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山汞矿遗址是国内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汞矿遗址,真实再现了我国各个时代的汞矿生产状况,反映了我国汞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困境万山是矿产资源富集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万山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成立了中央直属大型矿山企业——贵州汞矿。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为国家偿还苏联外债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汞"。  相似文献   

3.
正铜仁万山,从被国务院在2009年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至今已走过近10年的发展历程。之前,万山有一个"失去的10年",因汞矿资源过度开采接近枯竭、朱砂市场低落、环境破坏,"千年汞都"星光不再,万山汞矿于2001年被政策性关闭,"万山特区"也从此进入寻求转型道路艰难时期。万山汞矿繁荣背后,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不合理分配,汞资源留给万山的,是"掠夺式开发"埋下的隐患和风险。彼时,很多资源型城市充当了发达地区"锅炉房"功能。有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早期"被定位于产业链的初级  相似文献   

4.
付松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3,(29):24-25
万山——中国汞都,曾经红极一时的工业重镇,在中国的工业史上写下过光辉的一页.随着支撑工业发展的汞矿资源逐渐枯竭,一个产业、一座城市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转型,突围.没有退路,刻不容缓!"中国汞都"被迫转型突围汞储量世界第三、亚洲之首;为建"中国汞都"而被列为县级行政特区;有着"小香港"、"小深圳"之美誉.这是万山曾经有过的荣耀.2002年,万山汞矿资源枯竭,被迫政策性关闭.2009年,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万山脱困转型进入新的起点."万山区要走出发展困境,必须创新加实干,突破传统思维,探索资源枯竭区转型发展新路."铜仁市委书记刘奇凡说.  相似文献   

5.
一、统一思想认识,把心思和精力凝聚在转型发展上万山曾因汞储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盛产朱砂、水银而成为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本世纪初因汞资源枯竭,万山唯一支柱财源贵州汞矿关闭破产,历届党委政府一直为摆脱困境、突出重围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2009年3月,万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对如何抓住机遇,提出了转型发展思路,成效不是很明显。2010年,新班子组建后,结合铜仁撤地建市设区的实际,区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贵州:万山因赋存汞矿而辉煌,但在大量开采导致矿产资源的枯竭后,万山曾一度陷入困难的境地,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万山是如何在困中生"变",利用改革破"局"的?田玉军:2014年12月,我从山东潍坊来到万山任职。对万山的第一印象很好,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干部的精气神足、干实事的劲头大,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很高。但在之后长时间的实地调研中,我也发现万山还存在很多问题。万山以前号称"中国汞都",随着汞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上世纪年代,铜产市万山区是中国首个县级特区,万山汞为中国偿还国外债务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年被周恩来总理称作"爱国汞"。有着600多年开采历史的万山汞矿,在2002年因资源枯竭而全面关闭破产。2009年3月,万山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从此走上艰难的"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之路。"万山压顶、没有退路,唯有背水一战突出重围。多年来,我们坚持探索‘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民生保障托底'路径,极力开拓资源枯竭地区转型新路。"铜仁市政协副主席,万山区委书记汤志平说,"2013年是万山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一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紧扣  相似文献   

8.
正国营照相馆、国营蔬菜公司、职工食堂……行走在铜仁市万山区朱砂古镇,一件件老东西展现在眼前,将游客一下子拉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场景。由于体验感太强,朱砂古镇被业界认为是"一定要亲身抵达才知道"的地方。作为贵州省唯一享受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的地区,千年朱砂采冶史铸就了万山的独特灵魂。在转型发展的实践中,万山把目光定格在文化旅游产业,2015年通过引入江西上饶吉阳实业集团,在贵州汞矿遗址遗迹的基础上开发了朱砂古镇。  相似文献   

