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潜规则”崇拜:摆平呈现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潜规则”奉行者相信通过“潜规则”可以“摆平”任何事情,“摆平”也就自然而然地无孔不入地进行着  相似文献   

2.
如今,一些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总喜欢托人情、找关系。不这样做,他们就觉得不踏实,就会很焦虑。这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由于“潜规则”奉行者相信,通过潜规则可以摆平任何事情,一旦遇上“麻烦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托关系、走后门,通过权力、金钱、关系来摆平,  相似文献   

3.
邬蕾 《前沿》2008,(8):113-115
潜规则是在某一行业内部、显规则之外被通用认可的规则和程序,潜规则具有实质和形式特征,潜规则与显规则之间存在共生对峙的博彝关系,且潜规则从各方面制约着显规则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款消费"居高不下的潜规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注“公款消费”显问题中反映出的显规则缺失的同时,绝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潜规则。分析潜规则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消除“公款消费”潜规则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法制社会,“摆平”是一种“私定法律”“、私设公堂”性质的行为“摆平”是一种“潜规则”,是非法的,拿不到桌面,见不得阳光。无论是妄想“摆平”中央纪委的原安徽省副省长王怀忠,还是屡屡现身的想“摆平”矿难事故的一个个黑心矿主,虽然表面上都十分狂妄,但他们的“摆平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0,(1):64-64
据新华网报道,为了对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防止用“潜规则”代替显规则,近年来,上海探索以“制度加科技”为手段,围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上配置、资金在网络中监管”的思路,开发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电脑系统软件,用科技手段防止制度走形、保证制度执行,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清改 《传承》2013,(3):50-52
潜规则与正式规则(即显规则)的精神背道而驰,是腐败文化的产物,具有潜藏性、扩散性、非法性、不正当性、欺骗性、功利性、危害性等本质特征。遏制潜规则需要党和政府及社会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高兴国 《传承》2013,(2):50-52
潜规则与正式规则(即显规则)的精神背道而驰,是腐败文化的产物,具有潜藏性、扩散性、非法性、不正当性、欺骗性、功利性、危害性等本质特征。遏制潜规则需要党和政府及社会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9.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廖建桥日前的一篇随笔《请不要叫我老板》在各大网站论坛、高校BBS上传为热门话题。文章里说: “谁要叫我老板,我将取消他(她)作为我的研究生的资格。”廖教授如此较真,是因为时下研究生给导师打工已从“潜规则”上升为“显规则”,不少研究生流行叫导师为“老板”,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在给导师做着与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某些贪官要“摆平公检法”、“摆平中纪委”、“摆平电视台”、“什么都能摆平”之类狂言的报道屡见报端。“摆平现象”的盛行,在社会,助长了不正之风;在官场,则滋生腐败,玷污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摆平现象”的盛行,摆没了老百姓对党对法律的信任,摆没了社会诚信,破坏了官场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1.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叫“摆平”。何谓“摆平”?有一位圈内人士这样解释,“摆平就是水平”,可谓一语道破天机。是啊,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关系需要处理,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非常微妙,处理“得当”,就会上上下下“摆平”,左左右右“摆平”,时时事事“摆平”。靠此,别人不能做、不敢做、不想做或无法做的你做到了,而且做得漂亮,这岂不是水平的体现?君不见,水平高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逢凶化吉,化险为夷,这是一种怎样的水平?水平低者,木讷迂腐,不识时务,不谙世故,如此水平的人又怎能顺应“时代潮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12.
鄂璠 《小康》2011,(11):81-83
党内潜规则是党的显规则即党内制度缺位和失效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寻租行为,其滋生蔓延有其特有的思想根源、政治生态、文化生态和利益纽带,要通过肃清封建思想残余、树立现代民主政治理念、倡导制度文化、打破固定利益圈,铲除党内潜规则滋生蔓延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正>潜规则的形成,开始只是少数人为获取特殊利益而"创造"出来的某些越轨手段,它可以在巧妙回避显规则惩罚的同时,帮助行动者实现行为目标。潜规则迎合、满足了个体内心深处存在的私欲,具有自发的同化机制。初次成功后,行动者在利益的驱使下重复这类行动,并逐渐形成行动者同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党内潜规则内涵和外延的研究 “潜规则”一词是由著名历史学者吴思先生首创,后来经学者把“潜规则”一词引入党内,就形成了对党内潜规则的研究。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靳连芳对吴思先生的潜规则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诠释,认为潜规则是一种利益诱致型规则。潜规则是在错误观念的支配下,在一些领导者中形成的一些普遍认同并以“组织”领导名义实际奉行的、不在民主制度之中而在制度之外,与制度原则精神相悖的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15.
李秀江 《小康》2009,(3):70-71
中国改革30年中,有些方面的改革难度越来越大,必须要有一个突破口,选拔干部制度的改革,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点。★采写/《小康》记者李秀江"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这句在民间流传的官场"潜规则",正随着干部选拔制度的进步而成为历史的垃圾。"潜规则"见不得光,而民主的阳光正把那些阴暗的东西,变成人人看得见的"显规则"。  相似文献   

16.
“摆平文化”的存在,使得操作摆平术的人,没有任何羞耻感,反而会因为其操作技术的高明,人情关系的广泛,受到正面的激励,要让制度使“摆平”行动不便  相似文献   

17.
微观察     
《乡音》2013,(6):1-1
呼唤"破格提拔"显规则《人民日报》:今天,疾速发展的中国尤其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选贤任能。所谓"不拘一格",不是以官场潜规则突破选人、用人标准,而是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而用的显规则让年轻才俊走上前台。倘若我们遵循了公正原则,严格公开、透明的程序,坚守公信力的底线,无论是贫寒农家子弟,还是干部子女,都是通过自身能力获得晋升,"破格提拔"如何会引发网络围观和习惯性猜想?破格选拔"需要的不是那种坐在封闭的考场上、用"笔试"加"面试"考出来的干部,而是在岗位上干出实绩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8.
林治波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10期卷首语中指出:由腐败而催生的潜规则和不良价值观,较之显规则和高尚价值观往往具有更强的扩散性和渗透性。在潜规则和不良价值观的熏陶下,腐败就会蔓延泛化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一些人趋之若鹜,如鱼得水,乐此不疲;而另一些人虽然并不认同这种潜规则和价值观,却不得不违心地去适应这种糟糕的变化;更有甚者,在某些地方,清廉和正派的干部开始受到一些人的嘲笑,甚至因清廉正派而受到孤立和打击。正不压邪、是非颠倒以及不正常的利益导向就这样在腐败的泛化蔓延中成为人们不愿看到却…  相似文献   

19.
随着转型过程中权力“含金量”的加大,以“权力崇拜”和“关系崇拜”为核心的“潜规则”也应运而生。“潜规则”会复制出更多按“潜规则”办事的人,因此,坏作风也是一种政治上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李东 《小康》2010,(9):9-9
曾挂职担任湖南临湘副市长的姜宗福在采访中爆出官场有很多潜规则。“潜规则”这玩艺儿,其实并非官场独有的专利,而这恐怕不过是诸多“官场潜规则”中无伤大雅的冰山一角罢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