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7年秋,山西军阀阎锡山在中共影响和帮助下,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1938年总兵力发展到26个团,编为四个纵队;共产党员薄一波为第一纵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活动在太岳地区。新军名义上届阎锡山领导。1939年秋,阎锡山让薄一波参加他的“秋林会议”(陕西宜川县秋林镇)。一天早晨,阎锡山正在房中洗脸,薄一波走了进去。“你那个地方有没有共产党?”阎锡山一面洗脸一面问。薄一波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阎老西对他不放心,有意出个难题试探他。他很巧妙地答:“我怀疑我那个地方一定有共产党,对这个…  相似文献   

2.
罗晓红 《党史文苑》2010,(11):49-52
阎锡山接受中共代表薄一波的"约法三章",与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之后,的确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抗战。他为应付时局,放手让薄一波组建新军,推动了山西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阎锡山与中共在山西抗日战场上的三年合作,  相似文献   

3.
阎锡山接受中共代表薄一波的约法三章,与中共建立了统一战线之后,的确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实实在在地进行了三年卓有成效的抗战。他为应付时局,放手让薄一波组建新军,推动了山西抗日力量的蓬勃发展。阎锡山与中共在山西抗日战场上的三年合作,可谓功勋卓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晚上,太原山西国民师范礼堂内人声喧哗,气氛热烈。牺盟总会正在举行欢送军政训练班王镛等13名东北籍学员北上抗日的大会。同一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阎锡山对战争是有预料的,他把薄一波请回山西和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成立牺盟会、办“军政训练班”,都是为应对战争做的准备。但阎锡山的嫡系们并不了解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要求把薄一波赶走。当阎锡山看到东花园官邸跪了一地“请愿”的晋绥军将领时,大为恼火,他骂他们“目光短浅,糊涂”……阎锡山还是要用薄一波的。芦沟桥事变刚爆发,阎锡山就急…  相似文献   

5.
1936年11月3日,三晋大地已进入深秋。中共代表薄一波一行冒着寒冷,带着中共中央的殷切期待来到太原,与“山西王”阎锡山等实现第一次会晤。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 ,面对山西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复杂矛盾 ,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构思了一个“新策略”。在抗日的交叉点上 ,他首选共产党人薄一波来实施这一“新策略”。薄一波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到山西 ,与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鉴于山西工作的特殊性 ,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由薄一波领导组建一个独立的公开工作系统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薄一波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 ,依托牺盟会和山西新军 ,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薄一波领导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从山西的实际情况出发 ,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 ,找到了解决山西问题的特殊方法 ,从而在山西抗战和统一战线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1936年11月3日,三晋大地已进入深秋。中共代表薄一波一行冒着寒冷,带着中共中央的殷切期待来到太原,与"山西王"阎锡山等实现第一次会晤。双方坐定,一番寒暄过后,薄一波直入正题,开诚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与薄一波曾同在白区工作,两人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6年,刘少奇赴华北,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当时,薄一波身陷国民党监狱,是以刘少奇为首的北方局将他及其他一些革命者营救出来的。出狱后,薄一波在刘少奇的直接领导下,以抗日活动家的身份与阎锡山建立上层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9.
正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山西危在旦夕。在此情况下,阎锡山和薄一波协商组建新军,后经阎同意,先试建一个总队(团),定名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简称决死队)。1937年8月1日,山西第一支新军决死队宣告成立。为确保党对山西新军的领导,把其建成真正的抗日武装,薄一波在组建过程中,经过对阎锡山邀其回晋并让其接办牺盟会和组建新军的深刻分析,向阎提出并经阎同意,在山西新军中  相似文献   

