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土著居民占本国人口比重较大的拉丁美洲国家是,(一)危地马拉有土著居民三百七十三万九千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 7%;(二)玻利维亚有土著居民三百五十二万六千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9. 2%;(三)秘鲁有土著居民六百零二万五千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6. 8%;(四)厄瓜多尔有土著居民二百五十六万四千人,占全国人口总数  相似文献   

2.
拉美地区的矿业历史久远,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备受跨国公司和外国投资者的青睐。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及新兴国家的崛起使国际市场对包括矿产资源在内的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初级产品的价格一路飙升。这为拉美矿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改革开放政策,矿产资源的多样性和低成本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深加工能力的提高等,使拉美矿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拉美印第安社会运动的崛起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拉美印第安传播事业呈现区域性和专业性发展态势。印第安人以影像和互联网为主要媒介发展自己的传播事业,阐释自己的理念,展现印第安人的价值观和民族特性,增强外界对自身的认知,发挥影响社会和政治进程的重要作用。印第安传播事业的发展面临经济、政治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局限,但它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有利于印第安人表达经济和社会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UNCTAD-Eora全球价值链数据库,测算了拉美国家2006—2021年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及其地位指数,从地区总体、国家以及产业部门三个角度入手,全面讨论了拉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拉美商品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该地区进一步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条件与可能边界。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价值链重构“泛安全化”趋势上升的背景下,拉美具有地缘、制度和规则三重短期优势,并具备禀赋、产业和绿色三大中长期优势,近年来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得到了总体提升。但产业和国别异质性也开始显现,加勒比和中美洲多数国家及墨西哥受益较多,更多加入全球产业链下游;南美国家继续以原材料供应者身份保持在产业上游,但部分国家被边缘化的现象明显。中国应对拉美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受益的形势形成充分预判,结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建设,积极主动调整对拉经贸合作战略与战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尽管作为2008年9月爆发的金融危机最严重阶段特点的总的流动性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工业化国家的信贷及生产活动却正在迅速下降,其金融系统仍处于资本不足状态.在金融危机向拉美传播的外部途径中,侨汇减少并非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拉美金融逐步与全球金融一体化黄红珠80年代中期以前,拉美国家对金融部门普遍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在大多数拉美国家中,资金的移动受到严格控制。比如,最高利率由政府规定,但由于通货膨胀不断攀升,实际利率经常是负的;外资进入金融体系(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实际上...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出现整体衰退,但全球军费反而大幅攀升。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反恐战争促使一些国家力图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面临的棘手问题;国际社会仍未跳出根深蒂固的安全困境思维;和平红利充实了可以付账的钱袋子;某些区域大国提升军事影响力导致周边国家竞相提高自身防御能力;各种新的威胁为扩张军备提供了借口。巨额军费开支必然导致军备竞赛加剧,分散各国在经济复苏方面的精力,从而影响世界经济回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的亚太外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亚太地区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继续实行务实、平衡的亚太政策。面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俄罗斯积极开展亚太地区外交活动。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邻国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与中印的战略伙伴关系,广泛参加亚太地区事务,开展多边对话与合作。俄罗斯积极推动国际金融结构和货币体系改革,扩大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对话与合作,以及亚太地区安全体系建设。通过发展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关系,促进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俄罗斯大国外交开拓亚太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9.
黄超 《国际观察》2012,(3):27-35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推动全球治理进入了新阶段,为治理机制的变革带来了压力和契机.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必要性,梳理了当前治理机制变革的广泛实践,并从建制和改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危机后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趋势.在建制方面,正式国际制度和非正式国际制度相结合的模式成为当前治理机制建设的新趋势;在改制方面,改革现有机制的决策机制和问责机制成为机制改革的新重点.最后,文章提出在治理机制变革的背景下,中国应树立积极主动的战略思维,把握这场机遇,充分利用好联合国和二十国集团等抓手,推进机制变革朝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黄乐平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138-153,158
由于贫困、社会偏见和传统教育体制的局限性,拉美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性别不平等,未达到联合国“2000—2015年全民教育”性别均等和平等目标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中学阶段男性失学现象严重,女性面临学习环境不包容、学业中存在障碍和就业竞争力弱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新的思路打开局面。联合国“2015—2030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17项具体目标均提及性别平等。该目标强调包容公平和终身学习两个要点,把全民教育关于教育普及和机会均等的各个分散目标整合到上述两个主题之下,这为解决拉美教育性别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个综合的解决思路和行为框架。按照该目标的思路,拉美国家应继续实施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等公共政策,促进教育机会公平,减少男性失学现象;应努力消除校园暴力和性别歧视,实现优质包容的教育;应重视职业技术教育,为所有男性和女性在学习和工作多个阶段提供灵活的、个性化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帮助其实现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1.
粮食和石油一样,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安全,只有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各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权势集团从"取消世界粮食储备制度""农业商业化""绿色革命"到"基因革命"和"生物燃料革命",不断使用新技术以逐步控制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在粮食商品化和粮食政治化的相互作用下,现在已有不少国家因引进美国的现代农业技术、转基因种子和化学肥料,导致其农业逐渐形成对美国的严重依赖.2005年以来,跨国资本已侵蚀中国的粮油市场,中国粮食安全堪忧.  相似文献   

