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言说方式入手阐述“女性个人化小说”在话语体系建构方面的意义:话语的批判性;语言乌托邦的建构(反传统审美经验的女性化命名、文本名称;介乎小说与诗歌间的叙述方式;文本诗意化倾向);个体经验化与自我指涉性的话语内容;以私语寻求对话的隐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各类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的塑造,海外华文女作家陈若曦在其后期婚恋小说创作中表现了父权社会的性别文化模式既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又束缚了男性的自由这一社会历史与现实。她把女性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和人的问题放在同一层面来探讨,以此进一步引发我们对人本身结构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女性就业与先进性别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女性的就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社会转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女性的就业处境愈加困难。其中,传统性别文化带来的性别歧视,是女性就业难背后深藏的重要文化因素。解决女性就业难,必须大力加强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从理论研究、男女参与、社会宣传、法律构建等方面为实现女性平等就业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大众传媒在宣传和倡导先进性别文化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贬抑女性形象的信息。传统文化中落后性别文化观念和追求利益是大众传媒传播女性负面信息的主要原因。构建先进性别文化,需要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行为示范,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和大众传媒的自律机制。  相似文献   

5.
胡慧翼 《理论学刊》2003,32(5):153-155
21世纪的中国影视创作,理应反映出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女性意识的新的高度.然而由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原作所具有的女性立场、所体现的具有时代进步色彩的女性意识往往被消解了,而代之以或隐或显的传统男性视角.这一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以男权文化为底蕴的大众审美心理和接受视野的存在是造成这一文化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吴学丽 《理论学刊》2004,(1):108-109
不断超越男权文化的遮蔽成为现代女性寻求自由的基本特征,但现实的结果却使女性深陷世俗的宿命难以自拔。琼·杰伯逊从激进的女性主义立场出发,将对人类自由的关注转移到男女性别文化中考量,力求在文化符号的迷雾中揭示出传统男权文化语符中的“第二性”——女性在现代的性别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7.
女神崇拜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女神众多,女神形象强化和表明了一些社会所推崇的制度和规范,女神崇拜对女性的社会生活和性别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彩霞 《理论学刊》2005,(8):119-121
性别,不仅是基于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区分,更是被社会化了的判别人的范畴和标准。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性别已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既把女性群体作为人生苦难的承受者,将其异于男性的特殊生存状态予以呈现和解剖,又期望有一日,她们能穿越历史的隧道寻求到突围的路径———这是萧红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生命体验和独特视角所达到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9.
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家庭教育、经济背景、自然环境、教育投入等多重客观因素的制约,宁夏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发展仍然缓慢。本文通过对宁夏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发展中性别与公平问题研究分析,提出改变其女性教育公平和性别平等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先进性别文化必须是大众认可的文化,是反映大众基本特色、需求和本色的文化,是为大众践行的文化,是为大众传播的文化。由此,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必须从反映当代中国社会性别文化建设中大众特别是女性大众的主体地位出发,以大众认同维度、大众参与维度和大众传播维度的三维指向推进先进性别文化建设。在这里,大众认同表明的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大众参与反映的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推动力量,大众表达体现的是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理论、实践的结合和转化问题,只有在这样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理顺了思路,明确了路径,才能推动先进性别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