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七十年代以来,社会民主主义势力已经成为拉丁美洲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目前拉美已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八个政党加入了社会党国际,占社会党国际成员党总数的27%。这些党共有数百万成员,数百名议员,还有为数不少的工人、农民和学生组织。它们当中现有五个执政党,有不少曾多次执政的党。此外,还有一批尚未加入社会党国际的传统社会党,以及拥护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初,南欧政局发生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变化,继1981年5月法国社会党执政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社会党也相继上台执政。意大利社会党在1983年6月举行的全国议会选举中力量也有所增长,在其他几个盟党的支持下,迫使执政达三十多年的天民党让出总理要职,由社会党领导人克拉克西接任。这样,在意大利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总统和总理均由社会党人担任的局面,南欧这块古老大陆也第一次成为社会党的“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3.
原苏联东欧地区左翼力量现状及前景斯人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原苏东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共产党相继丧失政权,“民主派”或反对派力量上台执政,右翼力量一度占居上风。但1992年以来,该地区政治力量对比又开始发生变化,左翼力量在政坛上逐步取得优势。在全部27个...  相似文献   

4.
社会党国际是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国际性组织,在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特别是在西欧,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社会党国际的组织状况各国社会党的国际联合组织,最早应推1899年在巴黎成立的第二国际。早期曾对工人运动起过积极作用,以后第二国际由于内部的机会主义迅速滋长,逐渐分化为三派,而右派和“中派”修正主义者占据了第二国  相似文献   

5.
社会党国际是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国际性组织,在当代世界政治舞台上,特别是在西欧,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一、社会党国际的组织状况各国社会党的国际联合组织,最早应推1899年在巴黎成立的第二国际。早期曾对工人运动起过积极作用,以后第二国际由于内部的机会主义迅速滋长,逐渐分化为三派,而右派和“中派”修正主义者占据了第二国  相似文献   

6.
1997年4月19日,保加利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民主力量联盟获胜,并于5月21日组成了以民盟主席伊凡·科斯托夫为总理的新政府。 一、议会大选及新政府组成 (一)社会党执政失败导致议会提前大选。在1994年12月举行的议会大选中获胜的社会党在执政两年后因未能解决严重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和社会治安等问题,于1996年底被迫辞职。1997年初,社会党打算重新组阁,但右翼的民主力量联盟坚决反对其继续执政,要求提  相似文献   

7.
追求变革、寻找替代资本主义模式的新方案是欧洲左翼力量长期追求的战略目标之一,而左翼学术组织在这一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智囊团"的作用。其中,"变革"(Transform)是欧洲大陆左翼力量开展国际合作的典范。该国际网络组织是一个由来自欧洲大陆16个国家的22个学术团体组成的左翼学术组织群,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拉美地区的政治形势呈现以下特点 :地区政治形势比较稳定 ,“热点”减少 ,没有发生新的、重大的国内国际冲突 ;民主化进程取得进展 ,大选平稳进行 ,政权交接顺利。但民主的基础并不牢固 ;经济困难的加剧会为中左翼政治力量的发展提供更大空间。拉美一些国家的政治状况 :墨西哥新总统福克斯执政近 1年 ,在培育新型政治关系方面有所建树 ,其他方面政绩平平 ;哥伦比亚仍为地区“热点”,和谈举步维艰 ;委内瑞拉形势趋于紧张 ;阿根廷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动荡。拉美政坛已暴露出的新老问题都有着深刻的结构性根源 ,短期内不可能得到解决 ,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未来几年内拉美政坛可能会进入一个较为动荡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2015年11月22日,阿根廷举行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右翼在野党变革联盟(Cambiemos)领袖毛里西奥·马克里(Mauricio Macri)以51.45%得票率险胜中左翼执政联盟胜利阵线支持的丹尼尔·肖利(DanielScioli),当选总统,结束了左翼连续12年的执政,被认为是拉美右翼力量东山再起的标志性胜利.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党国际与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华清社会党国际与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关系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1951年6月社会党国际成立到1962年6月奥斯陆会议,在这一阶段,社会党国际与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关系,其在拉美也没有多大影响,第2...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自民党一党长期执政长达38年,这在西方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自民党是在1955年诞生的,同年社会党也结束了左右两派分裂状态而实现统一,从而形成了以自民党和社会党对立为核心的所谓1955年体制。在美苏对立的国际格局下,自民党亲美反苏,社会党亲苏反美,一党靠一极,阵线很分明,而亲美保守的自民党掌权,实质上是靠了美国的扶植和支持,加之在日本除了自民党以外不存在可与自民党抗衡的保守大党与之抗争,这样就使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6日,在法国总统大选第二轮投票中,传统左翼"社会党"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险胜卫冕总统、传统右翼"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尼古拉·萨科齐,①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七任总统,并于5月15日开始了他的五年任期。时隔17年后,爱丽舍宫再次迎来一位出身左翼的总统,法国政治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一、经验丰富的政坛老将弗朗索瓦·奥朗德,1954年8月12日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小城鲁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  相似文献   

