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推进,立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重要领域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关键时刻敢于作为,下好"快手  相似文献   

2.
<正>人民网5月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近日出版发行。其中部分论述第一次公开发表,一些经典语录让人读懂依法治国重要性。"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终把法治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依法治国取得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邓蔚霞 《浙江人大》2015,(Z1):34-37
2015年1月25日,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这是我省十四年来首部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以及第一代计划生育子女的成人成家,空巢老人、独居老人不断增加,养老问题日益成为关系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2014年,《浙江省社会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一类立法计划,我省社会养老服务开始  相似文献   

4.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 2021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担当作为,在确保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 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6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1件,现行有效法律从2020年年底的274件...  相似文献   

5.
2011年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表示,今后地方立法重点将转向社会管理和关注民生,还要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地方立法的"升级换代"。盘点2011年度立法,市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规草案15件,通过10件,涉及社会民生类的立法占据多数"席位",聚焦民生、关注社会领域立法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立法的主线。同时,"成熟几条立几条"、"直面矛盾焦点不回避"的理念贯穿立法始终,使得所立的法规更管用、实施更有效。本文择其要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是2015年一系列法规的审议,还是2016年立法计划的考量,都显示出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贯彻"创新"理念、完善科学、民主立法制度,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用立"良法"来为重庆改革发展、依法治市提供可靠的法制保障。立法"亮点"频闪1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作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表示,2016年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审议《重庆市行政程序条例(草案)》。这标志着这部法规草案在经历去年一审后,将很有可能在今年走完它的立法历程。分析人士认为,法规在通过  相似文献   

7.
丁伟 《上海人大月刊》2009,(3):I0002-I0002
今年人代会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坦陈了立法工作的差距和不足,虽寥寥数语,但入木三分,切中要害。对有些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代表呼声较高的法规,制定和修改不够及时,这本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如每年人代会上都有代表提出关于犬类管理的立法议案,但总是被我们以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理由“化解”了,面对代表的强烈呼声,  相似文献   

8.
<正>发挥立法作用,就是要立善法、立良法,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的结合,从法律制度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使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立法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立法通常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一定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其任务就是建章立制,既为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订章程,又为依法执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立规矩。这与国家治理的目  相似文献   

9.
一、提高立法质量,完善地方法规体系要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实现良法之治,坚持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抓好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的立、改、废工作,更好地发挥地方立法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要全面把握地方立法"不抵触原则"。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结合地方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因地制宜,保证宪法、法律  相似文献   

10.
《公民导刊》2013,(11):10-10
<正>2013年,新一届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明确了"坚持慎立多修,注重管用有效,切实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立法思想,并从6月开始委托西南政法大学对全市地方性法规进行清理。这标志着全市地方性法规接受全面"体检",是加强地方立法、改进立法工作方式、发挥专家学者优势、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实践探索,也是制定重庆市人大五年立法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地方性法规清理是一项立法活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对此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轩、副主任郑洪等领导,以及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多次到西南政法大学检  相似文献   

11.
帅恒 《公民导刊》2016,(4):40-43
正3月16日,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慈善法草案,本次全国人代会备受瞩目的立法议程圆满划上句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最近一年的立法行动亦顺利收官。所谓"最近一年",是以去年的全国人代会为起点,以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为收尾。以此为"年度"标记,更能体现国家立法机关行权的阶段性,也更能清晰展示国家立法一年的风貌。据统计,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6部新法律,修改37部法律和1个有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地方立法趋势。一是创制性立法的空间仍然存在,实施性和配套性立法的比重将逐渐上升。二是随着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不断完善,立改废结合将成为地方立法常态,修改的任务更重。三是立法方式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更加突出和强化立法的整体社会效益。四是地方立法中社会立法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服务型立法将进一步加强。五是新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内容更为专业化和具体化,地方立法朝着内容细化、条文精简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在经历长达10年的调研和起草后,2015年10月和12月,慈善法草案先后两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6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建国向全体代表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的说明。慈善法成为继立法法之后,提交全国人代会审议的又一重要法律。3月11日,福建代表团代表对慈善法草案进行了审议,为进一步完善慈善立法添砖加瓦。科学立法的典范慈善事业被经济学家称作"社会  相似文献   

14.
立法论证是近年来各地人大积极探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立法形式。在地方性法规制定过程中,通过立法论证,尽可能完整阐释预立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前瞻性、紧迫性,分析和破解法规制定中的歧意和难题  相似文献   

15.
《天津人大》2006,(11):48-48
从明年开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每一部新起草的法规。都将有2至3名专家构建法规框架、参与起草和论证。日前,一个囊括法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学科,由全省45名专家组成的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库正式建立。该省将逐步探索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专家学者的法规起草模式,此举将推进该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省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要求,从明年开始,每一部新起草的法规。都要确定2至3名专家库成员构建法规框架、参与起草和论证,  相似文献   

16.
姚丽萍 《中国人大》2008,(10):35-36
《上海市绿化条例》是一部很特别的"民生立法"从一项社区调查开始,到市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再成为立法议案,又回到社区进行立法听证,征询市民意见……直到最后全票通过新法规,每一个立法环节都与民生、民智、民意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阿计 《公民导刊》2016,(3):46-47
正国家立法权是立法体制的核心所在,只有清晰划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权限,并构建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才能确保立法同时行进于民主、高效的轨道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慈善法草案。这是继去年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后,全国人大连续两年行使立法权。近期已经召开的地方人代会也不时传出立法消息,比如今年广东省人代会就通过了广东省地方立法条例修正案。相对于全国和地方人大常委会频繁立法,人民代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法规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地方立法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不过,仍不可否认的是,有关地方立法的事前论证程序、质量控制标准等等,目前国家并无统一的规定,其标准化和规范化还有待确立。一句话,应该立什么,不立什么,哪些立法应急办,哪些立法应缓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控制体系。在这种情形下,立法成本的扩大和立法资源的浪费便不可避免。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地方立法也应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平衡好立法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联系目前的立法工作实践,笔者以为下述几种情况地方立法都应谨慎。一、国…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13,(6):2-2
日前,记者从上海市人大获悉,《上海市社会信用管理条例》已列为今年立法预备项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已纳入地方立法。张春景和盛雷鸣两位代表在今年初该市人代会上领衔提出议案,建议通过地方立法,提升诚信的法律地位,明确信用机构、征信管理体制和失信惩戒法律机制;依法建立个人征信系统,以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人员为切入点,以个人身份证信息和银行业征信系统信息为基础,整合税收、公用事业费用、养老、医疗、保险以及法院民事判决等基础信息,逐步形成以法治为保证、以金融、税务、工商、行业监管等个人信用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刘武俊 《人大研究》2005,(10):36-38
随着立法进程的加速,立法数量的增多,法规“打架”式的立法冲突已经成了立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最近“强制婚检”就遭遇法规“打架”。据《中国青年报》2005年7月26日报道,黑龙江强制婚检争议再现法律冲突,黑龙江卫生部门将新的《母婴保健条例》下发全省各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据悉,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这个省的《母婴保健条例》,保留了有关强制婚检的内容,但黑龙江省民政部门则认为:新修改的《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与《婚姻登记条例》发生了冲突。显然,《黑龙江省母婴保健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将提交婚前医学检查证明作为办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