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 体现着一个主权国家在其管辖权范围内与居民和非居民的一种征纳关系, 它具 有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等功能。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主要存在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偏低、 个人纳税意识淡薄、对实物或其他福利的税征基本属于空白、高边际税率现实意义不大、偷逃税比较严重等问题, 因此需要从税收的源头、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税收征管、征税的形式等方面入手, 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个人所得税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个人所得税改革因实践比例税率而为世人所瞩目。俄罗斯转型经历了由照抄西方模式到走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个人所得税由累进税率到比例税率是这一转型轨迹在税收领域的一个重要反映,其指导思想和运作与整个经济改革的目标和进程一脉相承。在改革中降低边际税率和简化税制是其核心安排。从4年来的改革效果看,较好地实现了普京所提出的“提高工作积极性、充实国库和简化税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纳税人居民与非居民身份的判定标准、税制模式、征税对象、费用扣除、税率的比较等方面对中国与新加坡个人所得税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指出新加坡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优点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应该能够有效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推进社会公平,并对财政收入做出应有的贡献。印度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1860年英印政府就通过《个人所得税法案》,这项"嫁接"自英国的税收制度经过150年的磨砺,和印度国情实现了很好的融合。我国自1980年建立所得税制度以来,虽经过多次修订,其公平性和规范性依旧广受质疑,例如课征模式不科学、税率级次过多、费用扣除不公平、税收征管不到位等。国内众多学者研究西方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以期能给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提供借鉴。中印两国具有相似的国情,其经历了"嫁接"和"融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对我国更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 房地产税收是美国政府特别是美国地方政府的一项巨大财政收入。美国地方政府的房地产税收占全国房地产税收的90%以上,占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70%以上。美国的房地产税主要包括所得税、一般财产税、房地产收益税等三种。 (一)所得税 美国的所得税分为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两种。其历史比英国短,但发展迅速,特别是个人所得税发展的速度更加显著。1922年,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中的比重为30%左右;1955年为33.1%;1984年上升到53%,已成为美国联邦税收中的第一大税种。  相似文献   

6.
菲律宾向国外大规模输出劳工及其他劳务人员始于60年代,60年代初,印度尼西亚开发加里曼丹林场,需要大批劳动力,于是,许多菲律宾人被征召前往。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又从菲律宾召募了许多人前往越南、泰国和关岛从事与军事有关的工程。70年代,菲律宾劳工和其他劳务人员纷纷涌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谋生,80年代以后,更多的菲律宾劳工和其他劳务人员开始向中东、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及其他一些东南亚的大都市进军。至迟从70年代起,菲律宾便成了一个劳务输出大国。 1974年以前,菲律宾的劳务输出事务主要是由外国有关机构和国内私人有关机构安排进行,政府尚未直接参与。当时,在菲律宾政府颁布的法令中,涉及劳务输出事务的法令只有一个,即2486号法令。该法令规定:一、每名受聘去国外工作的菲律宾人每年须向财政部缴纳6000比索的执照费及向原籍省份缴纳500比索的输出税;二、招聘部门应保证完成合同的劳工或因身体不合格而不适于海外工作的劳工的返国交通;三、禁止召收18岁以下的青少年去国外工作,年满18岁但  相似文献   

7.
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在南海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基础。美国和日本以南海问题为抓手与中国展开区域战略竞争的政策为"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实践附加了政治与安全因素。当前,中国与包括越南、菲律宾等南海声索国在内的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及投资关系的稳定发展为"一带一路"推进提供了战略可能性。然而,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单向顺差和直接投资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其经济政策转化为良性社会政治效应的拓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国内产业升级与中国—东盟商品贸易结构的平衡将使中国得以拓展南海地区经济政策的社会政治效应,并使该地区经济、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多边合作机制愈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中国成为菲律宾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菲中贸易对两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菲律宾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机械及运输设备和农产品贸易数据,评估菲中贸易对菲律宾经济、就业和民生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
俄国早期的企业营业税征收体制以"营业执照税"征收为主要内容,呈现出征收机制不完善、税率制定不合理、企业纳税时弄虚作假等一系列弊端.几次针对企业营业税的改革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营业税始终不能起到其在国家预算收入中应有的作用.1898年新的<国家营业税章程>颁布实施.新章程提高了税率、增强了对新经济领域的征税力度.  相似文献   

10.
计划的主要内容美国总统里根的“经济复兴计划”是2月18日提交国会审议的,其主要内容有四项:(一) 大幅度减少税收。个人所得税税率每年减少10%,三年共减30%,从今年7月1日起实行。加速工商企业生产设备折旧提存,追溯到今年1月1日起实行。(二) 削减联邦政府开支。从1981财政年度开始,削减卡特政府拟定的预算开支,削减额逐年增大,迄1984财年达到略有盈余。但军事费用要不断增加。(三) 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使之与商品  相似文献   

11.
The major military challeng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faces today is the war in Afghanistan. The U.S. military is engaged in a grueling counterinsurgency campaign against the Islamist movement known as the Taliban, which is based among Pashtun tribes in Southeastern Afghanistan and Northwestern Pakistan, who have never been permanently subdued by a foreign military force. This challenge comes in the wake of that other grueling counterinsurgency war that the U.S. military has had to conduct in Iraq, where its chief adversary was the Islamist movement known as al Qaeda in Mesopotamia. Moreover, the challenge in Afghanistan comes on what could be the eve of an impending military challenge, perhaps even a war, with Iran, as that Islamist state relentlessly moves toward acquiring nuclear weapons. In its entire history of two- and-a-quarter centuri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never been engaged in an unbroken succession of three wars, in three different countries. Together, the U.S. wars with or within Islamist countries add up to what is a “long war,” indeed.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The Contributors     
《安全研究》2013,22(3-4)
  相似文献   

16.
17.
18.
坪内逍遥《小说神髓》要展现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文化图景,其主要意图应置入近代日本社会“他者意识一民族主义一近代国民国家”这一思想观念流程中才能够被理解。它不仅呈现出作者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立场,而且反映出日本文化界在明治维新后积极谋求文化自立、自强与扩张的文化帝国主义图谋。  相似文献   

19.
<圣萨尔瓦多议定书>生效后,美洲国家组织的中诉制度在社会权利领域有着较丰富的实践.美洲国家组织的申诉机制及其在社会权利领域的实践具有以下特点:个人中诉与集体申诉相结合,由任择性机制发展为强制性机制,由法定的部分适用发展为实际的全面适用,依法积极否定规避申诉的事由,遵循先例,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美洲国家组织的申诉机制及其在社会权利领域的实践在区域性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申诉机制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美洲人权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1):86-105
Sceptics of globalization attribute the proliferation of light weapons to economic openness.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apparently weakens public authority, leading to social disarray, anomic violence, and general conditions that make handgun ownership and use more likely. Pro-globalists might argue contrarily that trade openness can raise the premium on peace as violence is bad for business. Moreover, greater interdependence allows the diffusion of anti-proliferation norms and facilitates cooperative behavior among trading partners for stemming the demand for and proliferation of small arms. Using a unique dataset on small arms imports, we find that greater openness to trad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lowers small arms imports per capita. A policy measure of economic freedom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small arms imports, but this association seems to be explained entirely b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conomic freedom and strong bureaucracies. States that are de facto more open to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are less likely to be inundated with these weapons, but richer, better-governed countries import more small arms. Global policy should pay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seepage of these weapons from the relatively wealthy, who manufacture and buy them in larger quantities, to the poor, among whom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small arms are often manifested. Curbing those factors that encourage globalization, however, would be counterproductive to reducing the trade in small arms and light weap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