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幅名为《赶时髦》的漫画中有这样一则招聘启事:武大郎烧饼店招聘两名本科学历以上的烧饼工,博士生优先录用。作者以辛辣的手笔,鞭挞了当前“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幽默而不失清醒也发出了规范人才市场的呼声。现实中诸如武大郎开烧饼店这样,不从岗位、工种的实际需要出发,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的确是有的。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招聘人员过分追求学历档次,无端技高用人要求,原本职高或中专生足可胜任的工作,偏要“诚招本科生、研究生”。如某地区近几年发布的记帐员、业务员、打字员等招聘广告中,90%以上要求求职者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相似文献   

2.
可笑与可悲     
卖炊饼(馒头)的武大郎,原是个可怜人儿,如今大有发迹的样子。前些年进入漫画,也还只是一般规模的开店老板,不多几年就俨然是世家大族重振门庭的人物了。谓予不信,有报为证。《光明日报》刊登的一篇署名文章说,武大郎的里籍引起了某些人研究考证的兴趣,一些文化人围绕武大郎究竟是河北清河人、还是正宗山东人士这个题目在打笔墨官司,甚至有的人还在酝酿成立武大郎研究会之类的“学术团体”。恕我鄙陋寡识,对这样的“学术问题”竟无所闻,只在《文汇报》“媒体观点”栏的摘编文字中获知一二。对论争的任何一方立论都无可置喙,只不过由此想到清…  相似文献   

3.
西平空心烧饼熊德良西平县的空心烧饼是远近驰名的地方特产,其历史渊源流长,在当地流传不少有关的美丽传说。早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西平人就会制作烧饼。不过,那时的烧饼不是空心的,而是发酵的面粉做成的“牛舌头火烧”。据西平县志记载:公元625年,李渊的次子李...  相似文献   

4.
《安徽统一战线》2001,(3):25-25
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土地和庄稼是人们赖以世代生存的根本,所以古人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没有土地和粮食,人们便不能生存,也就没有国家了,所以社稷就成为国家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速读     
《人民公安》2008,(9):9-9
“我怎么能饰演他.武大郎太丑了,我这么帅气,合适么?是谁这么缺德推荐我演绎这么一个人物?我非得找他们算账不可。” ——对于《水浒传》中的人物,潘长江坦言最喜欢的人是武大郎.因为“这个人物老实善良.讨人喜欢”。但当有网友推荐他在新版《水浒》中饰演武大郎一角时.潘长江立即发出抗议。  相似文献   

6.
“疗妒”解     
妒忌是人类的一种最强烈的情感,它有时可能比爱与恨更激烈,因而导致种种恶果。《红楼梦》第八十回“懦弱迎春肠回九曲,娇怯香菱病入膏肓”(第八十四回目各本有较大差异,此据蒙古王府本与戚序本),贾宝玉有感于香菱之受妒妇夏金桂凌逼而病,问天齐庙的王道士即王一贴:“可有贴女人妒病方子没有?”王道士就胡诌了一个“疗妒汤”。这  相似文献   

7.
三年前仲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假如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 “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 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 那么,孩子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药文化趣谈     
中草药是用来给人治病的,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中,也似乎形成了一派小小的药文化。文人墨客常在“药名”上做文章,隐喻讽刺,幽默诙谐,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下面,我摘录几则从读书阅报中收集到的与药文化有关的佚事,与大家共赏析。一、以药联姻。相传唐代诗人王维未发迹时,有一次上街,见一药店柜台内坐着一位少女,王维心中称奇:“市井之中竟有如此佳丽,不知她才学如何。”王维上前问道:“姑娘,今日小生忘记带药方,请您方便一二不知可否?”姑娘彬彬有礼说:“方便顾客,治病救人乃医家本份。”王维脱口说道:“一买…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每天都有新店开张又有旧店关门的年代,本文主人公林晓经营“整人谷”成为百万富姐的经历,使我们领悟到:创造力是世界上最廉价最高效的创业武器一个好想法,一个新点子,往往是扭转人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突现原形的妖怪狞笑着一步步逼近,大惊失色的唐僧一面步步后退,一面叫着:“悟空!悟空!”这是我们在《西游记》中时常见到的镜头。因此,提起唐僧,很多人都会说他是一个胆小懦弱,优柔寡断的糊涂和尚。其实,真正的唐僧——玄奘,却是一个胆识过人、精明强干的大德法师。  相似文献   

11.
学贵力行     
《弟子规》上说:“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为学了圣贤的名言名句,如果没有去力行圣贤的教诲,只会增长自己的浮华之心,甚至养成傲慢无礼的态度,成就不了圣贤君子。孔子在《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习”就是要在生活中去练习,把所学到的东西不断地去实践。中国古人说,读书志在圣贤,读书贵在变化气质。目的也是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最后成就圣贤人格。  相似文献   

