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英美法系国家将不正当影响作为合同可撤销的一个原因。我国是否有必要马上完全引入不正当影响制度来完善合同法呢?应当说引入不正当影响制度就目前而言还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困境,我们不能盲目的移植这一法律制度,应当理性的思考这一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不正当影响是由衡平法本着公平正义原则发展而来的一种确认合同效力的制度,它不仅为英美法系国家广泛运用,而且也开始为大陆法系国家吸收和借鉴。我国合同法未对不正当影响进行规制,而英美法上的判例实践所形成的原则对我们处理类似的情形具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英美普通法中,不当影响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意思表示疵救济制度。英国和美国基于不同的标准对不当影响制度作了不同的划分。不正当影响制度与我国现有的意思表示瑕疵制度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有其独立的适用范围,因此我国应借鉴不正当影响制度来完善意思表示瑕疵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行贿犯罪所获合同利益是不正当利益,系行贿犯罪的违法所得,应当予以剥夺。合同无效制度无法解决行贿犯罪所获合同利益的剥夺问题。查办行贿犯罪案件中,剥夺行贿犯罪所获合同利益更为有效,但应根据所涉合同的具体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禁止垄断法上的罚款制度除剥夺垄断行为不正当经济利益外,还具有行政制裁的性质.该制度适用于不正当交易限制和支配型私人垄断,并且仅限于与价格有关或可能影响价格的行为类型.根据不同的产业领域及经营者规模对垄断行为设定固定的、同一的罚款比率,起算点从违法行为实施之日起开始计算,公正交易委员会无任何自由裁量权.为了解决不正当交易限制行为隐蔽、难以取证的执法困境,日本于2005年引入并建立了完善的罚款减免制度.  相似文献   

6.
高志明 《经济与法》2003,(11):43-43
附条件的合同指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约定一定条件,合同虽已成立,但不立即生效,而是待条件成就时才生效。因而,附条件合同的效力取决于所附条件的成就与否,而所附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不确定事实,必定要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合同生效的附加条件。这是一种“如果……,则……,否则……”的法律逻辑。按照民事法律的要求.作为条件的事实必须因其自然过程发生或不发生,不能受到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影响.否则.就难免对他方当事人产生不公平的结果。因此,对当事人不正当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不正当造成条件不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对于不正当阻止合同生效条件成就的行为,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司法实践中,搜索排名案件主要涉及自然排名问题和竞价排名问题.目前对于搜索排名案件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承认搜索引擎服务商与被搜索网站之间的合同关系;认可搜索引擎服务商有权对采取不正当方法优化搜索的网站进行合理的排名惩罚;着重审核采取不正当方法优化搜索结果的网站与服务商之间服务合同的效力;认定竞价排名业务中搜索引擎服务商需要承担必要的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8.
欧盟主要通过《分时度假指令》和《不正当商业做法指令》对分时度假产业进行法律规制,《分时度假指令》赋予消费者对购买分时度假产品合同的撤销权,《不正当商业做法指令》则禁止销售商在销售分时度假产品及相关产品时的不正当商业做法。由于《分时度假指令》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欧盟已提出了对其的修改建议。总结欧盟规制分时度假产业的经验,我国应对分时度假产业进行法律规制并结合行业自治。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质证制度应建立在程序正当和司法公正基础上。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如何,须经法院审查和当事人的互相质证,这是一种正当的程序保障,有助于体现诉讼的公正性。本文针对我国司法鉴定质证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峣 《法学杂志》2016,(3):80-86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这使得诉讼担当制度在代表人诉讼之外又有了新的诉讼法上的依据.众所周知,对于正当当事人之一的诉讼担当人,更多的是源于实体法上的规定.在正当当事人的研究范围中,“管理权”与“诉讼实施权”分别是基于实体法与诉讼法上的解说,这两者不仅是正当当事人有别于传统当事人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诉讼担当的制度缘由.随着现代型诉讼时代的到来,“诉的利益”为诉讼担当提供了又一制度缘由.  相似文献   

11.
郭凡 《法制与社会》2010,(13):96-97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商事的繁荣不可避免不正当关联交易的侵蚀,因此,商业社会应该不断加强对不正当关联交易的规制。由于我国对该法律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立法也不完善,所以本丈拟通过运用综合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比借鉴等研究方法,对不正当关联交易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期理清规制我国关联交易的法律,探究出完善我国不正当关联交易民事责任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2.
论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界定行贿罪中的不正当利益,关键在于解决不确定利益的性质和归属问题。由于不确定利益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它必须与取得的手段结合才有现实意义,因而手段对于其性质具有决定意义:当它与正当手段结合就是正当利益,当它与不正当手段结合就是不正当利益。从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关于行贿罪的三款规定的内部联系看,将不确定利益归属于不正当利益完全符合立法本意。从现实情况看,行贿案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谋取不确定利益,如果将其排除在不正当利益之外,将使行贿罪虚置,于司法实践十分有害。  相似文献   

13.
如何界定行贿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谋取不正当利益如何认定,一直是司法理论界与实践中不断争论的问题,司法实践在办理行贿案件中趋向于保守,往往只对为谋取非法利益的案件才认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行贿罪的打击,从整体上也对受贿罪的遏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认为依据此规定,可从实体、程序、主观及综合这四个方面去界定行贿罪中的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形式当事人制度及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建立丰富了当事人制度的内涵,由此产生了识别非正当当事人的必要性。学界以当事人适格作为非正当当事人的识别基础,其在各国有不同的理论内涵,衍生出三种处理非正当当事人的模式。我国非正当当事人的识别应以"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为基础,并根据诉的类型予以具体化。在我国,构建独立的非正当当事人处理模式在民事诉讼规范化、理论延续性以及满足实践需求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刑法第390条明确规定“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构成行贿罪关键因素,然而如何定性“不正当利益”,并确定其判断标准,虽然司法解释有所涉及,但理论上的争议和实践中的困惑依然存在。本文在综合分析已有观点基础上,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性质及其判断标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不正当利益"在当前实务操作中,事关行贿案件的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行贿人谋求利益的多样化,"不正当利益"的情形逐渐发生了变化,如何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如何理解"不正当利益"认定标准,成为当前实务界的一大难题,本文正是从实务出发,讨论"不正当利益"之认定。  相似文献   

17.
不正当关联交易侵害社会的整体利益,有必要将之纳入我国《刑法》调整。本文首先分析了不正当关联交易的概念和构成特征;其次对刑罚权介入不正当关联交易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刑罚权介入的三大原则:最后手段原则、必要性原则和适度原则。最后,对我国关涉不正当关联交易的刑事立法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从犯罪主体、刑罚配置、处罚原则等多方面提出了完善刑事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英  王波峰 《法制与社会》2012,(32):134-136
行贿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是一个司法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分析司法解释中有关"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规定,运用"不确定利益"理论,"不正当利益"可以分为三种:实体违法的利益、程序违法的利益、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的不确定利益。"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多方搜集证据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9.
是否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犯罪法律构成要件之一,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均已成共识。但同时,对于"不正当利益"如何界定也已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与刑法理论界的难点问题,针对上述难题,笔者结合实践试对此问题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20.
正当持票人制度是普通法系票据法的重要制度。该制度有效地保障了普通法系国家的票据交易安全和票据在经济领域的顺利流通。本文从正当持票人的构成要件着手,着重分析了对价和善意这两个最重要的要件,对比不同法系的相关制度,并分析了我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