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建设的主旋律。然而,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一些片面认识。个别单位及个别人把和谐与原则分裂开来,盲目追求“和谐”,放弃了本该坚持的原则,对本该批评的问题不闻不问,对歪风邪气充耳不闻,反而导致在构建和谐的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最近,他在同外宾的一次谈话中又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当前,认真学习和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对于我们坚持党的三中全会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态.民主社会主义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对于民主社会主义,我们可以借鉴,但不可迷信.  相似文献   

4.
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发挥,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它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坚持全体社会成员人人平等,共同富裕。但是,社会主义的这种原则,决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平均主义。长期以来,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非十分清楚,有时若明若暗,甚至把平均主义误认为是  相似文献   

6.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已传遍全国,家喻户晓,起了很好的作用。现在应该补一句:“愚昧也不是社会主义”。让这句话也传遍全国,深入人心吧!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不仅是被剥削被压迫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产物,也是人类思想和科学文化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因此,没有相当高的许学文化知识,是不可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我们过去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贫穷和愚昧都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在文盲充斥,人民文化水平很低的国家,是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有些关于改革的理论文章中,出现了把改革说成是变革的提法,似乎毋容置疑。我认为改革与变革,虽然都有改变事物的基本方面,但在是否改革事物主体的本质,对某一主体事物存利除弊的方式上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的改革不是变革,把改革说成是变革是不科学的。首先,改革与变革的内涵不同。所谓改革,就是改掉事物中陈旧的、不合理的部分,使它趋向合理和完善。如对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建立一种新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所谓变革,就是改变事物的本质,使之发生根本的变化。如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革与变革的内涵是不同的,前者在不改变事物主体的情况下,使主体与客体达到具体历史的统一,客体适应主体发展的当然要求,后者将是全面彻底改变事物主体的本质,建立新的主体结构。改革与变革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把改革说成是变革,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有些关于改革的理论文章中,出现了把改革说成是变革的提法,似乎毋容置疑.我认为改革与变革,虽然都有改变事物的基本方面,但在是否改革事物主体的本质,对某一主体事物存利除弊的方式上是有区别的.社会主义的改革不是变革,把改革说成是变革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没有斗争,实现不了和谐,不着眼于和谐,斗争会步入歧途。首先,和谐社会并不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欲望的过分扩张,在现实社会中人的需求近乎无限。有限物质与无限需求的矛盾必然会引发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争夺。  相似文献   

10.
彭富明  彭红涯 《学理论》2009,(17):100-101
物质文明的兴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文化领域的繁荣才是一个大国绵延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文化需求的现实反映,世界文化多样性诉求的一种积极回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可以为建构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为推进和谐世界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力。  相似文献   

11.
拿起一本杂志,信手翻翻,看到一篇《别不小心打 败了自己》的文章,写的是青年人就业的三个 故事。读完之后,觉得文章的标题恐怕是取错了,因为故事的主人公都不是“不小心”把自己打败的。 先看应聘到一家广告公司做美编的秦女士,试用期不到就背包走人的原因吧。电脑室里有换鞋的规定,老同志都遵守得好好的,她受聘试用初来乍到,新单位、新环境,一次不换、两次不换还有情可原,可都两个月了,还经常光着脚踩一双凉鞋,那就不是什么“不小心”,而是散漫浪荡惯了,积习难改又不改。当别人向她指出时她还振振有词;“深圳那儿上班的人…  相似文献   

12.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创造就是价值创造,而观念文化的价值体系又成为决定一个文化的性质以及与别的文化的区别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观念文化的核心,决定了当代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性质。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理想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同心圆”,也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3.
有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也是商品,至少是保持了商品的形式。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按照马克思的基本原理,劳动力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力所有者要把劳动力当做商品出卖,他就必须能够支配它”(《资本论》第一卷第190页):第二,劳动者除了出售自已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既无生产资料,也无生活资料——“劳动力所有者没有可能出卖有自己的劳动物化在内的商品,而不得不把存在于他的活的身体中的劳动力本身当做商品出卖。”(同上第191页) 就第一条件来说,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已不完全具备。因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途径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要立足社会生活实际。建设和谐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和谐文化,既要有先进性,又要有广泛性。没有先进性,就没有感召力、引导力,不可能引领整个社会和谐思想观念的不断提升;没有广泛性,就难以贴近生活、切合实际,没有被社会大多数成员接受的可能性。先进性在广泛性基础上体现出来,广泛性应当以先进性为指导。建设和谐文化,是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是广大社会成员进行自我教育、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与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家庭一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和谐企业?我们认为,它是指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妥善处理其内外部各种利益关系,避免人为的短期经济和社会行为,积极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与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保持企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基础之上的劳动关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是能够将劳动关系各主体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个由先进文化所统领和指导的系统的思想文化体系。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依据,包括理论思想层次、理想道德层次、价值认知层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具有崭新时代内涵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飞跃,标志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进一步成熟。社会主义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经济本质和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9.
史广全  叶富春 《学理论》2010,(20):112-113
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重要价值。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效率与公平、目标与手段、理想与过程的和谐;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具有和谐价值的政策基础,同时,作为贯彻执政党政策的法律武器,也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法具有和谐价值。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及其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党际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以及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和体现。当前,我们必须从中国国情、党情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