记》一书,对于彭德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任职,均记述的不全。  相似文献   

11.
张闻天曾对张国焘的前途做过3次预言,而且这些预言一一应验。 长征途中张国焘一意孤行,反对“北上”,鼓吹乘势“南下”,直至意图分裂红军、危害中央。在这特殊情况下,党中央率一、三军团等部先行北上,并于1935年9月12日,在俄界召开中央政治局紧急扩大会议,讨论张国焘分裂错误及今后行动方针。主持会议的张闻天在会议的总结性发言中明确指出:张国焘错误的发展,“其前途必然是组织第二党”。果然,9  相似文献   

12.
近读《中国剪报》1995年5月27日五版刊载的一则摘自《北京青年报》的文史稿——《毛儿盖会议毛泽东遇险》。文章大意是说红军长征途中的1935年8月4日,党中央在四川毛儿盖召开会议,红一方面军的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会上就红军主力是“南进”还是“北上”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说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周恩来费尽口舌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这时,张国焘向红四方面军的一名军长何畏使了个眼色,何畏在说了几句言辞激烈的话之后,竟随手掏出手枪,甩手就向对面的毛泽东开枪,坐在何畏旁边的徐向前把何畏的手枪往上一推,子弹打在房顶上,留下一片密密麻麻的弹孔。这则文史故事尽管说得有鼻子有眼,又十分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13.
四集电视文献片《军旗从这里升起》(中央党史研究室、江西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摄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老红军和党史、军史专家及广大观众的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该片选题重大、思想深刻、感染力强,是一部进行党史军史教育的好教材。该片以生动翔实的史料反映了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及其优良传统。第一集《军旗升起》,介绍“八一”南昌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经过以及起义的伟大意义,突出“功在第一枪”。第二集《星火燎原》,描述秋收起义的经过,突出其第一次“打出共产党的旗帜”的历史意义。第三集《党铸军魂》,反映人民军队创建…  相似文献   

14.
由上海市市长徐匡迪题写书名、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作序的《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谱》已于上海解放50周年纪念日时正式出版了。这是一本战役性的烈士名谱,记载着上海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7613名,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和确切的数字。上海战役究竟牺牲了多少名解放军指战员?这是一项涉及党史、军史、烈士褒扬的研究课题。80年代,中共上海市委党史征集办公室,上海市烈士陵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党史征集办公室成立了联合调查组,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努力,以严谨的史学工作者的态度,对为解放上海而牺牲…  相似文献   

15.
岳思平 《学习导报》2012,(16):55-56
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战斗历程。然而,时至今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究竟最早始于何时,使用情况如何,其历史根据是什么,在党史和军史界仍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6.
人所共知,领导南昌起义的是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但对起义前后确曾存在,并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中共前敌军事委员会,却鲜为人知.众多党史军史论著长期不曾提及,最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仍未写入.《聂荣臻回忆录》(上)及《军史资料》1985年第8期刊登的聂帅《“七大”登记表》,均写曾任“前敌军委书记”.除张侠著《南昌起义研究》肯定有这一组织外,再未见有具体说明.笔者在论著中亦早就肯定过前敌军委.①但也感到根据不太充分.近几年经过查阅历史文献和考证各种史料,基本搞清了其组成、存在、活动的根据与表现,提高了对她在南昌起义中作用的认识.愿求得党史军史界同仁和读者的共识与指正.  相似文献   

17.
张朝晖  刘忠卫  邵敏 《党建》2011,(6):32-33
南京军区创新党史军史教育形式,建立"流动党史馆"到部队巡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和党史军史工作者高度关注。最近,军内外11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齐聚古都金陵,热议“流动党史馆”。现摘登专家们的发言,对于在全军部队广泛深入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官兵信党爱党跟党走的政治信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军队党的生活》2011,(12):15-15
“中共党史上的两次整风运动分别指什么?”“遵义会议何时召开?”……近日,东海舰队某护卫舰大队组织“你问我答”党史军史知识竞赛,这是该大队开展的学党史军史系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们以还原历史真相为幌子,在学术论研究或自媒体表述中歪曲改写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其主要做法是断章取义、拼凑支言片语,达到攻击和诬蔑党的历史、军史和党史人物的目的。比如将中央红军长征以及红军胜利突破四道封锁线说成是"仓促转移""借道粤军"以及"桂军让道",中共党史研究者们应当以史实为依据,摒弃历史虚无主义对党史研究的影响,以历史唯物论的方法研究中共党史和军史。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01,(4)
中国人大都知道毛儿盖这个地方。而毛儿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就在那块弹丸之地上,张国焘曾拥八万精兵而自重,与在长征途中连遭强敌围追堵截的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南下北上”之争。党内路线斗争,同样是风云激荡,杀机毕现,刀光剑影……何畏向张闻天发难就在张国焘停留毛儿盖期间,又发生了一起极为严重的事件:四方面军的几位高级将领群起围攻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事情的开端是,陈昌浩将四方面军驻扎在毛儿盖的几位将领召到右路军指挥部,商量好以后,然后派人去请张闻天,说有重要事情向他反映。张闻天来后,陈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