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司法》2014,(4):95-96
近期,上海市戒毒管理局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遵循戒毒规律,探索戒治方法,形成“两个三分、六大手段、一个平台”的“2361”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模式,推动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机制再造。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以下简称《禁毒法》)、国务院《戒毒条例》确立了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四位一体”的戒毒工作体系,赋予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在戒毒工作中的法律地位。据国家禁毒委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共查处吸毒人员88.7万人次,责令社区戒毒社区康复25.2万人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存量大,覆盖面广,已成为戒毒工作的重要阵地。《禁毒法》规定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但由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戒毒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戒毒康复功能设施落后,工作保障经费欠缺,导致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开展难度大,戒毒人员呈现脱管率高、复吸率高、违法率高以及管控率低、就业率低、操守保持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重庆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戒毒场所专业资源优势,在戒毒场所开辟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管理服务区,创新开展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委托管理工作,以“五步法”实现有效管控,以“五举措”落实就业帮扶,以“五环节”强化操守保持,实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张泽涛  崔凯 《法律科学》2012,(4):181-188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废除了传统的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重新确立了由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等三种新的戒毒措施构成的强制性戒毒体系。该法近五年的运作实践表明,这三种戒毒措施的实施效果违背了立法者的初衷,“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模式所造成的弊端也逐渐开始显现。我国应该明确“社区为主、隔离为辅”的强制性戒毒措施体系,同时对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戒毒进行制度性完善。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落实“首要标准”,检验戒毒工作成效,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和戒毒工作水平,更有效地探索教育矫治戒毒人员的新方法新途径,2012年,我们在全省劳教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组织开展了“十百千”强制隔离戒毒解戒人员跟踪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5.
文书军 《中国司法》2008,(11):54-55
本世纪初,国家禁毒委员会提出:“要依托强制戒毒场所、劳教戒毒场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场所”。据此,司法部于2006年开始了在部分省市,依托劳教场所,建立戒毒康复中心的试点工作,并明确要求戒毒康复中心应对戒毒康复人员开展戒毒、治疗、培训、心理疏导、过渡性安置和就业指导,为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当前吸毒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超过100万,吸毒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健康、社会治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为了遏止毒品的泛滥,在严厉打击贩毒的同时,深入开展戒毒工作也尤为重要。劳教戒毒作为我国目前两种强制戒毒手段之一,对禁毒和戒毒事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整合各种资源,发挥劳教戒毒的应有作用,北京劳教局结合实际,充分利用首都劳教在经费保障、警力配置、社会科研力量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戒毒工作研究,确立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构建了“四期三段”戒毒模式,取得了较好…  相似文献   

7.
于晓伟 《中国司法》2007,(7):107-108
近年来,辽宁省戒毒劳教所在专业戒毒矫治过程中研究发现,以往戒毒劳教人员经过强制戒毒,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毒瘾的戒断,但“心瘾”却很难根除。离开戒毒场所后义会出现复吸现象。  相似文献   

8.
戒毒劳教所经过几年对吸毒人员戒毒矫治的探索,认为对吸毒者的矫治仅实施高压封闭式的“一体”管理、进行“三性”(成瘾性、违法性、危害性)和人格改造(重塑责任感、培养戒毒毅力、提升戒毒信心)的专项“二翼”教育还是不够的,尚需充分运用综合治理手段,抓住吸毒劳教人员的心理需要,为戒毒者创建良好的家庭信任、社区关爱、就业扶助3项外部的戒毒支撑。戒毒人员曾因吸食毒品,造成亲情的冷漠及社会的隔阂。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服教期间沦落为“三无”(即无会见、无通信、无邮件)对象。因而往往蕴藏着一些不安定因素,给管理教育带来…  相似文献   

9.
茹克雅 《法治纵横》2011,(14):69-69
经过一年的实践,新疆劳教(戒毒)管理局探索出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的戒毒模式——新疆“三五一”戒毒模式,被证明有效实现了场所戒毒和社区戒毒(康复)的无缝对接,健全了对吸毒人员的戒治、巩固、跟踪帮教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禁毒法》,对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法共7章71条,其中在第4章“戒毒措施”中,根据戒毒工作的实际需要,规定了五种戒毒措施,分别是: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政府戒毒康复以及医疗机构自愿戒毒。相比于原来的有关戒毒工作的法规,本法在戒毒措施的规定上做出了三方面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四川省监狱戒毒系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依托“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题目,立足“监所医联体建设”做文章,通过“内联外通、上下联动”一张蓝图绘到底,取得了监狱戒毒医联体建设阶段性成效。一、实践背景近年来,四川省监狱戒毒全系统牢固树立“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理念,  相似文献   

