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制的最大优点和精髓体现在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作机制上。通过治理结构形成公司内部各行为人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 ,保证公司的有效运行。但目前我国《公司法》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与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后的现实有一定的差距 ,它遏制不住公司的控制权从物质资本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公司经理人员手中的势头 ,从而为公司经理侵蚀物质资本所有者及股东的权益提供了可能。如何借鉴当今国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些经验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使法律设计更适合公司制运作的现实 ,是当前法律工作者和经济界人士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尽管公司制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产权模式和以分权与制衡为基础的治理结构模式,但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虚置,国有资产的有效营运还有赖于国有股权主体的行为合理化。如何使国有股东具有与自然人股东、一般法人股东同样的利益驱动机制与行为机制,无疑是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重要问题。对此,本文提出要重塑国有股权主体,健全国有股权行使机制,通过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来引导和规范国有股权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公司制下职代会生存机制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方向,就是要依法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典型形式即是公司制。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有效的企业组织结构。在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组中,如何正确处理“老三会”(党委会、职代会、工会)和“新三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建立起高效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职代会与股东会的关系,职代会在公司制企业中生存的法律地位等问题,又是公司制改组中出现的诸问题中的难点,很值得深入探讨。一、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应否设立职代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  相似文献   

4.
刘少雄 《政府法制》2008,(19):56-57
公司制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现状 公司制国有企业在制度安排上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现代企业法人制度。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明确公司的法人性质;二是界定产权关系,明确投资者对公司法人享有的股权性质;三是建立“公司治理机制”,在股东、董事会、监事会、执行经理之间形成一定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5.
《商务与法律》2006,(6):31-32
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12月18日转发的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5大主要目标,即:(1)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2)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3)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放开搞活;(4)到2008年,长期积累的一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①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组成的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把公司法人财产委托给董事会管理,董事会代表公司运作公司法人财产并聘任经理等高级职员具体执行;同时,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监督董事会、经理行使职权。②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是公司产权结构上的资本所有权(以下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我国建立现…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形成的物质资本所有者或股东对公司经理的约束与监控问题;二是基于“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而形成的“非股东的利害关系人”参与公司治理问题。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局限性入手,对重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股代理人虚位现象普遍存在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而形成的。公司制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许多人…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当前“一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同时还指出,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这是增强我国国有大中企业活力的重要措施。为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一、...  相似文献   

9.
完善国有企业改革措施的法理念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国有企业改革应采取不同的法律形式。不需要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在依照公司法改建为公司后 ,应将其国有股份与出资转让给自然人和国有企业以外的企业法人 ,彻底实现股权多元化。今后 ,国家不必在这些领域投资建新的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途径 ,是以完善的公司法人制度改建国有企业。完善的公司法人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的分离 ;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公司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公司的发展依赖于健全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即以实现公司利益 ,进而实现股东长远的最大利益为目标 ,建立和健全公司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债转股”必须和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结合起来 ,要警惕不良债权变成不良股权。  相似文献   

10.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就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而公司制的核心在于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就必须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的责、权、利,调节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制衡机制。厂务公开搞好了,有利于推动企业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企业制度创新,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进而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如何使国有及其控股企业厂务公开工作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蔡元庆 《北方法学》2011,5(3):74-82
公司法领域的相对确定性往往旨在实现相关法律主体的利益平衡,股东知情权制度的创设正是平衡公司内外各方利益的体现。某一制度的创设除非业已遵循最为基本的法律原则,否则不会获得成功,股东知情权制度构造与重建也必须接受这些原则的指导。知情权的行使涉及公司商业秘密,理应先行尊重公司自治,但与此同时,法律必须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而法官更要在司法实践中注意把握自由裁量的尺度,以真正实现公司法所要求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2.
朱双庆 《现代法学》2006,28(1):92-100
技术出资方式迥然不同于货币、实物、土地使用权等出资方式,技术入股股东不仅具有其他股东的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权利、特殊义务与特殊法律责任。从技术入股角度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股东权利、义务与法律责任的规定需要充实。  相似文献   

13.
动物的画作在实践中被展览、拍卖,涉及到诸多权利义务关系,需要法律来确认和调整。动物是否可以成为法律主体,长久以来存在激烈的争论。但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及时处理新问题,我们可以确认动物在著作权法中的主体地位。采取类似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模式,赋予主人一定的法定代理权。  相似文献   

14.
论专家辅助人出庭质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质证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中已有规定,但如何正确适用,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关于专门知识的人的称谓、诉讼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质证意见的法律效力等需要厘清;关于专门知识的人的管理问题,通过构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用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作指导,减少适用上的分歧,保证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吴喜梅 《河北法学》2012,30(11):52-57
现代化农业的建设离不开对农业科学持续大量的投入,加强农业投资立法,从法律层面明确各农业投资主体的权利义务,严格规范各投资主体的农业投资活动,为农业投资行为提供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投资立法应当以财政资金引导多元投入原则、保护各投资主体合法利益原则、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科学管理与有效监督原则为指导,在明确各农业投资主体法律地位的基础上构建以《农业法》为核心的农业投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劳动法》颁布以来,对于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行法学分析的文章不少,但是,对于尚处于劳动合同订立阶段的双方当事人享有什么样的权利,承担什么样的义务话题相对较少,能否比照合同法之一般原理,即要约与承诺理论来诠释双方当事人劳动合同签订前之权利义务关系问题值得法学界关注。目前,我国每年400万大学毕业生,不少人签订了就业协议,这样的协议其性质如何,权利义务如何配置,本文借鉴台湾地区"雇佣内定"概念及其他国家劳动合同签订前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理论,对我国劳动合同签订前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进行法学分析,并对实践中之就业协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7.
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的法律责任及其认定标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处理学生伤害事故无明确的法律依据 ,存在误区。应以学生主体身份和学校职责为依据 ,界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范围 ,强化学校过错认定的客观标准 ,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民事行为能力状况 ,对学校职责作出法律规定 ,以有效防止和正确处理学生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作为主体参与国内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与事实并存.依法律主体资格的唯一衡量标准——法是否直接赋予其权利义务,跨国公司享有国内法主体地位,但不享有国际法主体地位.对法赋予跨国公司主体地位的可能性分析须从法的根本目的出发,并结合现实社会实践综合考量.作为国内国际社会的重要参加者,跨国公司对现有法律体系下各法律主体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及法所保护的社会秩序均有重大影响,这决定了其享有相应国内国际法主体地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契约对依法行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君 《法学研究》2007,29(2):133-140
契约对依法行政原则的影响,主要涉及是非评价标准、权力行使条件、新增契约义务、职权范围界定和责任承担等方面。契约存在于行政自由裁量内,契约影响依法行政的正当性规则主要有:约定标准高于法定标准,约定条款不抵触不排斥法定条件,约定义务不违反禁止性规定,约定责任不违反羁束性规定或不抵触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20.
State laws recognize that a competent adult patient has the right to consent to or refuse med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law is clear with regard to the right of competent adults, state statutes are more complicated when the patient is a minor. While the law should, and does, attempt to balanc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parents and guardians against the access and privacy rights of minors, complicated state statutory schemes often fail to simultaneously address those contrasting goals in a consistent and uniform manner. The result is a confusing set of seemingly arbitrary and sometimes conflicting provisions that require the detailed attention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to ensure legal compliance. With the aim of helping healthcare practitioners meet their legal obligations, this Article examines state laws governing minor's consent rights byfocusing on the instances in which a minor's parent, guardian, or other authorized adult is permitted to consent to treatment on behalf of a minor and the instances in which a minor is authorized to act independent of adult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