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年,时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审阅了电影《南征北战》的剧本。在和编剧沈默君谈话时,陈毅明确地说:你们应该设计一个解放军团长,  相似文献   

2.
胡兆才 《党史博览》2009,(7):41-42,48
根据吴强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日》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后,许多观众对吴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吴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红日》是怎样产生的?出版后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相似文献   

3.
《党史天地》2006,(1):53-53
根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同志回忆,在1955年授军衔时.毛泽东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让’,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军区司令员.现在又让了元帅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尚革命情操的人,却在1958年突然蒙冤。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上.强加在粟裕头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大罪状是说粟裕是“野心家”、“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原因是“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  相似文献   

4.
陈毅是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素有“将军诗人”之称。他十分喜爱古典名著和诗词文章,在指挥作战的间隙,常常品味文学作品带来的愉悦和畅快。文学名著《红楼梦》就是陈毅最喜爱的书籍之一。1916年秋,陈毅考人成都甲种工业职业学校。虽然在学校读工科,但是他喜欢博览群书,尤其喜欢文学,而且有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5.
曹晋杰 《湘潮》2005,(8):14-16
陈毅巧对《红楼梦》陈毅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其中一本是《红楼梦》。陈毅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在《雅俗抄》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陈毅看完后,在这段文字的旁边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7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  相似文献   

6.
渡江战役期间,陈毅曾任渡江战役总前委常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实现心仪已久的"破敌收京(指南京,下同)取沪"的目标,他参与第二、第三野战军飞越长江天堑,成为蒋家王朝22年独裁统治的掘墓人之一,为江南半壁河山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7.
耿耿 《党史博览》2009,(12):39-41
1963年初秋.解放军总政治部给空军政治部下达了一项外事任务:根据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简称“对外文委”)和一些友好国家签订的文化交流协定,双方将互派文艺团体进行访问演出。对外文委和总政治部研究决定,由空政文工团组成一个不超过34人的演出团.对外名称是中国民族艺术团,计划从1964年下半年出发.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前往蒙古、苏联、匈牙利、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缅甸等六国进行访问演出。  相似文献   

8.
袁成亮 《党史纵横》2006,(11):42-45
电影《南征北战(》黑白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拍摄的第一部军事题材故事片。这部影片以其恢宏的气势,众多的人物群像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被列为“老三战”之首(南征北战、地道战、地雷战)。由于《南征北战》是在特殊环境下完成拍摄的,因此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一波三  相似文献   

9.
提起《虞美人》,人们不禁想到五代十国时的南唐国君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也会随之脱口而出,不过本文的这个《虞美人》不是李煜的,而是叶剑英的。笔者认为叶剑英问世于"文革"爆发之初的《虞美人》,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了解到上甘岭的英雄事迹后,当即指示有关方面将上甘岭战役拍成电影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1952年秋,美国侵略者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在43天的时间里,在上甘岭这块  相似文献   

11.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的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前不久,袁成亮在《党史天地》撰文就此作了披露。现予摘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陈毅在指导瑶里改编的同时,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不仅建立起一支英勇的抗日武装部队,而且加强了赣浙皖边区共产党各级组织建设,实现了战略任务的转变,并利用新四军驻各地办事处、留守处公开合法机构的身份,推动了以景德镇为核心、以瓷业工人为主体的赣浙皖边区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成为江西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就会想起那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优秀影片——《上甘岭》。一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1952年秋,美国侵略者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用武力增加他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在43天的时间里,在上甘岭这块仅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军共计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发动进攻900多次,倾泻190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重型炸弹……美帝侵略者所到之处,无不一片惨状,连山头都被削平了整整两公尺。在敌人的残酷进攻…  相似文献   

14.
袁成亮 《党史纵览》2006,(12):38-40
"大海边,沙滩上,风吹榕树沙沙响.渔家姑娘在海边,织呀织渔网织呀么织渔网……"一提起《海霞》这部影片,相信已过而立之年的人耳边就会响起影片中这首旋律优美、曲调婉转的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这首歌与电影《海霞》一起,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它与同期的《创业》、《闪闪的红星》等影片一起被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为数不多的几部优秀影片.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影片,在其创作及上映的过程中,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和波折.笔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1938年和1939年,我在江都、溧阳、扬中地区,四次见过陈毅司令员,听过他的报告、指示。那时我在新四军挺进纵队担任大队政治指导员、团青年干事。新中国成立后,到师、军单位工作,多次聆听过陈老总的教诲,受益很大。  相似文献   

16.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 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本文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袁成亮 《世纪桥》2006,(7):90-92
提起电影《英雄儿女》,大凡四十开外的人眼前定会浮现出片中王成手持爆破筒的英雄形象,耳边也一定会响起那首曲调激昂的《英雄赞歌》。这部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笔者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1952年3月,为了创作一批反映抗美援朝体裁的作品,中国文联组织了以巴金为组长的创作组赴朝鲜体验志愿军的生活。巴金选择志愿军某团六连体验生活。在七个多月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8.
顾保孜 《湘潮》2011,(5):50-56
1972年1月6日,凌晨的钟声再有5分钟就敲响了。正是这时,陈毅元帅那颗乐观豁达、爽直忠诚的心脏却停止了跳动。  相似文献   

19.
李蓉 《世纪桥》2010,(16):15-20
<正>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在抵制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中,新四军指战员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台儿压因为经历了一场惊人血战,闻名世界。1986年一部名叫《血战台儿庄》的影片再次把台儿庄推向世界。然而,谁也不会想到,电影《血战台儿庄》的上映,竟然对改变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和沟通起了意料不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