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间,工人阶级承担了很大的改革风险,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工人阶级中出现了“弱势群体”,这是就业利益和劳动报酬利益没有得到保障的群体。一些工人的经济政治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直接影响到他们积极作用的发挥,成为影响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改革是必要的,也是必须付出成本的,但这些成本不应仅由工人阶级某一部分人承担,而应由全社会承担。工人阶级利益所受的影响,理应获得相应的补偿。  相似文献   

2.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中处于竞争弱势的阶层和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创造财富、就业竞争方面缺乏能力,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等方面得不到社会应有的保障。这个群体主要由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贫困人群、农民工等组成。关注弱势群体是公安工作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关注弱势群体是目前公安工作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值得我们教师经常思考、探索和研究的永恒课题。在我国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及其新理念的贯彻实施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或课改新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整合不够而影响教学实效的一些现象仍然存在。“满堂、哄堂、冷堂、拖堂”是中学课堂教学的“常见病”。一是“满堂”现象。就是通常说的“满堂灌”。它反映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错位。其实,检验课堂教学实效的依据不是我们老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得到了多少,得到了多少对他今后发展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袁广林 《公安教育》2002,(4):44-44,38
课堂教学是目前的教育体制中最主要的一种教学形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迅猛发展,形势的巨大变化将对我们的教育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现在的那些教学方法不能有突破性的改革,就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一、变更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为以学生为主的发现式教学“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对长期以来盛行“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的形象比喻。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的地位,忽视了学生…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规模已达1.4亿—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一个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执政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并切实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弱势群体的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如果他们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赖以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影响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促使我们每一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教学,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存在着过多注重形式,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仍是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高中思想政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二、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问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  相似文献   

7.
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缺位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载:一个流浪汉在110与救助站之间就“先救治还是先救助”的争议中死在救助站门口。这一报道再次将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问题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几年前的孙志刚案推动了中国救助体制的改革,“收容站”改为了“救助站”,然而在新的救助体制实行几年后,却又出现了城市流浪者在“救助站”门口得不到有效救助的案例,不得不让我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进行再一次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否成功,主要在于有没有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到教学之中。兴趣既是学习取得成就感的结果,同时又是求知欲的起点,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耳聋学生而言,要想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导入新课新颖,使学生产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青少年在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从一般意义上说,青少年本身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在青少年中更加具有特殊性。因此,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研究对于职业高中的教师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障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权益,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如何让职高学生这一弱中之弱的群体也能够像普通高中的学生一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善自我,在掌握一技之长的优势下,在当前较为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一、弱势群体(职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试卷讲评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搞好这一教学环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它却往往得不到师生们的普遍重视,甚至不少学生把试卷讲评课当做“对答案课”,使试卷讲评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我在平时的政治教学工作中,对试卷讲评这一教学环节从未轻易放过。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为弱势群体争医保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主要表现在经济收入上,经济收入低下使得他们在生产、生活等各项事情上都显得捉襟见肘,“这需要政府对他们扶持。”沈曼菁就是市人大代表中一个专门为弱势群体鼓与呼的人。在西亚大酒店见到沈曼菁代表时,她告诉记者,今年她主要是想为弱势群体呼吁解决基本医疗保险的问题。“随着企业改革和  相似文献   

12.
为改革政治课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老师讲条条,学生记条条”的教学方法,我们进行了“学导式”电化教学法的实验。政治课“学导式”电化教学法,是一种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生动活泼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它是电化教学手段与“学导式”教学法的有机结合,其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幻灯、电视录相、录音等)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精讲——作业练习和共同评  相似文献   

13.
面向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迎接挑战,最重要的不是资金,不是资源,而是人,是人的素质。但是,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束缚下,我们的下一代在应付不完的作业、小考、大考、升学考下艰难地长大。他们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张扬。他们能否撑起祖国的脊梁,托起明天的天空,已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面对新世纪的需求和社会的呼唤,中国的基础教育终于迈出了大踏步的改革——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出现错误,这通常是师生的共同愿望。然而笔者认为,教学中有时错误并不可怕,我们大可不必谈“错”色变。相反,有时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些“美丽的错误”走进课堂,让学生有机会接受“错”的洗礼,达到“改邪归正”。这种“错误”,能够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达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当地寓“错”于政治课堂教学,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呢?这里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以“错”攻“错”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时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是表面的、机械的,对问题…  相似文献   

15.
破沉闷的气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培养情操。四、开发学生智力──学生参与要活起来。学生参与要活起来,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关键。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师生应同唱一台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五、拓宽学生视野──教学手段要活起来。教学手段要活起来,是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催化剂。电教手段的运用,是课堂教学保持活力的一个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此外,还可以通过教学挂图、漫画、图书、板书设计等激发学生积极思…  相似文献   

16.
《科学人生观》是向青年学生介绍人生观的基本常识,帮助他们树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一门思想政治课。在初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开设这门课是很适时、很必要的,尤其是对职业高中学生,更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几年来我们认真运用这门学科来转变学生思想。近几年,农村职业高中学生巩固率普遍较低,很多地方的职高学生“进得来,留不住”。我们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大胆改革,为自己制订了三条教学方法和措施:一是打破不适合我们情况的教学常规,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材施教;二是不“灌”不“填”,激发学生多对照,多思考,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7.
高山低谷之所以令人流连忘返,是因为它们千态万状,跌宕起伏,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使学生如醉如痴,也应有“导入——展开——高潮——结束”的错落有致、环环相扣。一篇文章如果没有高潮,如同一个人失去了眼睛。课堂教学如果没有高潮,如同一个人缺少了灵性。教学高潮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显现。 教学高潮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地组织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审美情绪等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呈现出某种起伏,发生一定程度飞跃的教学状态。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三个面向”,这促使我们认真考虑如何改革第一课堂教学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问题。本文则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我校政教系应届毕业生的教育实习,仅向同志们介绍几项颇受学生们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一、“专题剪报栏”象磁铁般吸引着学生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师对问题的讲授往往不能充分展开。而设立“专题剪报栏”却是一个弥补的好办法。教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计算机被广泛运用。有学者说:“一个新媒体出现了,当我们还不太了解的时候,孩子走在了我们前面。这种情形将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变化。它将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儿童的学习方法,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在孩子面前,我们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了。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同他们一起成长。”有学生说:“我们不喜欢老师居高临下的作风,渴望朋友似的平等交谈,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和愿望,并要爱护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营造…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110,自引:0,他引:110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改革是分阶段进行的,在改革的每一时期都会相伴而生一些与改革初衷相左的事物与现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可视为是改革所付出的一定成本。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积极地、适时地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改革的进一步健康、顺利发展。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出现,便是改革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矛盾现象。对此,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也强调:“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按照中央的精神,我刊从本期始,将聚焦转型时期的弱势群体问题,旨在以一种科学、客观、负责的建设性态度,在全面、深刻分析弱势群体形成的诸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弱势群体工作与生活困难的办法与途径。为了使问题的研究更集中与方便,我们此次所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