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梁文宏  罗文宁 《传承》2012,(11):58-59,85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保障民众生存的政治诉求,实现自我价值的道德自由,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以“善恶之辩”论人性,“以艺养德”铸人格,强调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探寻理想人格形态,坚持对君子理想人格的追求。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体现了中国“轴心时代”文明的高度,对儒家人文思想进行梳理和分析,吸收其思想的合理内核,对加强和改进人文关怀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华 《求索》2010,(6):190-192
晚明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值得关注的时代,李贽是这个时代文学与文化转型的轴心人物,其《童心说》为晚明思想之自由及文学文化之转型建立了一种无人替代的参照体系。正是李贽那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和嬉笑怒骂的文风,才把中国几千年来奉为"至圣"的"偶像"文人所谓的"仁义道德"批驳得体无完肤,也因此为晚明浪漫主义思想开了先河。明代文学的后续学派在李贽"童心说""离经叛道"思想影响下,产生了诸多"变通"的文学观念。正是这种"变通"和务实的关注社会现实的思想,为中国文学及文化研究的后来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甚至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准备。  相似文献   

3.
李贽以其极具人文精神的"异端"思想为视角,对《水浒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点。其评点本身既是宣扬李贽社会思想的载体,又是我们读者深入解读《水浒传》的钥匙。对于了解李贽的思想以及品评《水浒传》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冒险是个体在现代性生存中对生活的一种极端体验,它是个体生命力的高扬和内在生命冲动的显现。冒险是现代人对自我生存的越境,是对现代生活的一种中断与超越。它通过与日常生活的陈旧意识形态保持距离,抗拒日常生活的自动化和平庸化,摆脱生活中各种功利的、庸俗的羁绊,从而实现个体现实生存的解放与自由。  相似文献   

5.
审美生存是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境界的重要路径。审美生存的关键要素是生存、审美以及作为二者载体的个体生命。在审美活动之中,人得以提升自身的生存境界。审美生存的不断开启与持续拓展,有助于美好生活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在方方的小说《水在时间之下》中,通过对人物典型性格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生存面临的种种困境,再现了人性的幽微.另外小说在探究造成个体生存困境的根源时,引进了“时间”这一元素,并结合中国传统佛教思想,从哲学的角度审视人的生存,关注困境中人的存在问题,体现了方方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一个个自身和谐的生命体。离开对尘世飘泊灵魂的安顿和终极关怀.离开对现实个体生存价值的卫护和关爱,离开对个体生命精神的激发和张扬,构建和谐社会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之为自由个体有效连接的关节点之根本,以及教育主体之间相互主体性对待和圆融理解之实质所在.在人本文化视阈下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与反思,找寻迷失的人,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主体性建构,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将思想政治教育应回归幸福本真,实现人的生存与发展内在要求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并由此产生的幸福之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9.
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这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李贽在云南的情况充分说明,他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进步思想家。李贽生活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二七——六○二年)。这时,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在农民起义的推动和影响下,意识形态领域里逐步形成了一股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潮。李贽就是这一思潮的卓越代表。他以“我头可断而我身不可辱”的英勇气概,以“掀天翻地”的斗争精神,向孔孟道学及其变种的程朱  相似文献   

