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舒展 《唯实》2000,(10):68-69
形容这伙人或那帮人的阴狠毒辣流氓习气,常常会冒出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俗谚。可是据传媒报道,在新疆裕民县察汗托海牧场,一名哈萨克学生发现了一只白乌鸦,将它放在黑乌鸦窝里,黑鸦们群起叼咬,学生只好将这只白乌鸦放回大自然(2000年7月12日《羊城晚报》第8版).黑乌鸦是由于嫉妒心呢,还是由于掉斥异己;白乌鸦是由于基因变异呢,还是一个新的品种;那只好留待专家予以论证了。  相似文献   

2.
梁新 《学习月刊》2013,(16):1-1
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一个光荣传统,也是新时期对领导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到基层去。先要解决好为什么去?干什么去?没有明确目标.很可能使下基层成为轰轰烈烈的“走过场”.认认真真“做样子”。对于不解决问题的下基层.群众最反感,最不满意。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16):78-78
段子: 乌鸦嘴 乌鸦妈妈生病了,小乌鸦看着病床上妈妈憔悴的模样,心疼得大哭:“妈妈,你快点好起来,千万不要离开我。”妈妈感动地说:“乖孩子,你如果不是乌鸦嘴该多好。”没几日,乌鸦妈妈死了。  相似文献   

4.
要站得更高     
《学习导报》2014,(1):63-63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昵?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相似文献   

5.
最近。“记者无疆界组织”频频现身于西方媒体,几乎在每篇有关北京奥运的报道中.都能看到他们四处叫嚣的身影。其实,在欧洲,很多人对这个打着捍卫新闻自由旗号的组织颇为反感.认为他们是一群爱作秀、受大财团控制的机会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朱海滔 《求贤》2008,(1):45-45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近日在全区万名干部下基层动员大会上说:干部下基层的风气还不够浓厚.有的即使下去,也是“一阵风”,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心思不在群众身上。形式主义害死人,群众也最反感。  相似文献   

7.
我们从小就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的是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用嘴把衔到的小石子放到瓶子里,使没装满水的瓶子里的水位得到提升,喝到了水。大家都夸乌鸦聪明。几年后,老乌鸦的后代,三只小乌鸦之间进行了一场新乌鸦  相似文献   

8.
“在常见的官场形式主义中,您最反感的是哪一种?”根据得票率排序得出,公众最反感的官场形式主义前五位依次是:  相似文献   

9.
官话套话空洞无物.多年来相沿成习.特别是会议及报道中官话套话至今不绝于耳.高校新闻也不例外。今年,《人民日报》向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此言一出,应者云集,可见网友对官话套话之感受深刻。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中.亦有关于新闻报道的规定.可见中央改进新闻宣传报道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世声     
《党课》2010,(7):125-125
“世上存在着三类鸟:一类叫喜鹊——每天都在歌颂时代的进步,在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一类叫乌鸦——每天都在揭露进步的真相,在努力推动着社会科学发展;一类叫家雀——每天什么都不愿意干,气性还很大。从数量上讲,家雀最多,喜鹊次之,乌鸦最少。”  相似文献   

11.
“建议将省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由现在的300元一年增加到2000元一年.列入省财政预算。”这是不久前湖南省人大代表刘裔厚在湖南“两会”上提交的一则建议.这则人大代表要“待遇”的建议.有的人看了心中也许会生出反感.我却发自内心地为之叫好。我认为,这是“代表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回归.其现实影响和深远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陶晓颖 《学习月刊》2010,(22):79-80
长期以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脱离学生的成长状况,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培养,使得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现出明显的不喜欢、不认同.少数学生甚至有不接受和反感的情绪。然而,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需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引导高职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帮助其抵御不良风气。  相似文献   

