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伟 《党史文苑》2008,(10):59-61
全球化时代,文化软实力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是提升和重塑大国文明形象的重要指标.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国家意识形态、中华文化传播、全球国际文化秩序建设三个层面来选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把"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论述,就意味着,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要从二者衔接性的角度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代,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意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需要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主导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较强的普世性、后发性、开放融合性、和谐共赢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具有诸多的表现形式.我们应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体系.  相似文献   

5.
彭曙齐 《党史文苑》2012,(24):56-5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趋加速,文化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如何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以构建我们民族内在的强大精神之魂,必然的、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是构建中国软实力国际国内认同的思想基础和内在要求;是改善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现状的可靠保证;是整合社会多元价值、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是构建和谐文化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万希平 《唯实》2008,(9):44-48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经被国家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因为中国文化建设在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着双重压力,所以当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软实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任务,其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表述,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战略重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是我国重要的软实力,增强软实力是当前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进行软实力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与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万希平 《唯实》2008,(8):44-48
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经被国家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因为中国文化建设在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着双重压力,所以当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软实力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英 《实事求是》2008,(2):76-78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实力中以思想观念及附着于相关文化产品中的文化精神为主要内容、能够对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发展进步起到推动性作用的非物质性力量。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目的在于对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支持,对外为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确保和平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精神。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要路径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闫海潮  徐博文 《探索》2012,(3):4-10
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是国家根本利益在文化形态上的显现,它尤其体现为一国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原则、政治价值观、国家战略、对外政策、领袖意志的号召力。在全球化时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以国家的特定价值取向来呈现人类社会共同价值取向,为其它国家发展提供借鉴。中国构建的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反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蕴含的平等、正义和公平价值取向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我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国富向民富转变,彰显中国话语的主体性,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刘志国 《世纪桥》2013,(8):75-76
传统文化是由三个层次的涵义构成的综合性概念。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把握其基本特征,对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本文揭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内在一致性,阐明必须从两者内在衔接性的角度,全面把握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善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总任务,其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对我国文化建设的新表述,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战略重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是我国重要的软实力,增强软实力是当前大学生成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进行软实力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与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任重而道远,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正确处理科学发展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逻辑关系。本文拟从五个维度探讨科学发展观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关系,二者逻辑关系的深刻理解利于其良性互动.进而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部分,文化竞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要树立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的观念,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6.
周向军  高奇 《理论学刊》2012,(5):91-96,128
如何提升国家软实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我国也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并且把国家软实力建设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第一软实力”是关乎国家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内容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具有最根本的思想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最强劲的理想软实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最雄厚的精神软实力,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最鲜明的道德软实力.在当代中国,要科学有效地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第一软实力,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第一任务,宣传好,落实好.  相似文献   

17.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文化也必须有相应的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提高和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文章重点思考了三个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文化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明确提出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系统梳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厚根基,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文化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就强在历史文化传承力、核心价值凝聚力、共同价值引领力、先进文化创造力、国家形象展示力五个方面。建设文化强国具有激发民族复兴精神伟力、凝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价值共识、提升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共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积极推进文化强国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国家软实力等皆有重大意义。当前,推进文化强国,必须创新思想理念,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机制,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推进理论创新,培育文化市场体系,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