10.
人的超越性存在是与人的现实性存在相对应的哲学范畴。人在现实的生命活动中,不断实现创造性生活对适应性生存、精神与意义对物质与现实、类存在对个体生命存在、无限对有限的超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改造人的思想、转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促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方法,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内容付诸现实、实现其时代价值的关键环节。客观性、有效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而创新是实现三者内在统一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教育主体在继承和借鉴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思维方式和最近的科学技术手段改进原来不完善的或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路径的活动过程。其实质就是对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超越,人的超越性存在由此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哲学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晚期 ,各种社会学术思潮涌动 ,“三教合一”论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潮 ,尊重人的感性生命及个性的王阳明心学和李贽的“童心说”先后兴起。出生在这个时期的汤显祖博采各家之长 ,汲取驳杂的学术营养 ,建构起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大厦。学术界往往把汤显祖狂狷叛逆的个性、“为情作使”的创作理念和激情 ,与王阳明心学尤其是王学左派的泰州学派以“自然为宗”和李贽的“童心说”等中国早期启蒙文化精神联系起来 ,而把“临川四梦”中的《南柯记》和《邯郸记》作为其出世思想的代表作 ,受到佛教寂灭遁世和道教无为虚无思想的消极影响。本文旨…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生命个体,实现生命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化需要走出工具化、规训化和空洞化的遮蔽,澄明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回归人的生命本身,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化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李贽是我国明代一个敢于面对现实,敢于直言,同虚伪、反动的道学进行了不屈不挠斗争的进步思想家。但长时间以来,李贽却是以“非孔反儒”的形象出现的。一九五○年中国历史研究会编写的《中国通史简编》指出,李贽“公开斥责孔孟以下诸儒”。一九六三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哲学系编的《中国历代哲学文选》认为,李贽“对六经、语、孟予以攻击”。一九七四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藏书》、《续藏书》“再  相似文献   

14.
郝亚娟 《淮海论坛》2007,(3):11-13,10
人的存在.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一个最基本的哲学范畴(这里的人概括了人的个体、群体和整个人类的总体性概念)。它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人的实体,即人作为生命有机体现实存在着:另一方面它又指人的继续生存、存在状态、生命活动和生活方式等。前者是人第一性的存在。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具备了人的实体。才可能出现人的继续生存及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5.
结构化理论视角下的自我认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认同是指在个体的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及社会进行能动互动,个体通过内在参照系统形成自我反思,使行为与思想逐渐形成并自觉发展成一致的状况,表现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现实性反思和生命价值的深层次追问.结构化理论认为,自我认同是个体建构和社会塑造互动的过程与产物,自我认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过程,具有经验反思性、连续一致性与主观适宜性.自我认同能为个体的社会生活提供方向感和幸福感,从而实现个体的生活目标,为个体的社会认可提供实现条件,推动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伟丽 《求索》2013,(11):138-140
江闿为清初著名诗人,其诗歌受到当时诗坛大家的推崇。因其作品中提及钱谦益、屈大均等明季遗民,其著作在乾隆间曾遭禁毁,而这恰恰是江闿真性情之流露,也是其著作思想价值之所在。本文通过研究江闿诗歌的精神意脉,揭示清初独特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对文人个体思想的影响,进而了解当时文人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17.
张皮进 《求索》2014,(9):80-84
存在主义哲学是对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影响较大的流派,也是当下中国哲学话语的主流.伴随着“文革”的结束,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讨论备受关注,新时期以来的作家开始了对于存在、对于自我的探寻.“存在即自我,存在即荒诞,存在即死亡,存在即自由”的存在主义思想成为其创作的精神内核.他们以文学的方式进行着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在对现代人生命本体的叩问里,完成了个体对生命价值的自我体认.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聚集了儒、道、禅三家之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尤其是禅宗文化,讲求的直觉、顿悟、自由、意境、审美,促使人们透过繁复纷纭的世界来反思自我,体悟生命,进入个体生命的诗意审美阶段,同时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禅宗是物化了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并且让园林成为精神文化和物质的双重体现。  相似文献   

19.
赖平 《求索》2016,(4):77-82
道家以生命关怀为根本意蕴,以“道”为核心概念,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崇尚自然无为、被褐怀玉的理想人格,以人生超越和自由为理想,构建了独特的人生哲学。道教的自由生命之境旨在通过肯定人的价值、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鼓励人们在自由意志的指导下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走向生命存在的自由理想状态。这种生命的自由境界对于破解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帮助人们重构生命的意义系统、实现生命的主体性在场、回归精神的高地,以对抗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的主体地位的消解,对抗人性的异化,实现个体生命的自在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大事件凸显生命共同体。毋庸讳言,当一个国家越是经历重大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便越凸显出作为生命共同体的特质,原来各个单子式个体的散漫行为和兴趣,都会集中到与人的个体生命生存最为相关的事件发展上来。这个时候,作为生命共同体的国家和社会更容易展现自身的制度优势,也更容易暴露自身存在的缺点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