12.
耻,是人培养德行的基础。《说文解字》上对“耻”的解释为:耻,辱也。从心、耳声(“耻”字原写为“和”)。“和”是一个会意字,有闻过心生惭愧之意。羞愧乃心有所惭而生.·故从心。又因耳为听闻的器官。人每因闻过而耳赤面热.故“和”从耳声。当人心生惭愧的时候。不觉会面红耳赤。《孟子》上说:“耻之于人大矣!”意思是说,“耻”这个字对人而言太重要了。为什么重要呢?人如果一有恶念。便生羞耻之心;一行恶事,就有愧恐的感觉。又耻又恐,一定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恶念恶行。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名曾因从事色情服务被处以两年劳动教养的女子,他是一名受人尊敬的中学语文教师;她出生于农村贫困家庭,他生长在城市书香门第;她高一没有读完,他大学本科毕业。她对他说:“我配不上你,我会让你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他对她说:“有爱就够了,爱是我们的一切。”因为有了这份爱,她在劳教所里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努力学习缝纫、裁剪技术,解除劳动教养后,在上海开了一家制衣店,三年时间使一个只有 20平方米的小店发展成为拥有 8个分店、 56名学徒的大店,她本人也成了上海市闸北区个体制衣店中的“大姐大”。 2000…  相似文献   

14.
种好心田     
佛经中有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向一位农夫托钵,农夫说:“我耕田种谷,所以有饭吃;而你不耕田种谷.何以要饭吃?”佛陀说:“我也耕田种谷,我是在所有的众生心中种田,播下善种子,善根会发芽茁壮,而你布施给我,就像是在种福德田。”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牛文元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曾语重心长地给一些地区提醒:现代化虚热要降温!说起虚热,我有很多想法—— 古时候有个笑话,说一老哥们儿一连吃了6个烧饼都没吃饱,直到吃了第7个烧饼时才吃饱。于是,这哥们儿很是懊悔,说前面的那6个烧饼都白吃了。这哥们儿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他不知道这个“饱”是靠一个个烧饼积聚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参加一个干部工作的聚会.一位50岁左右的干部说最近两个膝关节老是酸痛.一般走路没问题.但坐了一阵子之后,觉得站不起来了。有时早上起来.关节有些僵硬.慢慢动一动才渐渐活络。他这一说,周围好几个人都说:“哎哟.我最近也是这样的。”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他们.这种现象90%是由骨质增生引起的。骨质增生俗称骨刺.因为在X光片上面可以看到关节周围的骨骼增生.长得像“刺”一样。在全身每一个关节都可能长骨刺.这也是关节炎的一种.但是中国人最为常见的是长在膝关节、颈椎、腰椎。  相似文献   

17.
苏枫 《小康》2010,(2):88-90
孔夫子到底长成什么样?为《史记》作索引的司马贞描述说,孔子脑袋的形状好像倒过来的屋顶,中间低,四周高。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里则称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府档案则把孔子形容得相当离奇:“张面,河目、海口、牛唇、龙形、龟脊、虎掌……,“胸部矩形,且有文字”。在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看来,孔子大概是“螃蟹脸、抠抠眼、水桶腰、大脑门”。  相似文献   

18.
严伟 《中国人大》2009,(13):51-51
据史书记载:威王二十四年,齐威王和魏惠王在郊外会猎。魏惠王说:“齐国也有宝贝吗?”齐威王说:“没有。”魏惠王说:“我的国家虽然小,但是尚且有十枚直径一寸以上,能照亮十二乘车队的大珍珠。像齐国这样大的国家怎么会没有宝贝呢?”  相似文献   

19.
胡杰 《人民公安》2023,(17):42-45
<正>一帮文物贩子正在交易,发现民警突然出现,其中一名男子拔腿就跑,轻易甩掉了大多数人,唯有一名身高腿长的“瘦民警”紧追不舍。男子前后四次挡下了出租车,可每次往里钻,“瘦民警”都能赶到。文物贩子被“瘦民警”逮住时,喘着粗气说了声:“没想到!”原来,这厮拿过西安体育学院的万米长跑冠军,万万没想到,自己竟跑不过一名民警。  相似文献   

20.
林剑 《两岸关系》2008,(5):70-71
山东人喝酒与山东人的性格一脉相通:率真、耿直与好强。山东人操守着一种与众不同的酒文化:好酒,礼酒还斗酒。对于这种文化现象,东西南北评判不一:有人说,山东人喝酒“真热情”,痛快得真爽;也有人说了,山东人喝酒“太热情”,令人受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