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 《学理论》2013,(18):171-173
以敕文为中心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明代藩屏京师的九边重镇大同镇形成于洪武八年(1375),但直到永乐元年(1413),吴高出镇大同,才有了第一任大同总兵。与此同时,明廷一方面不断明晰完善大同总兵权限范围,一方面又通过镇内武将、内官、文臣来牵制总兵。  相似文献   

2.
皇子多尔衮一身的好武艺,平生所学的就是佟氏罕王功法.多尔衮手使一把罕王长刀,刀长1.8米,刀把是一条小龙.当年努尔哈赤将这把罕王长刀赐给多尔衮就是因为其战功赫赫. 话说多尔衮打明军的时候,有一次与明朝部队在打虎山(一说今锦州大虎山)一带相遇,遭遇后多尔衮非常兴奋就与先锋官打赌,说:“我就这一把长刀,单刀一个人冲进敌阵还能杀出来你信不信?”  相似文献   

3.
《侨园》2018,(Z2)
正9月18日下午,秋高气爽。从沈阳、丹东、抚顺、鞍山、本溪、河北等地来的二十几位客人,汇聚到了沈阳市铁西区兴工街一个小区的二楼。这些人多数姓佟,他们今天要见证一个惊人的发现——从康熙四十年流传下来的一部《佟氏宗谱》。宗谱就是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图书体裁,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这种珍贵的人文资  相似文献   

4.
袁浩 《党政论坛》2010,(6):58-58
明朝时,江苏徐州人山云被朝廷委以总兵,派去镇守广西。山云问帅府中性情耿直、敢讲真话的老吏郑牢:"人们认为做将官的人,并不计较贪或是不贪,何况广西素兴贿赂,我是否也可以贪一点?"郑牢就以"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告诫山云。山云点头称是。他到广西镇守十多年,始终廉洁自守。  相似文献   

5.
戚其璋 《侨园》2014,(2):12-13
在甲午战争前敌诸将中,有一位年龄最大的年逾七句的老将,人称“白发将军”,他就是四川提督宋庆. 宋庆,字祝三,山东蓬莱泊子宋家庄人。1854年,年已35岁的宋庆,闻同乡宫国勋在安徽亳州做州官便去投奔,宫国勋见他为人老诚,又有壮志,命他统带练勇,与捻军对抗。积功至花翎游击。1860年,晋升总兵,赐毅勇巴图鲁勇号。1867年,赏穿黄马褂,换格洪额巴图鲁勇号。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7,(7)
正一"狼山镇邓总兵被人刺杀了!"清朝嘉庆某年七月初五,这个惊人消息迅速传遍了通州城(今江苏省南通市,狼山镇在城南十余里外),一时大街小巷到处都在议论纷纷。这可急坏了城里的大小官员,因为不久前,大家都收到了总兵署送来的请帖,邓总兵的独生女儿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08,(1):92-92
1820年,斯宾塞出生在英格兰中部德比镇的一个教育世家。斯宾塞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父亲威廉·乔治·斯宾塞更是当地一位很有名望的教师。不幸的是,斯宾塞的几个兄弟和妹妹都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自从遭遇了这些不幸之后,斯宾塞家族就格外注重对新生婴儿的养育。一次意外事故夺去了斯宾塞的好朋友和远房兄弟丹尼·斯宾塞的生命,面对着这一巨大的不幸,家族人商议把死者2岁的遗孤托付给刚当上教师不久的斯宾塞。  相似文献   

8.
在雄踞燕山的长城要隘喜峰口的西南,有一座明朝的屯兵重镇三屯营。当年大将戚继光扫平倭寇以后。被调来北方卫戍京师,就是在这里建立总兵府,重修长城。为国为民再立功勋的。今天,三屯营前长达十几公里的山岭丘壑之中,绿色的营帐相接,炮声撼地而来。引滦河之水以济天津的浩大水利工程的起点——三屯营引水隧洞就从这里的地下穿过。担负这一关键施工的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某部和天津驻军某部近三万名指战员雄师会聚,为了尽早打通这条长近十公里的引水隧洞,先后开挖了十六个斜井,使兵力分散在三十多个作业面上进行正洞施工。指战员们都有一种紧迫感,因为天津正在盼水!  相似文献   

9.
文建平 《各界》2013,(1):2-2
晋商的发迹始于明朝建国之初。明朝建国后,国防的重点在北方,主要是防止蒙古人卷土重来。朱家王朝在北方边境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这就需要大量的军需物质。为了解决军队的物质需要,朝廷以“盐引”为酬谢,鼓励商人把粮食草料运输到边塞,这就是明朝的“开中制”。  相似文献   

