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问:杨先生,您抄录蒋介石日记有多少?蒋介石日记一定会公诸于世吗?答:我对蒋介石53年的日记只是做了一个摘要,可能有些学者对其中某几年抄录比我多,但像我这样从头到尾53年全抄下来的,我想应该没有。蒋介石日记中有3年遗失了,我一点也不可惜,那是他早期的日记,那时他的地位还不重要。让我很心疼的是1924年的日记,这一年是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也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 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相似文献   

3.
正蒋介石当年在政坛起家的重要依托是黄埔军校,校长的位子是他的命根子,绝不轻易放手。但在北伐时期,蒋介石率军北上,黄埔军校校长的位子却交给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方鼎英。方鼎英虽然比蒋介石小1岁,但蒋介石却把他当老师一样敬重。在任命方鼎英为黄埔军校代理校长时,蒋对全校师生说:"方先生不单是你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你们要像尊敬我一样,尊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每每亲自部署一事,往往一夕数变,经常是尚未考虑成熟,就下达命令。上面接到命令,研究后刚刚通过实行,传达到下面,岂知蒋介石一时心血来潮又打长途电话给司令长官更动刚下达不久的命令。蒋介石这一套经常出现,弄得上下都无所适从。后来有几位聪明的前线高级指挥官,摸到了蒋介石的脾气。一次,蒋介石打电话给陈诚说:「辞修,你和伯陵研究一下,把李玉堂部抽出一个师填补某地。」大概隔了两小时,蒋介石又打电话给陈诚说:「李玉堂集团军全部移驻某地吧。」陈诚两次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后,就是按兵不动。蒋介石是上午打的电话,陈诚一直等到晚间才打电话给林蔚商议说:「委员长两次电话要调李玉堂的事,要我通知薛伯陵。」林蔚说: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到蒋介石 有人听说我在民国首脑机关做过速记工作,以为我就是蒋介石的随从速记,这是误会。蒋介石有随从速记,早年在北伐军总司令部的随从速记是林春华,他是我速记老师的老师了。奠都南京后,萧乃华接替林春华。萧乃华在西安事变中丧生,萧自  相似文献   

6.
"我走访了一户残疾人家,面对送去的粮油和我个人的捐款,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劲地重复感谢党和政府的话.从我们身上,群众看到的是党的形象."一名党员谈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体会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44天中与蒋介石会谈了10次。事后,陈布雷问起毛泽东,蒋介石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五十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绝不抽一支烟,我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9.
“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这是我最后叫你们‘同志’的一次……永别了,亲爱的朋友们!……永别了,美丽的世界!”这是瞿秋白在汀州狱中写的《多余的话》一文中的话。果然1935年6月2日,蒋介石在武昌行营给福建蒋鼎文发了一道密令,“龙溪绥署蒋主任:寒已法电悉。成密。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中正。冬行字即”。今年是瞿秋白就义73周年,特撰一文,记叙瞿秋白的被捕和英勇就义的详情。  相似文献   

10.
黄瑶 《党史博览》2018,(8):40-43
正毛泽东提出和平建国路线图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毛泽东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这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会面11次,直接面对面长谈三四次,有时谈话时只有他们二人在场。经过这些超近距离的接触,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观感是:我看蒋介石凶得很,又怕事得很。他没有重心——民主或独裁,和或战。最近几个月,我看他没有路线了。只有我们有路线,我们清楚地表示要和平。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蒋介石此时确实作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们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2.
工作调动,坏事变好事 1944年春,蒋介石召见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兼顾问事务处处长、立法院立委、陆军大学教授的屈武。蒋介石说:“今天找你来,要告诉你,我已决定派你到陕西去担任建设厅长。”屈武不愿意离开重庆,蒋介石声色俱厉地说:“这是命令!”无奈。屈武找挚友蒋经国。蒋经国说:“老兄,不行啦!有人在委座面前告发了你,说你同共产党暗地勾结,并与苏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这一辈子,无数次地听到贺龙,无数次地说到贺龙,见面却只有唯一的一次,以后虽然还有见面的机会,他都是把手一摆:“我不要见他.”蒋介石为何不敢见贺龙?还得从他们唯—一次见面谈起—抗战开始后,1938年1月 17日,蒋介石在一间小客厅接待了贺龙.一见贺龙,蒋介石非常纳闷,为什么出类拔萃的将领都叫共产党拉去了.蒋介石眼皮慢慢眨动两下,忽然把眉目一皱,望着贺龙问:“民国16年,你为什么好端端的军长不当,跑去参加共产党的南  相似文献   

14.
刊海拾贝     
毛泽东看京戏 听京戏评京戏 毛泽东对京戏可谓情有独钟。他在休息的时候,爱看京戏,爱听著名京戏演员的唱片。从内容上则对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戏更感兴趣。 他在听唱《空城计》时,那种得意之情,逍遥之态,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说:“诸葛亮之所以敢对司马懿施这一计,是因为诸葛亮太了解司马懿了,知道司马懿多疑,料定他不敢进城,所以才把城门敞开。”又说:“诸葛亮当时也是迫不得已才这样干的。”这时,我突然联想到解放战争,就问他:“主席,你是如何领导全军打败蒋介石800万军队的呢?”他给我讲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后说:“我对蒋介石太了解了,蒋介石一翘屁股,我就知道他拉啥屎!”  相似文献   

15.
蒋介石与鲍罗廷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探究鲍罗廷对蒋介石"情有独钟"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加以阐述,分别是:鲍罗廷眼中的蒋介石、鲍罗廷与蒋介石相互借重以及鲍罗廷"钟情"蒋介石的苏联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说:“我已经打电报给中央报告,做了初步检讨,请求处分。” 周恩来告诉熊向晖:毛主席讲过,你顶几个师。一下子撤走几个师,我下不了这个决心。 去美国前,熊向晖和谌筱华举行了盛大婚礼,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为他们证婚。 蒋介石的作战命令还没有下到军长,毛泽东就先看到了。  相似文献   

17.
2004年3月29日《书刊报》上发表了一篇摘自《新闻汇报》的文史轶闻———《周恩来蓄须明志》(以下简称《明志》)。《明志》一文说: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时,曾气势汹汹地说:“我姓蒋的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周恩来则义正辞严地回敬蒋介石:“革命不胜利,我誓不刮胡子。”直到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在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的那天早晨,他才把胡子剪掉,实现了十年前的誓言。众所周知,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就把屠刀高高举起杀向共产党人。周恩来更是他悬赏缉拿的“要犯之一。”周恩来这时蓄起了…  相似文献   

18.
最省时省力见效果的事儿,就是重复自己了。人的一生.大多时候是在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干自己干过的事,因为这样省事。就算有所突破,干了一件不是重复自己的事,可也是重复了别人的事。大家最爱重复的就是重复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了。  相似文献   

19.
收 买 北伐的军歌还在武汉三镇的上空回荡,蒋介石已经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贺龙对他的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周逸群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蒋介石屠杀工农,是个王八蛋!”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组成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他对政府秘书长李仲公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湘西有条龙你知道吗?他现在在武汉。你把他拉过来,我给他一个军长,一个江西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20.
王贞虎 《党课》2011,(14):90-92
从黄埔军校开始,周恩来就开始与蒋介石打交道,对蒋介石的为人既有理性分析,又有感性认识。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中共首席代表长驻重庆,和蒋介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谋略战,可谓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云梯”,双方斗智斗勇,殚精竭虑。为尽可能维持合作抗日大局,周恩来使出各种办法以对付蒋介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