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让失地农民也成为发展成果的受益者,绵阳市涪城区把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作为构建"和谐涪城"的重点工作来抓,使失地农民真正得以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规定,对于失地农民的安置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安置、农业生产安置、重新择业安置、入股分红安置、异地移民安置等多种方式。实践证明,预留用地安置开发模式,是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失地农民问题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产物,需要社会妥善安置。补偿和安置以及与补偿和安置相关联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失地农民所有问题的核心。对该问题的处理目前仍不完善。文章以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为目标,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解决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是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由于我国的补偿安置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失地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征地补偿政策的制定要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为主导,补偿安置模式和途径要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相似文献   

5.
本刊这期全文刊发了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就失地农民安置问题致全省各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书记、省长满怀对我省农民群众特别是失地农民的深厚感情,从我省发展大局出发,突出强调了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做好这项关系千家万户生计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且强调"哪怕举债也要确保失地农民的住房和基本生活保障".这充分表达了省委、省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深切关怀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坚定决心.这封信的公开发表,对我省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抓好失地农民安置工作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改革开放后,各地在日益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以及新建扩建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水利设施等,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大量农民不得不离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了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补偿标准过低而且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相当一部分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切实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一、现阶段失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失地农民对过低的补偿安置费用强烈不满。一是补偿标…  相似文献   

7.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曲靖市麒麟区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对失地农民实行“居住安置、就业服务、经济扶持”三位一体的安置模式,开出了破解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难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志宏 《求实》2006,(10):89-91
现阶段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实质在于:农民既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公平补偿和合理安置。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特别是补偿制度存在明显缺陷。高度重视和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既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历史上以农业生产为主,拥有大量的农业人口.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征用农地日益增多.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3年9月,仅嘉兴市区规划区内征地累计就达6.5万多亩,全市累计数则超过25万亩.大量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安置失地农民,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为此,嘉兴市从1993年开始在市区进行了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土地换社保"为核心的失地农民安置政策框架,较好地解决了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因征地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在经济利益受到影响或经济来源被迫改变的同时,必须面对劳动对象、就业观念、生活习惯、组织活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转型.但是,现有的安置措施多从经济角度考虑,无论是货币安置、就业安置还是其它办法都不是生存保障意义上的安置.征地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在承担了改革成本的同时应当享受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怎样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政学两界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的土地所有制以及土地交易的市场化程度不同于其他国家,使得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呈现一些独有的特征。我国学者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和城市融人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 非农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大,大量农民不得不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了失地农民。现行的征地安置补偿标准过低而且形式单一,导致大批失地农民转化为城市贫民,其结果必然影响社会的稳定。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不到位和社会保障不可持续性,造成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无着落等问题日益突出,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文章阐述了当前失地农民问题的种种表现,客观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土地换保障”等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自贡市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紧密联系实际,采取六大措施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化解不稳定因素,被广大群众誉为办了一件"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5.
新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问题是目前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新疆近几年城市化速度加快,伴随着城区向外扩张的同时是失地农民大量增加。失地农民存在着征地补偿标准低、社会保障水平低、就业困难等问题。由于新疆农村人口中少数民族比重大,少数民族农民的失地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地方政府出台的扶助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住房安置、就业促进等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蒋波  刘占华 《共产党人》2013,(12):33-34
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在城镇近郊产生了大量因征地拆迁而失地的农民,如何解决好农民失地后住房安置、就业、养老、社会管理等问题,确保失地农民"减地不减  相似文献   

17.
农民土地权益是“三农”问题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征地补偿标准问题是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土地发展权价格理论,以闽侯县上街镇土地为例,对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测算,认为基于土地发展权价格的征地补偿标准的执行,必须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通过搞活农地流转,实现土地发展权的延续;创新失地农民安置模式,实现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董鹏鹏  刘锐 《唯实》2007,(11):50-53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的一大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住房等非农用地需求的增加,必然造成一定数量的农民失去土地。由于征地制度的设计不合理,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办法单一、安置费用低加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失地农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都没有解决好。只有改革现有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妥善解决农民失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坚挺的脊梁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大量耕地损毁,很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灾后恢复重建3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强力的措施,对因灾失地农民进行了安置帮扶,使因灾扶地农民建起了新房。为了让地震灾区农民“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各地千方百计帮助扶持因灾失地农民自力更生,恢复发展产业。因灾失地农民通过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失地农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立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