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中国的形象建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由他者主导的。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明交往空前深刻,大众传媒空前发达,中国应该抓住机会为自己发声,通过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将形象建构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文化传播的内容和策略入手,协调表层文化与底层文化、平衡历史传统与当代生活、兼顾中国立场与天下情怀,通过分析受众实现分层传播,在传统文化的内核里融入现代化的中国元素,将古老、现代和未来的中国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平等互鉴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国际期望和自身利益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韩流,如今在中国一枝独秀,影响较大。在我们打开国门,欢迎韩流到来时,也应剖析韩流现象,分析韩流盛行原因。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深厚,但是在文化的海外传播方面还做得不够,我们应总结韩国文化海外扩张之道,从而助推中国文化更好地向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不断拓展,翻译的作品、介绍的作家、翻译的语种逐渐增多,作品的传播受众、传播国家及地区也越来越多.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现状、传播模式、传播效果的分析,探讨了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影响,提出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应发挥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综合效应;提高翻译质量,加强海外市场营销;并注重文化品牌,传播经典文化.  相似文献   

4.
典籍外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面,中国科技典籍之于理性至上的英语世界国家,其"科技"属性的亲和力、号召力符合受众的"期待视域",应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在中国哲学、文学等典籍外译传播如火如荼的同时,上万部科技典籍中英译出版的仅86部,其传播力亟待加强。基于美国图书馆馆藏检索系统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通过调研中国科技典籍译本在遍布全球各个地区的25000余家公立和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流传数据,梳理出现有译本的传播特征,结合网络时代媒介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提高传播效率的途径、方法:典籍数字化的互动型传播、多语言媒介传播、跨媒介传播等。以建立电子语料库为切入点,探索科技典籍外译的跨文化传播模式,实现译本数据化、学术资源普及化,提高受众获取中国科技典籍相关资源的可得性,建立更便捷易用的传播渠道,降低使用成本,使用复合式视听媒介更好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需求,为提升中国科技典籍英译本的海外传播效果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也是公民的主要职责之一。在全球化浪潮下的今天,对于构建良好国家形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思考,是需要好好探究一下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学术发展史中,海外的中华文明研究、中国研究是一门历史悠久、传承不断的学科。该学科的发展,对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社会、中华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海外中国学、中国研究,既应研究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还应研究现代中国,研究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与经验,研究中国道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角色与贡献,解码中国之治、回答世界之问。当前,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人们已经看到,中国之治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新贡献。解码中国之治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也能够为世界中国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相互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海外中国留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后续人才资源。出国后,大部分留学生爱国意识有所增强,同时还应自觉形成展现国家形象的责任意识、维护国家利益的担当意识、推动文明互鉴的交流意识以及参与全球事务的革新意识,认识到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荣辱与共,不断增强自身所承载的多维角色意识。  相似文献   

8.
唐娟 《人民论坛》2024,(5):96-9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全面推进国际传播工作。通过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在过去近三百年时间里通过翻译、演出等多种形式为海外受众所熟知与接受,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古典戏剧为海外世界所接受的历史过程可以总结为由误解到理解、由片面到全面、由特征到本质、由被动到主动。虽然中国古典戏剧如今已广泛地传播至海外,然而其传播仍然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对此,中国古典戏剧的跨文化传播需要坚持创新多元的文化视野,实现彰显民族文化特色与获得外国文化认同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庄新 《湖北社会科学》2023,(12):124-132
19世纪以来,海外汉学期刊成为研究、传播中国知识的重要媒介,推进了中国知识的国际传播。《中国丛报》等在华英文期刊聚合起19世纪前中期来华的西人精英,向西方介绍了中国的方方面面,并在系统性物质实践中产生出19世纪英语世界关于中国知识的新权威。媒介版式、印刷技术、传播网络等多重因素共同塑造了19世纪前中期海外汉学期刊生产及传播中国知识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任慧 《人民论坛》2014,(10):183-185
提升我国文化传播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笔者通过了解我国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分析提升文化传播能力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提升我国文化传播能力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使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相似文献   

13.
谢稚 《理论月刊》2010,(2):91-94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应该通过打造自己的国际主流媒体,向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特别是要扭转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报道及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以“沟通、理解、宣传、引导”为着眼点。论述我国媒体在对外传播中提升国家形象的策略。在对外传播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渠道。除传统媒体外,还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在全球舆论舞台上引导国际社会和民众,从而掌握更多的主动权,提升我国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相似文献   

14.
梅新育 《同舟共进》2014,(11):35-37
中国该如何开展海外“维稳”?这个问题已日益鲜明地摆到了面前。不仅因为海外销售市场、原料和能源供给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已相当显著,中国海外经济权益越来越多,短期或长期停留海外的国民人数已相当庞大且还在继续快速增长;还因为其他国家对此要求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公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对外传播日益受到关注,其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他国民众对中国的认同度。出于符号选择与信息编码的不恰当、传播手段的单薄以及受众的误读等原因,中国的对外传播目前在某些方面尚还不甚理想,聚焦当代中国对外传播中的难点,并着力探讨其解决的路径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齐岳峰 《小康》2012,(7):63-65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发展,中国海外利益快速延伸。与之相伴的,是中国必须对遍及世界的国家利益作出安全保障的规划当中国一次次骄傲地站在世界舞台上迎接全球诸国的高期望值时,在闪光灯的背后,其实亦存在着无尽的烦恼。近日,中国渔船和渔民被朝鲜扣留、中菲黄岩岛冲突影响中国在菲投资等等事件,使中国海外利益保护问题继去年利比亚大撤侨后,再次成为民众  相似文献   

17.
韦宏 《前沿》2012,(13):168-170
2009年中国首次在美国投放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制造,世界合作》,借此改善美国民众对中国产品的了解和认识,提升中国在世界眼中的形象。三年后我们再次反观这部宣传片,其影响力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有哪些?本文通过对比中美媒体的报道,分析其传播效果和问题所在,从而探讨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8.
正曼彻斯特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是英国第三大城市。境内有曼彻斯特大学、皇家北方音乐学院等多所知名高校。曼彻斯特市学生人数多达73000,仅曼彻斯特大学的在校学生就约23600人,其中有6000多名研究生,约2500海外留学生来自150个不同的国家。曼城境内以中国留学生人数为冠,每年还接收120位左右的中国访问学者。中国文化符号是曼城一大特色,中国城,中国餐厅,以及一年一度的中国年庆典都非常醒目。教堂是曼城另一个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大大小小、各具  相似文献   

19.
20.
虽然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经过十年紧锣密鼓的布局与推进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中国仍未完全获得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也未及时有效回应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定位而将面临的世界地缘政治版图的位移和全球传播生态的变革。在廓清跨文化传播能力及国际传播能力历史渊源和厘清中国所面临的国情和世情的基础上,本文从锻造国际传播“大-小”双系统、铸就国际传播“软-硬”双实力、融合国际传播“内-外”双能力三个面向及六个维度深度重构了国际传播能力这一概念,并藉此尝试提出了中国国际传播的结构化转向、多元化思维、全球化思考和市场化思路转型路径,有利于国际舆论主导权的转向和国际传播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