12.
李娟  王永红 《政府法制》2014,(10):56-56
自山西省戒毒系统开始收治自愿戒毒人员(下称自戒人员)以来,收人难和留人难的问题已成为全系统上下公认的制约自愿戒毒工作(下称自戒工作)发展的两大瓶颈。如何破解这一瓶颈,已成为摆在全系统尤其是“一所三中心”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近年来,永济董村强制隔离戒毒所以创办“山西省戒毒康复示范所”为目标,坚持“高标定位、规范运行、科学戒治、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自戒工作特点及模式,着力在拴心留人上下功夫做文章,开创了自戒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郭昕  帕丽旦 《法治纵横》2014,(21):62-62
近期,克拉玛依教育矫治局(戒毒所)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30名戒毒人员开展了一期以“放松心情、释放自我”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快乐”是此次辅导活动的关键词,培养和建立戒毒学员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则是此次辅导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分为“破冰”“我们的家”“共唱歌曲”三个环节。轻松愉悦活动过程中,让戒毒学员们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信任、相互依赖,感受到了团队支持的力量,为场所营造了浓厚的教育矫治和戒毒氛围,团体心理辅导在优美、坚定、振奋人心的歌曲《从头再来》中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4.
《江淮法治》2010,(13):10-11
在今年6月25日“国际禁毒日”的前一天,省禁毒办公室、省劳教(戒毒)局在宣城市省戒毒康复中心召开纪念《禁毒法》颁布实施两周年暨国际禁毒日宣教大会,全面展示了我省禁毒工作两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省戒毒康复中心戒毒、宣教、科研三个基地建设风貌。此次利用纪念日进行主题教育活动,正是我省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的一个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10,(11):109-1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首要标准”,帮助劳教、戒毒人员掌握一技之能,使他们期满后顺利回归社会,最大限度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海南省第一劳教(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探索职业技能教育新路,与该省农业学校达成联合办学协议。成立了“海南省第一劳教(戒毒)所与海南省农业学校联合办学基地”。  相似文献   

16.
戒毒人员高复吸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当前戒毒人员高复吸率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现行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戒毒模式 ,过于注重生理脱毒 ,弱化了心理脱毒和善后辅导 ,不利于降低复吸率。因而笔者建议将我国现行戒毒体系重构为劳教戒毒与服刑戒毒相结合的“二元制”戒毒体系 ,增设吸食、注射毒品罪 ,延长戒毒期限 ,建立戒毒回归人员生活、就业基地等。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使戒毒人员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观。12月23日,乌苏劳教所、戒毒所开展了以“节约资源、变废为变宝、低碳环保”为主题的戒毒人员手工艺品比赛。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率,近年来上海强制隔离戒毒场所(以下简称戒毒场所)在不断探索、大胆尝试的基础上,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依据融合、创新与发展的工作思路,引入“绿色戒毒”防复吸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将科学戒治方法和教育矫治工作有效结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戒毒人员)进行“绿色戒毒”的实践活动。通过科学实践和规范运作,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和突破,赋予“绿色戒毒”新的形式和内涵,走出一条戒毒场所“绿色戒毒”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正>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指没有被国际公约所管制,但对公众健康造成危害的具有精神活性作用的一大类物质。随着新精神活性物质蔓延态势日益严重,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陆续开始收治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戒毒人员。本文通过对上海市青东强制隔离戒毒所内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戒毒人员的表现特征及吸食原因进行分析,探索适用于该类戒毒人员的戒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文武 《中国司法》2023,(11):46-51
<正>医疗服务是戒毒场所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既是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戒毒人员戒除毒瘾的必需手段,直接影响着戒毒工作成效。戒毒医疗同时又是司法行政戒毒场所的短板,普遍存在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2019年,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医疗工作的通知》,要求将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机构纳入医联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