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决定了证据必须具备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而合法性是客观性、关联性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使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的材料成为刑事诉讼证据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证据须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属性。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证据须"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即是对证据客观性、关联性的认可与赞同,但对证据的合法性的争议很大,证据是伴随犯罪而产生的,只要对案件事实有证明作用,就具备了证据的基本条件。但在采纳证据的过程中,还必须强调证据的合法性,否则就有可能助长违法取证、认证行为。  相似文献   

3.
一、影响司法鉴定证据效力的主要因素 诉讼证据的特征是由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基本因素构成的。这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客观性和关联性是证据的内容。合法性是证据的形式,是证据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法律保证。通过对《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内容的比较分析,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对什么是证据,对证据有些什么要求,都是作了明确规定的。但学术界对刑事诉讼证据的属性问题认识不一。有的同志认为刑事诉讼证据有三个属性(有称三要素),即证据的客观性、证据的相关性和证据的合法性或法律性。这三者是密切相联,缺一不可的。我认为证据只须具备客观性和相关性,不存在合法性的问题。合法性不是证据本身原有的属性。认为证据必须要具有合法性,这是把它与合法的证据,合法采集证据混为一谈了。现就以下几个问题谈谈我的认识。(一)什么是合法的证据合法的证据这一概念前未有人强调提出过,但我认为在证据问题上有必要强调提出合法的证据这个概念。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即为合法的证据;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即为不合法的证据。那么,符  相似文献   

5.
证据的属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杰 《政治与法律》2007,(2):136-140
在揭示证据概念的基础上,研究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属性,既可以将证据基本理论的研究推向更深层次,也可以与将来建立相关的证据规则体系更好的衔接起来。而传统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特征的研究思路,不仅不能体现证据法的价值,在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应该抛弃。  相似文献   

6.
瑕疵证据已成为刑事诉讼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由于某些研究过于强调“中国的司法国情”,过分追求实然效果,忽略了从证据法学的理论对瑕疵证据作出严谨的逻辑论证,从而导致有关瑕疵证据的基本定位出现偏差、概念界定不清、特征描述混乱。其实,瑕疵证据属于不适格证据中的一种形式,其主要解决证据能力问题,而判断证据能力的标准是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因此,证据的三个属性才是瑕疵证据研究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7.
一个证据材料要作为证据使用应当具有三性,即客观性、合法性、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指证据具有客观形式,具有客观内容,与案件事实具有客观联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客观性,需要注意明确法律真实与客观事实、证据的客观性与主观性、作为判断证据力的证据客观性和作为判断证明力的证据客观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有科学把握这些因素我们才能正确判别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对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点(属性)在法学界开展了讨论,这对发展证据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是有意义的。一般认为,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必须具有三个特点:一、真实性。证据必须是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二、关联性。所证明的事实必须与案件有关联;三、合法性。证据必须是按法定程序所收集提取的。我认为,民事证据的必备要件不含“合法性”。一、民事诉讼的证据是从各种能证明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的法律行为和法律事实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概括而成,如财产关系中房屋买卖当事人所立下的契约,人身非财产关  相似文献   

9.
论证据的合法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诉讼法学者对于证据的合法性存在着不少的争论。持否定意见的主要理由是:(1)合法性不应作为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它只是认定证据的诉讼程序问题。如果将合法性也作为证据的本质特征加入某些主观人为设置的因素,就会动摇和否定证据的客观性。(2)诉讼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并不等于证据本身具有法律性这种特征,在此,诉讼证据所涉及的法律效力不是证据本身所产生的,而是审判人员依法赋予的。因此,它是诉讼程序中所涉及的问题,而不是证据本身的特征和属性。证据是否真实与收集证据的手段是否合法是两码事,故不能将证据的特征与收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称的非法证据主要是指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非法证据不具备或不能同时具备证据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三个特征。而本文所主要关注的是证证据合法性的问题。非法证据用来定罪量刑,势必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带来恶劣的社会后果。西方国家把在非法证据基础上产生的判决称为“毒树之果”。  相似文献   