13.
1981年5月10日,法国社会党夺取了总统选举的胜利,社会党领袖弗朗索瓦·密特朗以52%的多数票击败了前任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四任总统。紧接着,社会党又在6月21日的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获得了绝对多数,并于6月23日组成了以社会党为主体、有几名左翼人士和法国共产党党员参加的政府,从而开创了23年来社会党首次执政的局面。法国这一局势的变动引起了世界舆论的震惊,各方面对法国政局的未来作出种种预测,有的甚至认为法国社会党在这次总统选举和议会改选中的胜利将作为一个“重大转折”写进法国近代史。对于法国外交政策,由于它在这次竞选中比之过去占据了比较引人注目的地位,舆论界更是议论纷纷。有的认为,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以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等10多个拉美国家的中左翼力量先后通过选举上台执政,拉美政局呈现出"左强右弱"的态势,同期拉美经济也进入平稳快速增长期。但近年来,伴随世界经济形势低迷,拉美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拉美主要执政左翼力量或选举失利乃至下野,或面临经济下滑和社会矛盾激化等困境。这既缘于全球和地区经济不振等现实原因,也与拉美左翼自身建设和处于对发展道路的探索阶段等因素密不可分,比如拉美左翼未能真正找到新自由主义的替代方案,资本主义体制限制了拉美左翼的变革,左翼政党自身党建薄弱且未能妥善应对民生诉求和民意变化等。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美国对拉美的战略调整对地区左右翼力量对比带来的深远影响。从当前拉美左翼执政困境判断拉美政党政治已由"左倾"向"右摆"为时尚早,但各国左翼亟待审时度势、整顿调整,才能重整旗鼓、持续发展。此外,目前拉美左右翼力量对比变化对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委内瑞拉现在由基督教社会党执政。埃雷拉政府自1979年3月12日就职以来,在对外关系方面,遵循基督教社会党主张的国际社会正义、世界共同利益、思想多元化等原则,执行求实的民族主义对外政策,实行积极的“开放外交”,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并与第三世界国家一道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为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圭亚那主要左翼政党人民进步党(人进党),在拉美左翼政治力量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人进党自成立以来已经历波折期、低谷期、崛起期和转折期。苏东剧变后圭亚那人进党根据国内国际新形势调整自己的理论战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国际形势等层面提出了系列新看法:主张建立民族民主的包容性国家,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战略,发展进步的多元文化,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建立全球人类新秩序等。在政治实践领域,人进党坚持民主选举和议会斗争道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构建"善治、联盟、民主"的政治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奉行和平友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寻求国外援助、减少国家债务负担等。积极有效的政治实践也是人进党长期执政的根本保证。2015年大选中人进党以微弱差距失去执政地位,但未来该党仍有重新上台执政的实力和可能性,同时也面临几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2002年拉美的政治形势和对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拉美政局比上年更为动荡 ,一些国家的左翼力量重新崛起。这一年 ,拉美对外关系十分活跃。2 0 0 2年拉美政治形势的主要特点一 拉美地区政治形势总体基本稳定 ,但南美洲一些国家政局更加动荡。2 0 0 2年 ,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形势相对稳定 ,但南美洲不少国家的政局比过去更加动荡。南美洲动荡的形势已从安第斯国家扩展到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等南锥体国家。阿根廷于 2 0 0 1年 1 2月 1 9日爆发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 ,在半个月内 ,先后出现 5位总统。2 0 0 2年元旦阿根廷议会推选杜阿尔德为代总统。杜阿尔德执政以来 ,为克…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法国社会党在地方选举中大败,总理埃罗辞职,时任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出任新总理。仅仅四个月后,2014年8月25日瓦尔斯内阁总辞职,成为第五共和国最短命政府,但瓦尔斯仍获奥朗德总统信任而留任总理,并受命重新组阁。同年9月,瓦尔斯要求国民议会举行信任投票,以重申立场、挽回国民对政府的信心。他坚持“执政就意味着行动、坚持和改革”的理念。∞如此个性坚强、行事果断的左派新总理虽然在左翼阵营中保持了较高支持率,但在社会党内部却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政坛变化较大,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一年,也是4国加入欧洲一体化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 一、政治形势 4国举行议会或地方政权换届选举,党派斗争掀起新的一轮高潮,但未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政局保持相对稳定。 (一)围绕选举,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激烈较量。匈国会大选中,原执政的匈牙利社会党  相似文献   

20.
我十分荣幸能够应邀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拉美问题国际学术论坛,和大家一起共同研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及中国同这一重要地区的关系。下面,我愿就过去一年来的拉美和加勒比形势及中拉关系8谈几点看法。一2006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形势特点(一)政局总体保持稳定,左翼力量不断上升。12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举行了大选,虽在选举和政权更迭过程中个别国家小有涟漪,但总体上波澜不惊,表明地区民主政治体制日臻巩固和成熟。纵观地区大选形势,社会运动蓬勃发展,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新兴政治力量和人物脱颖而出。左翼力量明显壮大,在许多国家大选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