13.
舒展 《唯实》2000,(10)
形容这伙人或那帮人的阴狠毒辣流氓习气 ,常常会冒出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的俗谚。可是据传媒报道 ,在新疆裕民县察汗托海牧场 ,一名哈萨克学生发现了一只白乌鸦 ,将它放在黑乌鸦窝里 ,黑鸦们群起叼咬 ,学生只好将这只白乌鸦放回大自然 (2 0 0 0年 7月 12日《羊城晚报》第 8版 )。黑乌鸦是由于嫉妒心呢 ,还是由于排斥异己 ;白乌鸦是由于基因变异呢 ,还是一个新的品种 ;那只好留待专家予以论证了。鲁迅自喻为猫头鹰 ,民间传说它是预告不祥的鸟。鲁迅还自喻为火乌鸦 ,飞到哪儿 ,就会引起燃烧。这些比喻都带有自咎的性质 ,远不如学贯中西的学…  相似文献   

14.
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一片荒凉与黑暗.人们只能在无穷无尽的长夜中.忍受着饥寒和恐惧。后来,一位名叫普罗米修斯的天神,不忍人类在黑暗和痛苦中呻吟,冒死从天上盗窃火种到人间。从此.长夜沉沉的大地燃起了星火,驱逐了寒冷,烧熟了食物……不料,这件事得罪了主神宙斯。这个疯狂的主神把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的山崖上.每天派乌鸦去啄食他的心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普罗米修斯熬受了五千年的痛苦,仍然昂着不屈的头,欣慰地望着人们朝着光明的路一步一步地走来……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讲话的受众面离不开基层百姓.讲什么样的话,看起来是小事,实则关系到深入基层和转变作风的大问题。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讲“官话”、“大话”、“套话”、“假话”群众就不爱听、不想听甚至反感。而讲人民群众喜欢听的话、有人情味的话,就能够与老百姓拉近距离,就会起到“良言一句暖三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上有些人眼里,对媒体曝光怕得要死,恨得要命,认为记者戳了他们的“痛处”,揭了他们的“伤疤”,便恶语伤人,把正确的批评性报道斥之为“乌鸦新闻”。其实,乌鸦是益鸟,只是由于它的叫声粗厉嘶哑,加上一身黑装,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但乌鸦警惕性很高,当它发现有什么动静时,就会发出惊叫声,有“预报”之功能;而迷信者则认为,乌鸦总是口出“丧信”,给人带去的是“凶信恶报”,难怪一些心中有“鬼”的人,把批评性报道诅咒为“乌鸦新闻”。什么叫新闻?“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语),当然也包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预告、预警等。特别是被一些人污蔑为“乌鸦新闻”的批评性报道,除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批评,起到警示作用外,  相似文献   

17.
乌鸦与喜鹊(杂文)邢书良微服私访的故事,向来很合中国人的口味,包公陈州粜粮啊,况钟化装查访啊,包括近年的电视剧《戏说乾隆》啊,人们津津乐道。实际生活中.偶尔也有官员们隐瞒身份作出一船平头百姓的模样到基层了解情况的报道,如某市领导挤了一趟公共汽车,某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官员“雷语”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物价高吗?有官员称.国人就得承受“物价高、人价高、钱价高”的“三高”:房价贵吗?有官员反复称.中国的房价其实不贵:反感强行拆迁吗?“没有拆迁就没有新中国”.“不强拆知识分子吃什么”:对待违反计生政策的公民.有官员咆哮“我想怎么剁就怎么剁”。凡此种种.令公众感觉到.这类官员说话.专...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廉政瞭望》2003,(9):34-34
现在人们对很多腐败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像吃吃喝喝,收受礼物,警车开道这些事情已经制度化程式化了,成为官场潜规则.谁不遵守就会吃亏受处罚。像前些年老百姓最反感的吃喝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丰泽园饭庄厨师陈爱武因为举报商业部长王磊吃饭少交钱而成名,现在听来简直像天方夜谭。领导吃饭还交钱,收钱人、给钱人是不是有病  相似文献   

20.
顾保孜 《湘潮》2010,(2):51-56
陶铸是一团烈火,能烤热你,也能灼伤你。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就顶撞了毛泽东。调到中央以后,陶铸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江青等人的极大反感。一场风波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