9.
万山特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汞都”,也是全国人民引以为豪的“朱砂王国”。如何擦亮“中国汞都”金字招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万山当前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后续财源,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大课题。一、发展万山旅游文化产业的有利条件1、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铜仁市万山区围绕朱砂旅游、生态农业、新能源汽车发展新产业,短短数年间,"中国汞都"变身"朱砂王国",成为生机勃勃的山水园林现代新城。位于武陵山脉深处嵯峨群山之间的铜仁市万山区,因长期开采汞矿被称为"中国汞都"。1966年,中国第一个县级行政特区在万山成立。一时间,贵州万山特区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1.
罗洪信 《当代贵州》2010,(17):68-68
首届中国汞都·国家矿山公园鍪锣文化艺术节以“激情体验工业文化。墼锣唱响中国汞都”为主题,充分展示了万山人民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展现了独特魅力的万山民族风情,为着力提升“中国汞都·清凉万山”的知名度,打造中国工业文化旅游示范点绘就了精彩一笔。  相似文献   

12.
正万山发展长期依赖汞矿资源开采,黑色金属和汞化工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主导地位,存在产业结构发展层次低、结构弹性差、科技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资金投入和从业人员择业对资源依赖性强、产业格局单一、接替产业严重不足等问题。传统产业汞系列产品一直占重要比重,截至2011年,万山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4亿元,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相似文献   

13.
云阳镇位于南纠县东部.是中国辛夷之乡。全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辖区人口近10万。全镇共有基层党支部58个、党总支2个,党员1853人。云阳镇历史悠久,秦时设雉县,明成化十二年设县衙,1947年南召解放后县城搬迁,历经多次改革.设云阳镇至今:其境内中原人类发祥地“南召猿人”遗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原道教圣地兴阳观,两花园楚长城遗址、一小楚王行宫遗址等久负盛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镇先后被命名为特别试点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  相似文献   

14.
正田茂文的声音开始颤抖,呜咽着说话,眼圈一红,眼泪掉了下来。他擦了擦泪水,继续回忆矿工们最艰难的日子。"4个月没发工资,吃不饱饭,到当地老乡的地里刨红薯,被发现了。矿工领着老乡到家里来看,是不是真的没吃的,一看真的是什么都没有。""矿二代"、今年59岁的田茂文说,2001年万山汞矿政策性关闭前后,矿工失业、矿业衰败景象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15.
正拂去历史浮尘,探寻古城印迹。一座座沐浴千年风雨的古城,因历经沧海桑田、岁月更替而更显从容深邃,因历史厚度和人文积淀而愈加经典耐读。位于古代丝绸之路重要通道上的居延遗址,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遗产。居延遗址分布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20,(4):58-58
古遗址是古代人类各种活动留下的遗迹,既包括人类为不同用途所营建的建筑群体,以及范围更大的村寨、城堡、烽爐等各类建筑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目前,我国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在千处以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5处,包括各种有條性的遗址。甘肃历史悠久,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多达7000余处,数量居全国第二位,且种类繁杂,特征典型.保存完好。以在甘肃境内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命名的古文化类型达10个,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属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主要有大地湾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属青铜器时代的遗址有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四坝文化、沙井文化等,其年代从距今8200年一直延续到距今3000多年前,具有完整的发展序列,为国内独有。从本期起,本刊将对甘肃境内的重点古遗址进行介绍,以繪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在素有“中国汞都”之称的铜仁万山,城区仅有一条长度不足500米、泥泞不堪的街道,抽支烟的时间就能走完。  相似文献   

18.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08,(22):33-33
10月26日,铜仁地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汞都万山”戏剧小品大赛在万山特区成功落幕。本次大赛是铜仁地委、行署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4,(10):44-45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拥有新石器时代宏升东翁根山遗址、辽金时期塔子城古城遗址、马占山江桥抗战遗址等历史文化,有“中国九八抗洪纪念地”大兴抗洪遗址——洪生新村地窨子和泰湖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泰来县努力挖掘县域文化资源,累计投资3.4亿元,全力打造文化强县品牌。如今的泰来,歌声缭绕,书香弥漫,处处洋溢着恬静、欢快的气息,全国“诗词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省文化先进县”等众多荣誉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个被考古学家关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古代遗址,数以千计的精美玉器、庄严神圣的大型祭坛、等级森严的古代墓葬,为后人拼接出了一个5000年前的古老文明。梁思永首发“红山文化”报告1986年7月,国内外的媒体纷纷转发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其中写道,在中国辽西山区发现了距今大约5000年的古代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