10.
山西一直由军阀阎锡山统治,他控制了军政、经济等大权,形成比较稳固的地方势力.日寇进犯,他没有后退之地,蒋介石又借机想吃掉他.刘少奇看清楚阎锡山的这个处境,分析他为了自保,联共抗战是可能的.早在1936年下半年,就指示刚出狱的薄一波接受阎锡山的邀请,回山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把大批党员干部安排到牺盟会组织里,创建了“新军”.这些组织和武装,名义上都是阎锡山直接领导的,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15日,最后一位七届中央委员、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同志病逝了,享年99岁。薄老自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就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光荣的革命事业。抗战期间,为了团结阎锡山抗日,薄一波深入山西,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抗战了八年,智斗了八年。1945年,党的七大在延安举行,薄一波作为候补中委被提名。有的同志认为薄一波曾经入过狱,当候补中委不合适。毛泽东听到这一情况后说,为什么不可以当选为正式中委?提候补中委就不妥。就这样,37岁的薄一波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薄一波是财政部的首任部长,在新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薄一波得到毛泽东的高度称赞,被戏称为经济战线的“四大名旦”之一。  相似文献   

12.
薄一波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共和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回到山西,与地方实力派阎锡山成功地建立了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依托牺盟会和山西新军,采取“特殊的工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党的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高度地统一起来,从而为山西抗战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薄一波,山西定襄人, 1908年出生。 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国民师范读书。 192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  相似文献   

13.
薄一波等人主持“牺盟会”的日常工作后,就在杨献珍等的有力协助下,立即将阎锡山“宣传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武装民众”的口号和“武装30万国民兵”、“组织百万民众”的两大计划接受过来,并在“把握现实”中加以改造执行,使之成为组织千百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薄一波经征得阎锡山的认可,在“牺盟会”的名义下,利用山西军政训练委员会直属的“山西军政训练班”为阵地,曾先后开办了各种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抗日救亡运动的军事、政治及民运工作干部。如1936年12月就连续开办了两期“临时村政协助员…  相似文献   

14.
<正>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是抗日战争初期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战斗在华北抗日战场上的一支抗日武装。1937年七七事变后,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迫于形势,接受了共产党人薄一波等关于组建山西新军的建议,并委托薄一波负责。1937年8月1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在太原成立。同年11月,发展到4个纵队。其时,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派遣大批军政干部参加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若飞被捕后,在归绥监狱关押了4年又8个月.1 936年7月,迫于华北的形势,主政绥远省的傅作义经与阎锡山计议,决定将王若飞解送太原,关进太原陆军监狱.薄一波和杨献珍等同志到山西后,中共中央北方局交给他们的一项任务就是要积极设法把王若飞营救出来.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西郊万安公墓,长眠着我军一位年仅37岁的高级将领。他曾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和薄一波并肩战斗,铮铮铁骨让敌人胆寒;他曾在“晋西事变”中与阎锡山斗智斗勇,屡挫其奸谋;他曾在陈谢兵团挺进豫西中,与陈赓一道运筹帷幄,笑歼国民党武庭麟的十五军……他,就是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娃娃将军”。  相似文献   

17.
田晓晴 《湘潮》2008,(2):8-10
薄一波长期从事党的白区工作,一直未能与毛泽东相见,直到抗日战争后期,薄一波来到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才有机会见到毛泽东。这次见面毛泽东与薄一波在枣园促膝谈心长达8个小时,给薄一波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薄一波等人主持"牺盟会"的日常工作后,就在杨献珍等的有力协助下,立即将阎锡山"宣传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武装民众"的口号和"武装30万国民兵"、"组织百万民众"的两大计划接受过来,并在"把握现实"中加以改造执行,使之成为组织千百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不能驰骋疆场的续范亭,时刻关注革命形势的发展,继续为抗日救国做了大量工作。他曾对医生说:“我躺在床上,不能走,不能喊,不能上战场与敌人厮杀,但可用手中的笔同敌人进行斗争。” 1944年夏天,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前来延安。他们途经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时,阎锡山大肆恶毒攻击山西新军、八路军和共产党。毛泽东看到有关报道后,提出请续范亭、薄一波、韩钧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览》2010,(5):54-55
抗战前,薄一波被国民党逮捕,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南京曾拟立即枪毙薄一波等12名重犯。可是.华北国民党当局却没有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