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官方发展援助的新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官方发展援助呈现几大趋势。援助总额及其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援助的重点地区从亚洲转向非洲,且明显倾向更贫困地区;在部门上继续向社会公共设施领域倾斜;援助的财政条件更趋优惠。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援助国经济稳定增长,国际组织和主要援助国更加重视发展,援助理念发生变化等。对于中国来说,这些变化具有特殊的含意,可谓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日本选择泰国作为重点援助对象的主要原因,着重分析日本对泰国援助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其特点,指出随着日本对泰国援助领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援助方式的逐步改变,援助不仅促进了泰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实现了日本政府的战略目标。尽管日本的援助具有较强的功利性,但它也有助于泰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波 《西亚非洲》2004,(5):29-33
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是日本对非洲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 ,非洲在日本外交中的地位有所上升 ,日本调整了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进入新世纪 ,日本对非洲外交呈现出积极的态势。日本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出发 ,对非洲进行了重新定位与评估 ,日本对非洲的政策调整主要是加强对非洲的经济援助 ,并以此为手段加强对非洲的影响 ,积极介入非洲政治 ,为日本国家利益服务。尽管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客观上有利于非洲的减贫、疾病防治、教育、环境和卫生状况的改善 ;也在相当程度上促使非洲更多地参与全球事务 ,但是日本的内政外交强烈地反映了日美基轴路线的影响 ,再加上日本对非洲外交的实用主义特性 ,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的作用仍将受到多方面制约  相似文献   

4.
日本官方发展援助政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二战后日本的官方发展援助经历了一个由开发型援助向战略型援助转变的过程。冷战结束后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意图日益明显 ,其官方发展援助政策既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配合 ,也是实现本国发展战略的必要手段 ;既是通过经济行为达到政治效应的有效途径 ,也是为政治大国战略服务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二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政治、军事外交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经济外交成为日本外交的突破口.在援助、贸易、贷款“三位一体”的经济外交策略中,政府开发援助(ODA)成为日本与亚洲国家开拓外交关系的主要手段.日本对越南的ODA援助成为日越关系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一、美国对非援助政策的发展。美国是全球对外援助最广泛的国家。美国的对外援助参加方广泛,除政府外,民间团体、公司企业、慈善机构、基金等也是对外援助的重要力量。对非官方援助是贯彻美国非洲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1979年日本开始实施对华ODA计划,它期望将经济援助作为协助中国现代化政策的一部分,让中国成为爱好和平的参与者,并能奉行符合日本利益的温和政策。日本的ODA计划深受道德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是对中国放弃战争赔偿的谢意。2005年3月,日本宣布计划自本财政年度开始削减对华低息贷款规模,到2008财年逐步终止全部计划,同时继续提供用于人员培训和环境保护计划的赠款与技术援助。日本终结对华ODA计划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人认为这项计划是“出于日本的利益考虑”,挫伤了日本的积极性;二是中国的经济成功、军备增强及其对日本利益的影响等;三是日本ODA政策的总体变化。笔者认为,致使日元贷款计划终结的情况变化表明,中日双方利用历史问题实现政治目的充满风险。历史问题在日中关系中几乎无处不在,仍需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处理。面对中国从日元贷款毕业的必然趋势,中国和日本相关政府机构和政治家都应具有相当的政治远见,从而避免决策过程如最近那样受到日中政治关系恶化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受自身发展经验和受援国经历的影响,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在援助理念和实践上与西方存在重大差异,并形成自身特色。鉴于这一差异的存在,对于当前西方提出的援助合作议题,中国政策界和学术界应深入思考,做好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9.
1950年以来,中国对越南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援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1950~1954年,中国主要是在军事上为越南的抗法斗争进行援助。1954~1964年,中国为帮助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大量援助。1965~1973年,因为越南战争爆发,中国的援助主要围绕援越抗美而展开。  相似文献   

10.
外部资金流入对非洲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非洲资金流入以外国直接投资和官方发展援助为主要形式。近年来,非洲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总量呈增长态势,但总体规模较小、国别和行业分布不平衡、增长不稳定等特点十分鲜明。在为非洲提供官方发展援助方面,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扮演着主要角色,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地位在上升。官方发展援助与国民总收入的比例具有指标意义,往往决定着捐助国对接受国的影响力。促进资金流入非洲的国际机制业已形成,但还存在缺陷。从根本和长远的视角看,非洲发展应主要靠自身优势和不懈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对湄公河次区域5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和泰国的官方发展援助(ODA)政策和援助情况,并对日本对湄公河次区域ODA援助现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就发展援助而言,马来西亚既是受援国也是援助国。技术援助是其对外援助的主要形式,援助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东盟和非洲国家,同时积极参与南南合作。马来西亚拥有独立的援助管理机构,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及素质,确保援助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思想渊源来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本文关注中国古代政治中通过援助实现发展干预的国际政治行为,讨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影响这一国际政治行为的几组重要关系: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执政能力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中国经验与国际发展的关系、国家利益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并由此得出结论:中国古代通过文化与观念的传播与扩散,将中国自身发展经验有效融入到中国对外援助活动中,统筹了中国国内发展与国际地位两个大问题。中国较早地认识到影响政权执政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正确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2011年,越南实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平稳交接;经济在高通货膨胀中继续发展,农业获得丰收,商品进出口金额突破2000亿美元;不论是双边外交还是多边外交活动都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15.
国际援助制度与发展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韶彬 《国际观察》2008,35(2):46-52
国际援助制度包括国际援助组织、国际援助的原则、规范、规则和惯例等方面。二战结束后,伴随着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全球相互依赖的加强,国际援助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冷战结束后,国际援助制度进一步发展,并在全球减贫和发展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国际援助的制度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中伟 《西亚非洲》2012,(5):144-160
发展援助是德国外交政策的一极,既是推动和实现德国对非洲外交目标的重要工具,也强烈地塑造了德国的对非洲政策。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卢旺达在德国对非洲发展援助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对卢旺达发展援助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德国主要通过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促进卢旺达在医疗卫生、种族和解、政治发展以及经济改革等领域的建设。德国对卢旺达的援助,既有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中、德两国对卢旺达的援助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底12月初,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第四次高级别会议将在韩国釜山召开。此次会议预计将推出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援助问题的国际反思和辩论的新成果,即从援助有效性过渡到发展有效性的国际援助新理念。从历史背景来看,金融危机的爆发、新兴发展援助国的出现以及西方传统援助国几十年来援助效果的差强人意等均推动了这一援助理念的转型。而拥有受援国和援助国双重身份的中国,不仅在过去的30年里成功管理和运用了外援来为自身的改革开放服务,在如何运用巴黎宣言五项原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教训,而且在最近的10年里积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并同时逐渐探索如何适应和融入全球援助体系。中国独特的双重身份、其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影响力,以及所具有的探索和分享的意愿将使中国未来在全球发展合作领域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华援助是在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款和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要促进中日两国和平友好相处的背景下产生的,20多年来,日本对华“援助”在中国大地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谱写了中日友好的新篇章。但是,近年来,由于国际形势和中日两国国内情况的变化,中日关系在逐步倒退。日本开始改变初衷,即对华援助从过去的以经济利益为目的转向以政治利益为目的。日本对华ODA政策作了大幅调整,“援助”金额逐渐减少,而且,日本政要多次表示对华经援“总有一天要毕业”。日本方面出现了与初衷不同的做法,给两国关系正常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2012年,政治上,越南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精神,越南国会颁布多部法律,对1992年宪法修改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和讨论,继续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经济没有达到预期增长目标,但仍保持一定的增长;外交上,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努力为本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