11.
判断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必须从证据的"三性"出发。合法性和客观性都不应阻碍测谎结论成为诉讼证据,更不能以真实性否定测谎结论的客观性;作为证据的本质属性,关联性的缺乏是测谎结论不能成为诉讼证据的根本原因。明确测谎结论的法律性质,方能更好其发挥人权保护功能和审查判断、获取其他证据的手段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论实质证据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苍龄 《法律科学》2006,24(3):93-104
证据概念问题的大讨论使证据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证据观念的大转变开创了证据学发展的新时代。实质证据观是正确的,应该在法学中予以确立,形式证据观应予以废除。证据是事实,证据只有两种属性,一为客观性,一为关联性。证据只有三种物证、书证和人证。三种证据理论可以穷尽所有证据。  相似文献   

13.
房屋案件的证据,就是能够证明房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是法律规定用以查明房屋案件事实的手段。房屋案件证据不但同其他民事证据一样,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特点,而且,较之其他民事证据,还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第  相似文献   

14.
试谈“偷拍偷录”视听证据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石 《河北法学》2002,20(4):71-7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与最高法院法复 (95 ) 2号《批复》中对视听证据的认定标准不尽一致。结合一“偷录”的录音证据案例对视听证据的概念、特征进行了阐述 ,从证据的基本属性 (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 )论证了“偷拍偷录”视听证据的认定。还对“非法手段”举证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并就“偷拍偷录”视听证据认定中对第三者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证据是刑事案件中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和依据,对认定事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非法证据是指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办案人员违反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采取违法的方法获取的证据材料。它具有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基本特征,而不具备证据的合法性特征。对于非法证据的效力,我国法律未有明确规定,仅在相关司法解释中作了部分规定,从非法证据被排除的整体情况看这还很不充分。本文对此试作简要的论述,以期对相关立法的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部分一、有关证据问题   (一 )证据的客观性问题   有学者对传统的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特征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客观性”的特征要求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事实。但依法产生的证据却未必就是客观存在的真实事实。证据的客观性特征既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又有悖于证据形成的法律规范,因此,不能认为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特征。证据的特征只包括关联性和合法性。对上述观点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客观性是证据的本质属性,因为证据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即为客观事实,其属性中当然包括客观性,再者,如果…  相似文献   

17.
财务会计证据是指在法务会计活动中,法务会计专家对其进行检验、分析、计算,进而作出鉴定结论的事实根据。财务会计证据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属性,即专业性、复杂性、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判断财务会计证据的证明力,主要遵循两个原则,即单一判断原则和综合判断原则。财务会计证据在法务会计诉讼支持中的运用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言词证据与财务会计资料证据相结合的原则;可采性原则;充分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1 鉴定结论的证据特征《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均将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法律意义上的鉴定结论是指:鉴定人根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指派或聘请,运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就案件中某个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得出的书面意见.鉴定结论具有所有证据共有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内在关联性和合法性.客观性是指鉴定结论必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内在关联性是指作为诉讼证据的事实材料与本案有内在的联系,表现为证据的事实材料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组成部分,或作为证据的事实材料虽不是待证事实的组成部分,但与待证事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能够为待证事实提供证明情况.合法性是指实体法所要求的特定形式,如书面形式、公证证明形式;证据的收集、保全、鉴定和判断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程序.鉴定的过程、使用的方法本身是科学客观的,鉴定结果自然具有客观性.鉴定人是完全按照委托人的要求进行各项技术鉴定的,鉴定结论必然与所证明的案件事实有内在关联性.鉴定结论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出具结论的部门为法定部门或指定部门;鉴定人具有鉴定资格,是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自然人.用于鉴定的物证材料的提取、收集符合法定程序;出具鉴定结论的形式为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诉讼证据的客观性争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和  靳欣 《政法学刊》2004,21(4):23-25
有学者提出的诉讼证据本质属性只有关联性、合法性而无客观性的观点引起学界的争论。笔者以为这种观点提出客观 性悖论以及对客观性的反思有积极意义,但也有研究方法唯心化、主客体混合客体观、定案根据与诉讼证据等同化三个错误。  相似文献   

20.
证据问题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刑事诉讼过程就是一个收集证据、运用证据证明犯罪、惩罚犯罪的过程。我们知道,证据具有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的本质属性,但不可忽视的是有的案件从立案到审判,司法机关掌握的证据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可能总是变动:证据的形式可能变动,证据的数量可能增多或减少,证据的证明力可能增强或消弱。在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的今天,庭审方式的改革加重了庭审证明的份量,而对庭审的倚重必然要求检察机关尽可能运用稳定、可靠的有力证据支持公诉。提供稳定确实的证据为庭审作准备,尽可能防止庭审中的证据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