10.
王超 《学理论》2012,(35):208-209
北宋王超虽然位高权重深受宠信,但也只不过是庸碌之辈。至道年间讨李继迁无大功亦无大过,反应不如17岁的王德用;咸平四年半途而废;望都之战见死不救;景德之战逡巡不进,以致被贬。但王超为人圆滑,善于处理日常事务,所以"虽无将帅之才却久居高位",其为人处世、对子王德用的教育为其子王德用的发迹和整个王氏武将家族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明朝时,海盗郑芝龙(郑成功之父)向清廷投降后,为了扩大势力,派人前往晋江一带招募军士.当地青壮年迫于生计,纷纷参军,施琅便是其中一员.也由此开始了与郑氏家族四代人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恩恩怨怨.  相似文献   

12.
沈殿成 《侨园》2001,(2):4-6
祖籍辽宁海城,成长于首都北京——上小学、中学、大学,当过工人、农民,其间因家庭在台湾有很多亲属,又经历了诸多磨难;利用家族关系,取得了几个国家的护照,最后又放弃了那几个国家的“公民资格”,入籍香港——这就是王彼得先生。继承财产定居国外后仍挂念着祖国的发展,经再三考虑代表家族回国投资,发展实业,并且很多资金投向了贫困地区,为此引得家族成员很是不理解——这也是王彼得先生。王彼得,真的是一个挺神奇的人! 周游列国后最终选择了回归香港 1950年,王彼得出生于我国的宝岛  相似文献   

13.
农耕是家族行为、集体合作行为,因此,中国人崇尚家族和集体。国是家的放大,因此,中国人称“国家”,在中国人心中永远是家国一体的。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兄弟如手足,互相无偿帮助是天经地义,从而实行儿子均分继承制就是必然的事。这个继承制对中国独特的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由此演绎出中国人重整体、善综合的思维方式,“顾全大局”、  相似文献   

14.
王怀德 《党政论坛》2014,(18):46-46
彭德怀少年时期上学时间虽很短,但他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钻研学问。他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武将,然而他在文字上也颇有功夫。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6,(12)
正人参是东北地区的"三宝"之一,俗话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自古以来,居住在东北的满族人民对人参尤为珍视,认为人参不仅可以包治百病,还能延年益寿。早在清军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便率满族先民建州女真从事人参采集。还以人参与明朝人贸易,明朝人开始利用鲜参易烂的缺点压低参价,努尔啥赤于是发明煮干法,使人参经久不烂,结果建州女真获利甚多,经济水平有了很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生活着一个举世罕见的毛人家族。这个家族,由年已古稀的张氏老太太和她的两个儿子、三个外孙组成。儿子姓李,外孙姓阎,分别居住在景泰县和古浪县的农村。 (一) 记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曾两次登门访问了这个家族。第一次是一九七九年夏季的一天。我们一行五人,从景泰县城出发,驱车穿过连绵起伏的沙丘,先在毛人所在的公社了解了他们的一般情况后,来到了这些毛人中间。在张氏老太太家的门口,迎接我们的就是她的两  相似文献   

17.
黄氏家族自明朝迁至即墨,由一个普通务农之家,逐步成长为明清时期显赫的大家族。纵观整个家族史,仁爱在黄氏家风中占据突出地位,其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如何"施仁"如何"爱人"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东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的高等学府。这里千百年来就是“学府圣地”。早在东吴景帝元年(公元258年),就在此诏立学官,置五经博士。明朝时此地是鸿儒云集的国子监,《永乐大典》也在此编成。清朝初年设立府学,建文昌书院。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在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的积极筹办下,三江师范学堂应运而生,这就是东  相似文献   

19.
明朝正德年,是明王朝第十一个皇帝朱厚照的年号。按公元纪年是十六世纪,时间距今刚刚是五百年。朱厚照上台执政第四年,也就是公元1509年,他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相似文献   

20.
我在彭德怀同志领导下工作,前后有30多年,与他接触很多,许多往事留在记忆里。我今年已80岁了,现在以缅怀和敬仰之情写了这篇回忆文章。在人们的印象中,彭总似乎是个粗犷的人,喜爱的是横刀立马、驰骋沙场,是位地道的武将,其实,他同时是一位孜孜不倦、酷爱学习的革命家、军事家。在戎马倥偬的年月,彭总总是手不释卷。1930年湘鄂赣特委派我到三军团工作。在平江县长寿街我见到彭总,战斗那样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