12.
13.
《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由上至下的减排义务分配体系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免责优待构成了全球气候治理"京都模式"的主要特点。由于这两大制度安排与实际需求的矛盾,全球气候治理很快陷入困境之中。《巴黎协定》对"京都模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是复杂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进程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多元行为体和关键国家共同推动的结果,将有效地化解"京都困境"。一方面,多元行为体和关键国家在多个层次上对治理实践的创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从以国家减排为重心转向以经济低碳化为重心。另一方面,随着多边气候谈判僵局的持续,发展中国家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的认知逐步更新,而发达国家推动的"自愿减排原则"的传播也为南北气候治理规范的再融合创造了条件。为有效利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转型这一机遇期,中国应更加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并主动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世界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格局迅速地向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和东亚经济圈正在形成或酝酿之中。无疑,这种变化正在或将对拉美地区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的国际趋势,拉美各国领导人认识到,恢复和振兴停滞长达10年之久的拉美经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打破拉美各国经济的闭锁状况,协调地区内的经济合作,以本地区的集体力量促进经济发展,共同维护国家和地区利益,以便使拉美在未来的世界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实体经济上看, 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小幅度调整并未给中国经济的总需求水平带来显著影响, 汇 改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是进出口、就业、消费、投资、经济增长等多项宏观经济重要指标都表现良好。从国际政治 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情况两个角度来看, 我国目前应当恰当地调整汇率和进一步完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6.
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俄罗斯经济定位的困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俄罗斯的市场化改革经历了漫长的痛苦历程。1999年以来,在良好的国际市场行情下,俄罗斯经济取得了较快的恢复性增长。本文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的历史趋势,结合当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特征,从国际分工格局和俄罗斯国内经济总供求的角度,分析俄罗斯经济由于内在的结构性因素导致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定位的困境,认为其发展前景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在"脱钩"、"竞争性共存"以及"新冷战"这三个被广泛使用的认知美国竞争性对华战略的表述中,"脱钩"最接近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的意图和本质。尽管竞争性对华战略具备一定的两党共识基础,但各方对于其内涵仍存在不同的理解。此次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则加剧了这一认知的分化。尽管知华派人士以及民主党建制派精英呼吁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但共和党对华鹰派却极力推动疫情的"污名化"以及政治化。这一方面反映出美国对中国严重缺乏战略信任;另一方面也是特朗普政府转移矛盾,回避问责的主要手段。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美国对华战略施压的节奏。美国除了通过"舆论战"和信息战的方式对华施压之外,择机出台推动中美经济"脱钩"的具体举措并继续在科技、司法以及意识形态等领域保持对华施压态势将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应保持同美国接触的开放态度,对于美国的持续施压尤其是可能的中美经济"硬脱钩"做好应对预案。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4):43-62
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新冠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拉美顶尖智库公开发表的涉华文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全面的总结。研究发现,拉美智库在病毒来源和扩散责任上对中国的评价较为负面,但对中国的疫情防控模式与成效表示广泛认可,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强劲并有助于拉美走出低谷。尽管拉美智库指出中国在国内治理和全球领导力方面均优于美国,但却始终对地缘政治风险保持高度警惕,不希望被迫在中美对抗中做出选择。鉴于此,首先,中国应充分了解拉美各国对中拉伙伴关系的利益诉求,在政治、经贸等各领域展现负责任和合作的大国形象,切勿与美国形成"争夺"拉美的零和局面;其次,充分发挥智库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智库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议程设置和舆论引领,消弭阻碍中拉长期双边关系发展的"认知赤字";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与拉美顶尖智库的交流合作,既要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拉美智库朋友圈,积极借用其对中国的正面评价并提升国际影响力,又要与一些极力渲染意识形态对立的反华智库保持接触,在提高警惕的同时增进了解、扩大共识。  相似文献   

19.
拉美印第安人运动兴起的政治与社会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原住民,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美洲古代文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拉丁美洲范围内,印第安人争取社会经济权益和政治、文化平等权利的斗争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即所谓“土著人的崛起”。印第安人社会运动的崛起反映了印第安人新的觉醒。尽管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某种有利的变化,但是,印第安人问题既与主流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偏见联系在一起,也与造成拉美国家普遍性社会分化的制度与政策因素联系在一起。拉美国家对印第安人问题所表现出的比以往更加强烈的政治愿望表明,人们已经把这个问题作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理解,正在从积极的方面逐步采取措施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教育无法普及,文盲日渐增多,国民素质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国际教育界称之为“教育危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新文盲日增”、“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小学教育处于危急之中”等等一类报道常见于报端,并引起了关于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的讨论。可见,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危机问题是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拟结合战后拉丁美洲教育发展的历史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